觀《紅旗渠》議當下扶貧

紅旗渠 畜牧業 時政 廉潔安康 2017-06-08

小時候,我就聽老師講過紅旗渠的故事,近期,又觀看了紀錄片——《紅旗渠》,結合委局主要領導的精彩講解,深刻領會那條“幸福之渠”的豐富內涵,使我心靈受到洗禮。精神備受鼓舞。

紀錄片將我的思緒帶入上世紀60年代,當時林縣山多地少,嚴重缺水,自然條件及其惡劣。林縣人民憑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16字精神,在長達近10年漫長的時光裡,沒有向困難低頭,更沒有向惡劣環境屈服。一日三餐不飽,自制釺錘水泥,鑿洞架橋,克服種種困難,削平1250個山頭,挖砌石方2225萬立方米,鑿通211個隧道,架設152個渡槽,建成綿延1525公里的紅旗渠,這偉大壯舉,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人造奇蹟。近50年過去了,林縣人民戰天鬥地,百折不撓的艱苦創業精神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給予我們深刻啟迪和無窮力量。 筆者由此想到了脫貧攻堅工作,單位抽調我們四人配合鎮村為期兩週的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對公示後的脫貧、返貧、新識別、剔除、暫保留戶逐一進行詢問核查,嚴格按照九條紅線將原來貧困戶該剔除的剔除,該保留的保留。在群眾自評環節裡,大部分群眾思想境界還是很高的,記得最清的是黑溝三組吳某,當場就說:“大家別選我,把自己那神聖的一票投給確實困難的人,我今年通過發展畜牧產業要自主脫貧”。但有個別群眾因觸碰了九條紅線被剔除出去的,當場辱罵村幹部,“憑啥別人能當上貧困戶,我不行,把我評不上的話我就要舉報你們,一級級向上舉報,直到我當上貧困戶為止”。可謂語言狂妄,行為粗暴,筆者頓時感覺到,現在的人是怎麼了?本來並不困難,卻非要爭當貧困戶,為什麼就不能靠自己雙手辛勤勞動來脫貧,等靠要的思想在一些人身上根深蒂固。這種行為只會讓人瞧不起,喪失了自信心,丟掉了同情心,辱沒了中華傳統美德。俗話說,人貧但不能志貧,與當年林縣的群眾相比,現在農村環境優美,生活富足多了,可是群眾觀念淡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弱了。當下,迫切需要紅旗渠精神,給更多的人補“志氣之鈣”,憑藉勤勞雙手,搶抓政策機遇,自力更生,早日脫貧致富。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絃,啟人思考,催人奮進。這種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消失。脫貧攻堅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幹群齊心協力,像繡花一樣下細功夫,這樣,人民群眾脫貧工作指日可待,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車子勻速的行駛在高速路上,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