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價值340億美元的“紅帽”,值嗎?| 鈦媒體深度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1993年,三十多歲的Bob Young在妻子的縫紉室內成立了一家名為ACC的郵購公司,開始售賣Linux和Unix的軟件附件。

1994年,一位剛從卡耐基梅隆大學畢業的學生Marc Ewing,創建了個人的Linux發行版。他將其命名為紅帽Linux,並建立起以此命名的銷售渠道——之所以取名為Redhat“紅帽”,是緣於祖父曾在他讀大學期間,送過他一頂紅色的長曲棍球帽。

而上述二人的命運,在1995年發生了交集。Redhat這樣一個看上去頗為隨意的名字,也在IT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95年,Bob Young收購了Marc Ewing的企業,後世聞名的“紅帽軟件”就此誕生。在之後的23年年間,紅帽軟件經歷了上市、換帥、吞併,逐步壯大。

但在公司初期,誰也想不到,這家誕生在縫紉室裡的小公司,會賣到340億美元。

價值340億的“紅帽”收購案

2018年6月,微軟向開源界投擲了一枚深水炸彈——曾經是開源文化“死敵”的微軟,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開源社區GitHub。

這是微軟新CEO薩迪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手上僅次於LinkedIn的第二大收購案。該筆收購也標誌著,微軟已然成為對開源服務支持擁抱力度最大的商業公司之一。

當時,薩迪亞·納德拉甚至興奮地表示:我們(微軟)現在在開源上已經 all in 了。(詳見鈦媒體前文:你可能不知道,75億刀收購案背後的微軟,曾是開源文化的“死敵” | 妙史)

微軟在成功收購Github的同時,也引爆了“老夥計”IBM的神經。

就在2018年10月,IBM宣佈以每股190美元現金收購紅帽所有公開發行的普通股,總價值約340億美元。IBM付出的價格,甚至是微軟的4.5倍。

這一交易震驚了全球科技圈。

它不僅僅是IBM史上最大的一場交易,同樣也成為了美國科技史上金額第三大的併購案(前兩大收購分別是戴爾670億美元併購EMC,和JDS Uniphase以410億美元收購SDL)。

就如同微軟錯失“移動”先機,“藍色巨人”IBM也在這個時代錯失了Cloud先機,面臨轉型路上的艱鉅選擇,留給IBM的窗口機會已經不多了。收購紅帽是IBM押注未來的一場豪賭。

“毫無疑問,這在IBM轉型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IBM的CEO Rometty在當月月底公佈收購時的電話會議中說到。

"一頂價值340億美元的“紅帽”,值嗎?| 鈦媒體深度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1993年,三十多歲的Bob Young在妻子的縫紉室內成立了一家名為ACC的郵購公司,開始售賣Linux和Unix的軟件附件。

1994年,一位剛從卡耐基梅隆大學畢業的學生Marc Ewing,創建了個人的Linux發行版。他將其命名為紅帽Linux,並建立起以此命名的銷售渠道——之所以取名為Redhat“紅帽”,是緣於祖父曾在他讀大學期間,送過他一頂紅色的長曲棍球帽。

而上述二人的命運,在1995年發生了交集。Redhat這樣一個看上去頗為隨意的名字,也在IT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95年,Bob Young收購了Marc Ewing的企業,後世聞名的“紅帽軟件”就此誕生。在之後的23年年間,紅帽軟件經歷了上市、換帥、吞併,逐步壯大。

但在公司初期,誰也想不到,這家誕生在縫紉室裡的小公司,會賣到340億美元。

價值340億的“紅帽”收購案

2018年6月,微軟向開源界投擲了一枚深水炸彈——曾經是開源文化“死敵”的微軟,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開源社區GitHub。

這是微軟新CEO薩迪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手上僅次於LinkedIn的第二大收購案。該筆收購也標誌著,微軟已然成為對開源服務支持擁抱力度最大的商業公司之一。

當時,薩迪亞·納德拉甚至興奮地表示:我們(微軟)現在在開源上已經 all in 了。(詳見鈦媒體前文:你可能不知道,75億刀收購案背後的微軟,曾是開源文化的“死敵” | 妙史)

微軟在成功收購Github的同時,也引爆了“老夥計”IBM的神經。

就在2018年10月,IBM宣佈以每股190美元現金收購紅帽所有公開發行的普通股,總價值約340億美元。IBM付出的價格,甚至是微軟的4.5倍。

這一交易震驚了全球科技圈。

它不僅僅是IBM史上最大的一場交易,同樣也成為了美國科技史上金額第三大的併購案(前兩大收購分別是戴爾670億美元併購EMC,和JDS Uniphase以410億美元收購SDL)。

就如同微軟錯失“移動”先機,“藍色巨人”IBM也在這個時代錯失了Cloud先機,面臨轉型路上的艱鉅選擇,留給IBM的窗口機會已經不多了。收購紅帽是IBM押注未來的一場豪賭。

“毫無疑問,這在IBM轉型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IBM的CEO Rometty在當月月底公佈收購時的電話會議中說到。

一頂價值340億美元的“紅帽”,值嗎?| 鈦媒體深度

複雜的交接過程讓併購持續了10個月。就在不久前的7月9日,這場的交易隨著IBM的官宣正式結束。

鉅額買進後,紅帽依然是紅帽

根據交易條款,IBM將按照原先設定的股價收購紅帽,按照當時紅帽公司的收盤價格收購,即每股值116.88美元。本次收購溢價約63%,意味著紅帽的市盈率翻了51番。

高溢價的背後流露著IBM對Linux未來潛力的看好以及當下紅帽商業模式的認可,IBM的CEO Rometty更為直接表示到:

“Linux是雲計算上領先的操作系統,而紅帽則是在開源領域為數不多的,保持持續盈利和現金流的企業。”

彼時的小作坊不再,隨之而來的是開源黃金屋。

據交易公告披露,被併購之後的紅帽將納入IBM混合雲部門,紅帽CEO Jim Whitehurst加入IBM高管團隊,並直接向IBM的CEO Rometty彙報。

值得琢磨的是,與微軟對待Github一樣,IBM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紅帽的獨立性和中立性。紅帽公司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的總部、設備、品牌和商業行動得到保留以及為客戶提供自由、選擇和靈活性,Red Hat對開源的承諾沒有改變。

紅帽CEO Jim Whitehurst表示,“我們認為,開源已成為事實上的技術標準,因為它可以賦能企業實現上述解決方案。與IBM攜手,使得紅帽可以為更廣泛的客戶群帶來更多開源技術創新,能夠讓我們滿足對混合雲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給客戶帶來真正的選擇權和敏捷性。”

將思維放置逆向你會發現,正是緣於紅帽在開源界絕對的領先優勢讓其在善後階段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以至於在面對巨頭IBM時,“紅帽依然是紅帽”。

得益於紅帽在開源混合雲上的常年內功修煉,IBM也被認為是“一躍”成為世界頭號混合雲提供商。

對於IBM來說,收購紅帽的終極目的在於收購通往各個企業IT部門的“通路”,這與Oracle 74 億美元收購Sun Microsystems(開發了Java技術,第一個通用軟件平臺)、Google 5000 萬美元收購Android以及微軟 75 億美元收購Github如出一轍,是構建生態過程中不同對象的同一打法。而“混合雲”則是構建生態的支撐性技術。

翻看Redhat收購披露的新聞稿你會發現,“IBM AND RED HAT COMBINE TO CREATE LEADING HYBRID/MULTI-CLOUD PROVIDER(IBM和紅帽聯合創建領先的混合/多雲提供商)”是最大的幾行字。HYBRID/MULTI-CLOUD又重複出現在首段,這足以說明IBM此次收購是衝著紅帽現有的multi-cloud技術、產品以及用戶。

接下來,筆者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分析:宏觀即當下競爭格局和政策導向,微觀則分為紅帽和IBM兩個維度。

從宏觀來看,IBM收購紅帽存在偶然與必然

對雲計算稍有研究的人都會察覺到,公有云是雲計算的第一波浪潮。但在公有云領域,IBM已經錯失先機。

根據國際調查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的份額前五是AWS、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和IBM雲,有競爭往往會存在著二八法則,AWS以31.5%的市場份額站在公有云市場的至高點。

而IBM雲僅為4.7%,相差逾6倍,寡頭化趨勢的加強讓IBM倍感危機,眼下的市場體量對IBM來說還遠遠不夠。

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往往意味著話語權的權重降低。公有云的格局已定,想要進一步攫取利益變得尤為艱難,只能期待著市場自身的進階與換血。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時代,於此之下,學會洞悉環境的變化和做出有效的決策則變得十分關鍵。

顯然,IBM已經作出了它的重要決策——通過收購來快速壯大自己的實力。

而企業雲化不僅是當下的熱點,也是未來的大趨勢之一,存在更多藍海。即使不收購紅帽,IBM想要在下一時代存活,也勢必要選擇一個方法來補齊“雲”短板。

根據Gartner(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研究顯示,2018年全球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的收入增長18.4%,達到460億美元,其中雲數據庫管理系統收入在該18.4%增長中的佔比為68%。到2022年,75%的數據庫將被部署或遷移至雲平臺,只有5%的數據庫會考慮部署在本地。

這一趨勢表明,雲服務提供商(CSP)基礎設施和在該基礎設施上運行的服務正在成為新的數據管理平臺。Gartner的另一組數據再次印證了中心論點,即雲計算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科技領域,整體增長速度為25%,而整體IT市場的增長率僅為1.1%,向雲端遷移已經成為IT支出的主要驅動因素。換言之,雲計算的增長速度是整個IT市場的25倍。

既然大方向是對的,那麼接下來的重點,則在於找到“雲”下更精準的方向,進而紮根於此。這一部分回答了“為何IBM選擇的是紅帽”。

我們有必要對企業和雲做一個梳理——眼下大型企業正面臨一系列的改變:從企業從企業內部增值、到產業鏈增值;從以本地為中心、到著眼全球市場;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服務為中心;從以生產為中心到、以客戶價值為中心,從“線下”市場、到“線上線下”市場。

再回看Gartner預測的一組數據,到2020年,90%的組織將會採納混合雲解決方案——巨無霸式的本地部署正在消亡,混合雲因其安全性、可擴展、更節省等優勢成為下一波的浪潮的風向標。

無獨有偶,IDC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Frank Gens也給出類似的預測,他曾判斷,未來5年,企業將大舉投資於雲計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這筆投資的很大一部分將用於開放的混合雲和多雲環境,使他們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移動應用程序、數據和工作負載。

這也正是IBM看中紅帽,甚至不惜重金將其收之麾下的原因。

紅帽執行副總裁兼產品與技術部總裁Paul Cormi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便雲計算是一個大趨勢,但目前僅有約20%移動到了雲端。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雲計算已成為一個日益複雜的環境,越來越難以管理。”

那麼,剩下的80%將成為下一個亟待挖掘的深海金礦,之所以說是“深海”,也具象的說明了,下一階段的服務市場模式,不可能在延續“普羅克拉斯提斯鐵床”式的、可以任由企業主導用戶。眼下的競爭法則變了,關鍵型業務、核心型業務市場開啟了雲計算市場的存量時代。

在這個層級上下,IBM僅僅有關鍵業務的硬件軟件服務優勢仍遠遠不夠,於此之下,紅帽在軟件層級的優勢便顯得彌足珍貴。

此外,紅帽在中國地區的強勁勢頭,也成為IBM不願放手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雲市場了成為新戰場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區是紅帽亞太區2019財年增長最快的地區亦是事實。在融於中國元素的同時,紅帽也落實華為、阿里之間的合作。在政策層面,工信部發布《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鼓勵企業上雲。

同時中國政府對開源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對開源軟件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而在產業層面,“百萬工業企業上雲工程”和“百萬工業APP培育工程”等大型項目紛紛啟動,中國混合雲市場是大勢所趨。對於任何一個雲計算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個機會,而紅帽卻早早佈局。

因此,筆者大膽猜測,紅帽具有前瞻性地在中國精心佈局,一定程度上讓IBM在定價上多了一層的考量。

從微觀層面來看,紅帽是一家“不容錯過”的優質收購對象

迴歸至微觀層面中的紅帽角度,作為一家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2012年營收逾 10 億美元,開源界無人匹敵”、“2014年在 Linux 企業市場中佔據 60% 份額,全球近 6500 名員工,年營收近 16 億美元”、“2016年營收達20億美元”以及“連續 66 個季度實現盈利”是浮於表層也是最能直觀感受到的紅帽的優點。

紅帽所開創的基於開源的商業模式十分簡單但卻難以效仿——即通過為開源社區貢獻力量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進而提取開源社區上游技術產品,對其進行測試並整合打包,最終將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賣給企業用戶。

簡而言之,紅帽充當的是開源社區與企業之間的橋樑。

不同於傳統軟件按許可證的方式,紅帽的商業模式是按需付費。

舉個簡單的例子,眼下有客戶希望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可以自由轉移,最佳的工具則是Kubernetes(用於管理雲平臺中多個主機上的容器化的應用)和容器技術,此時紅帽將兩個技術打包成同一個企業級產品進而提供給用戶。

毋庸置疑的是,魅力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則之上的。“不碰上游”就是紅帽的原則底線,這一底線讓紅帽開發出100%基於開源技術的企業級產品。

紅帽執行副總裁兼產品與技術部總裁Paul Cormier對此表示到,“首先,一個原則是,最好的技術將勝出。然而,紅帽已經做出並將繼續堅守的最重要承諾是‘上游第一’。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會把任何東西放到尚未進入上游、或尚未非常接近於被上游接受的產品中。從開源角度來看,這一點至關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工程角度來看,這一點也至關重要。‘上游第一’的策略能夠讓我們開發出100%基於開源技術的企業級產品。”

技術流紅帽,或將成為混合雲時代IBM的祕密武器

但在Linux的世界裡,市場份額並不是價值權重的決定因素,擁有絕對的核心技術才是實打實的護城河。

接下來,就要回歸至技術層面進行分析。

如若你接觸過OpenStack(開源的雲計算管理平臺項目),Docker(一個開源的應用容器引擎),Ansible Tower(實現IT運營自動化及編排能力的企業級框架),OpenShift(紅帽的雲開發平臺即服務/PaaS)等開源技術,你就能明白紅帽在二十幾年的技術累積的深度。而不間斷地為Linux內核貢獻代碼、打補丁,不停地完善Linux企業生態堆砌著紅帽的技術壁壘。

例如,紅帽對開源的雲計算平臺OpenStack貢獻量甚為龐大,在OpenStack Pike、OpenStack Queens以及Openstack Rocky欄中代碼貢獻量分別以25%、28%以及32%佔據著絕對的領先優勢。

相比之下,IBM的5%、4%以及3%則顯得捉襟見肘,紅帽的長處正是IBM的短處。

從單點突破到多點佈局,紅帽在軟件方面的多維攻堅是不餘遺力的。

眼下的紅帽不再侷限於操作系統,還涉及中間件、基礎架構管理、PaaS、存儲以及虛擬化市場,其明星業務是OpenShift(紅帽的雲開發平臺即服務/PaaS)。

需要補充的是,紅帽 OpenShift 是一個基於 Kubernetes 構建的完整容器應用平臺,作為一個開源平臺,它可以實現 Linux 容器的自動運行和管理,所以各個容器都具備對應的策略,能指明其運行方式和運行位置,能直接與Salesforce旗下的Heroku以及谷歌應用引擎Google App Engine一扳手腕。而Openshift Dedicated(專用Paas平臺),是managed Kubernetes(管理雲平臺中多個主機上的容器化的應用),可以直接與亞馬遜的EKS,微軟的AKS,谷歌的GKE逐鹿中原。

以上種種,也正是前文所提及的IBM意欲通過收購所形成的多條通路,而並非是單一的道路。

根據相關專業人士對鈦媒體透露,紅帽Openshift可被整合性基因——“嵌入到IBM的混合雲產品”,是紅帽最吸引IBM的地方,這也正是IBM意欲在第二次雲計算浪潮來臨前最重要的武裝。

混合雲即由一個或多個公共雲和私有云環境組合而成,是一個由管理及自動化軟件編排而成的虛擬資源池,允許用戶通過由自動擴展和動態資源分配支持的自助服務門戶按需訪問其中的資源(部分資源來自第三方公司所有和管理的硬件設備,部分來自企業自有的硬件設備)。

這種獨立而又相互連接的架構可讓用戶在私有云中運行一些工作負載,在公共雲中運行另外一些工作負載,雙線提取資源,並交替使用這兩種雲。

但專有代碼會禁止這兩種技術交互,這樣用戶就很難兼得它們的不同優勢。如果企業想發揮出混合環境的價值,那麼每個環境都應該能跨所有業務和 IT 部門正常運行——不只是在同構軟件堆棧上運行的那部分。

當下企業總是會運行多種異構技術來應對麻煩,這一點在混合雲中也似乎成為普遍。但,基於專有技術的雲孤島無法觸及問題的核心,因而,開源的混合雲才是關鍵,而這方面正是紅帽所擅長的。

從私有云的維度來看,OpenStack 是目前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私有云基礎架構項目,需要部署存儲才能運行。只要存儲選用得當,它就能全速運行。而紅帽 Ceph 存儲可以映射 OpenStack 的架構和服務需求,因此用戶可以開發和使用能夠充分利用其部署服務的私有云。

從公有云維度來看,紅帽 Gluster 存儲能針對 3 大公共雲提供商平臺實施靈活的存儲部署,其中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微軟 Azure 和谷歌 Cloud Platform。紅帽 Gluster 存儲還能為任意公共雲中的紅帽 OpenShift 提供持久化存儲,從而實現一致的用戶體驗(無論容器在何處運行)。

而云端中間件紅帽JBoss則是一項重要的黑科技,它可以跨任意環境使用,針對在雲端運行的現有系統或針對全新應用進行現代化應用開發。API可以幫助管理內部團隊、合作伙伴和公眾對於基於雲的應用的訪問權限;敏捷整合技術可以將應用從數據中心連接到雲端;決策管理和業務流程自動化技術可以實現流程自動化。

與此同時,紅帽的OpenShift讓雲端部署容器變得尤為簡單,緣由每個容器都是按照在 Linux 上運行的標準設計,所以將紅帽 OpenShift 部署在紅帽企業 Linux 上可以提高各個容器的安全性,並改善不同環境間的一致性。如果需要一次性獲取所有資源(雲基礎架構 + 容器平臺),用戶可以使用紅帽雲解決方案套件,這個套件集基於容器的應用開發平臺、私有云基礎架構、公共雲的互操作性和通用管理框架於一身,可提供易於部署的單一解決方案。

從雲的基礎方面來看,每個雲都是獨一無二的,於此之下,一個萬能的操作系統顯得尤為重要。湊巧的是,唯一萬能的操作系統就是 Linux 之類的開源操作系統。藉助能在所有環境中以相同方式工作的標準操作系統(開源linux)、能夠封裝應用並跨雲遷移應用的容器平臺(OpenShift)以及有助於進行管理並實現全面自動化的工具,紅帽雲賦予用戶順利使用數百個經過認證的公共雲平臺的能力。

一場資本與開源之間的對賭協議

與其說紅帽被IBM併購,倒不如稱之為資本和開源之間的對賭協議。

截止發稿前,IBM的市總值為1271億美元,對比本次併購案的金額340億美元,佔比總體量逾1/4,從中不難看出IBM對開源混合雲的看好和完整生態打造的決心。

IBM作為企業級Linux的領跑者,紅帽作為IBM在混合雲上關鍵工程的基礎建設技術提供者,二者融合無異於軟硬件的打通,在攪動了雲計算市場同時,也讓IBM重拾在雲計算的話語權,而紅帽也藉此攀上大樹,在用戶體量與銷售渠道以及硬件支持上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誠然,從IBM的發展史來看, 收購紅帽是為他們10年前在失去cloud佈局的一個挽救策略。IBM意圖十分明顯,看中了紅帽的技術儲備和未來潛力,可以預料的是,IBM會將RDO(介質振盪器)和OpenShift技術整合到IBM的雲產品生態中。

談及本次併購案,IDC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Frank Gens表示到,“通過收購紅帽,以及對保持紅帽獨立性的承諾,IBM將可以通過在這個新興的混合多雲世界裡,利用開源技術幫助企業在自身行業中脫穎而出。”

併購只是一個起點,在驚訝於340億美元天價併購案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個新的問題:開源的生力究竟有多大,是否足以掀起下一次技術驅動的資本狂歡?(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桑明強,編輯/趙宇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