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和闐玉 收藏 疏影橫窗 2019-08-05
"

瞭解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中籽料的整體品質比其他料子高,所以大家收藏和田玉都喜歡籽料。而籽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沁的,也可以說,有沁的絕大部分是籽料。

"

瞭解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中籽料的整體品質比其他料子高,所以大家收藏和田玉都喜歡籽料。而籽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沁的,也可以說,有沁的絕大部分是籽料。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那和田玉中的沁是和田玉原生的嗎?

當然不是。和田玉原石從山上滾落,一路磕磕碰碰,進入山下的河流中。在這個過程中,和田玉的結構會受到影響,玉質不那麼緊密,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綹裂。等和田玉進入河中,河道中會有多種礦物離子,在河水的沖刷下慢慢沁入和田玉中,產生各種沁紋。山料中如果有水流長期沖刷、侵蝕玉料,也有可能會產生沁紋。不過,沁料中還是籽料多,山料很少。

"

瞭解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中籽料的整體品質比其他料子高,所以大家收藏和田玉都喜歡籽料。而籽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沁的,也可以說,有沁的絕大部分是籽料。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那和田玉中的沁是和田玉原生的嗎?

當然不是。和田玉原石從山上滾落,一路磕磕碰碰,進入山下的河流中。在這個過程中,和田玉的結構會受到影響,玉質不那麼緊密,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綹裂。等和田玉進入河中,河道中會有多種礦物離子,在河水的沖刷下慢慢沁入和田玉中,產生各種沁紋。山料中如果有水流長期沖刷、侵蝕玉料,也有可能會產生沁紋。不過,沁料中還是籽料多,山料很少。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和田玉黃師傅指出:不論是籽料還是山料,想要形成沁料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致色源:和田玉周邊必須有一定的礦物離子。

2、玉質疏鬆,和田玉的結構不夠緊密,礦物離子才有可能沁入。

3、時間夠久,時間足夠久,沁色才能深入。如果沁色只停留在表面,那就是皮色。

"

瞭解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中籽料的整體品質比其他料子高,所以大家收藏和田玉都喜歡籽料。而籽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沁的,也可以說,有沁的絕大部分是籽料。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那和田玉中的沁是和田玉原生的嗎?

當然不是。和田玉原石從山上滾落,一路磕磕碰碰,進入山下的河流中。在這個過程中,和田玉的結構會受到影響,玉質不那麼緊密,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綹裂。等和田玉進入河中,河道中會有多種礦物離子,在河水的沖刷下慢慢沁入和田玉中,產生各種沁紋。山料中如果有水流長期沖刷、侵蝕玉料,也有可能會產生沁紋。不過,沁料中還是籽料多,山料很少。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和田玉黃師傅指出:不論是籽料還是山料,想要形成沁料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致色源:和田玉周邊必須有一定的礦物離子。

2、玉質疏鬆,和田玉的結構不夠緊密,礦物離子才有可能沁入。

3、時間夠久,時間足夠久,沁色才能深入。如果沁色只停留在表面,那就是皮色。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我們根據沁的形態,把它歸納為下面的18種:

1、全鈣形:和田玉的玉質已經全部被鈣化了,顏色像雞骨白。

2、半鈣形:已經深度鈣化,但還留有“天窗”,能看到原本的玉質。

3、滿沁形:整塊玉的表面被沁滿,但內部沒有被沁,在燈光下尚能透亮。

4、土咬形:和田玉鈣化強烈的地方自然脫落,留下不規則的沁面。

5、坐底形:和田玉一面受沁嚴重,一面受沁輕。受沁重的一面會出現鈣化、吃土等現象。

6、發散形:沁色由表及裡,由點到面,慢慢暈進內部。

7、綹裂形:以綹裂為切入口,深入玉肉,並且沿綹裂向周圍擴散。

8、靠接形:礦物離子從皮殼處沁入,向內部延伸。靠接點會受到腐蝕而形成凹處,並沉積一些物質和土顆粒。

"

瞭解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中籽料的整體品質比其他料子高,所以大家收藏和田玉都喜歡籽料。而籽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沁的,也可以說,有沁的絕大部分是籽料。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那和田玉中的沁是和田玉原生的嗎?

當然不是。和田玉原石從山上滾落,一路磕磕碰碰,進入山下的河流中。在這個過程中,和田玉的結構會受到影響,玉質不那麼緊密,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綹裂。等和田玉進入河中,河道中會有多種礦物離子,在河水的沖刷下慢慢沁入和田玉中,產生各種沁紋。山料中如果有水流長期沖刷、侵蝕玉料,也有可能會產生沁紋。不過,沁料中還是籽料多,山料很少。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和田玉黃師傅指出:不論是籽料還是山料,想要形成沁料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致色源:和田玉周邊必須有一定的礦物離子。

2、玉質疏鬆,和田玉的結構不夠緊密,礦物離子才有可能沁入。

3、時間夠久,時間足夠久,沁色才能深入。如果沁色只停留在表面,那就是皮色。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我們根據沁的形態,把它歸納為下面的18種:

1、全鈣形:和田玉的玉質已經全部被鈣化了,顏色像雞骨白。

2、半鈣形:已經深度鈣化,但還留有“天窗”,能看到原本的玉質。

3、滿沁形:整塊玉的表面被沁滿,但內部沒有被沁,在燈光下尚能透亮。

4、土咬形:和田玉鈣化強烈的地方自然脫落,留下不規則的沁面。

5、坐底形:和田玉一面受沁嚴重,一面受沁輕。受沁重的一面會出現鈣化、吃土等現象。

6、發散形:沁色由表及裡,由點到面,慢慢暈進內部。

7、綹裂形:以綹裂為切入口,深入玉肉,並且沿綹裂向周圍擴散。

8、靠接形:礦物離子從皮殼處沁入,向內部延伸。靠接點會受到腐蝕而形成凹處,並沉積一些物質和土顆粒。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9、混沌形:和田玉普遍受沁,整體沁色均勻,不易鈣化。

10、架空形:兩頭受沁或中間受沁,沁色分佈分佈不均勻。

11、凝聚形:沁色凝聚在一處,如雲朵。好的玉質易出現凝聚形。

12、散沙形:沁色分佈在皮殼上,如同散沙。

13、走紋形:沁色沿玉的紋路沁入,形狀如牛毛紋、柳葉紋、流泥紋、蟹爪紋等。

14、花斑紋:沁色分散且呈斑塊狀。

15、捲毛紋:沁色深入玉肉,如同捲毛,有盤腸形、曲張形等。

16、結垢形:皮層上結了一層土垢,但沒有密封整塊玉。

17、蒙皮形:玉的外部蒙有一層灰皮,但不厚,內部玉質完好。

18、半沁形:和田玉一半受沁很重,一半完好。

"

瞭解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中籽料的整體品質比其他料子高,所以大家收藏和田玉都喜歡籽料。而籽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沁的,也可以說,有沁的絕大部分是籽料。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那和田玉中的沁是和田玉原生的嗎?

當然不是。和田玉原石從山上滾落,一路磕磕碰碰,進入山下的河流中。在這個過程中,和田玉的結構會受到影響,玉質不那麼緊密,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綹裂。等和田玉進入河中,河道中會有多種礦物離子,在河水的沖刷下慢慢沁入和田玉中,產生各種沁紋。山料中如果有水流長期沖刷、侵蝕玉料,也有可能會產生沁紋。不過,沁料中還是籽料多,山料很少。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和田玉黃師傅指出:不論是籽料還是山料,想要形成沁料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致色源:和田玉周邊必須有一定的礦物離子。

2、玉質疏鬆,和田玉的結構不夠緊密,礦物離子才有可能沁入。

3、時間夠久,時間足夠久,沁色才能深入。如果沁色只停留在表面,那就是皮色。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我們根據沁的形態,把它歸納為下面的18種:

1、全鈣形:和田玉的玉質已經全部被鈣化了,顏色像雞骨白。

2、半鈣形:已經深度鈣化,但還留有“天窗”,能看到原本的玉質。

3、滿沁形:整塊玉的表面被沁滿,但內部沒有被沁,在燈光下尚能透亮。

4、土咬形:和田玉鈣化強烈的地方自然脫落,留下不規則的沁面。

5、坐底形:和田玉一面受沁嚴重,一面受沁輕。受沁重的一面會出現鈣化、吃土等現象。

6、發散形:沁色由表及裡,由點到面,慢慢暈進內部。

7、綹裂形:以綹裂為切入口,深入玉肉,並且沿綹裂向周圍擴散。

8、靠接形:礦物離子從皮殼處沁入,向內部延伸。靠接點會受到腐蝕而形成凹處,並沉積一些物質和土顆粒。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9、混沌形:和田玉普遍受沁,整體沁色均勻,不易鈣化。

10、架空形:兩頭受沁或中間受沁,沁色分佈分佈不均勻。

11、凝聚形:沁色凝聚在一處,如雲朵。好的玉質易出現凝聚形。

12、散沙形:沁色分佈在皮殼上,如同散沙。

13、走紋形:沁色沿玉的紋路沁入,形狀如牛毛紋、柳葉紋、流泥紋、蟹爪紋等。

14、花斑紋:沁色分散且呈斑塊狀。

15、捲毛紋:沁色深入玉肉,如同捲毛,有盤腸形、曲張形等。

16、結垢形:皮層上結了一層土垢,但沒有密封整塊玉。

17、蒙皮形:玉的外部蒙有一層灰皮,但不厚,內部玉質完好。

18、半沁形:和田玉一半受沁很重,一半完好。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從以上和田玉的受沁的形態來看,有的沁會損壞玉質,降低和田玉的品質,也有的因其獨特的色彩,反而會讓和田玉更有魅力。

沁料一般分為紅沁和黃沁,黃沁最常見,紅沁較少。現在有很多玩家喜歡沁料,因為沁料有一個特性——越盤越潤。有的沁料剛開始看上去比較幹,但經過人盤一段時間之後,會越來越油潤,顏色也會更亮。有的黃沁在盤過一段時間後,甚至會變成橘紅色!

"

瞭解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中籽料的整體品質比其他料子高,所以大家收藏和田玉都喜歡籽料。而籽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帶沁的,也可以說,有沁的絕大部分是籽料。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那和田玉中的沁是和田玉原生的嗎?

當然不是。和田玉原石從山上滾落,一路磕磕碰碰,進入山下的河流中。在這個過程中,和田玉的結構會受到影響,玉質不那麼緊密,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綹裂。等和田玉進入河中,河道中會有多種礦物離子,在河水的沖刷下慢慢沁入和田玉中,產生各種沁紋。山料中如果有水流長期沖刷、侵蝕玉料,也有可能會產生沁紋。不過,沁料中還是籽料多,山料很少。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和田玉黃師傅指出:不論是籽料還是山料,想要形成沁料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致色源:和田玉周邊必須有一定的礦物離子。

2、玉質疏鬆,和田玉的結構不夠緊密,礦物離子才有可能沁入。

3、時間夠久,時間足夠久,沁色才能深入。如果沁色只停留在表面,那就是皮色。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我們根據沁的形態,把它歸納為下面的18種:

1、全鈣形:和田玉的玉質已經全部被鈣化了,顏色像雞骨白。

2、半鈣形:已經深度鈣化,但還留有“天窗”,能看到原本的玉質。

3、滿沁形:整塊玉的表面被沁滿,但內部沒有被沁,在燈光下尚能透亮。

4、土咬形:和田玉鈣化強烈的地方自然脫落,留下不規則的沁面。

5、坐底形:和田玉一面受沁嚴重,一面受沁輕。受沁重的一面會出現鈣化、吃土等現象。

6、發散形:沁色由表及裡,由點到面,慢慢暈進內部。

7、綹裂形:以綹裂為切入口,深入玉肉,並且沿綹裂向周圍擴散。

8、靠接形:礦物離子從皮殼處沁入,向內部延伸。靠接點會受到腐蝕而形成凹處,並沉積一些物質和土顆粒。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9、混沌形:和田玉普遍受沁,整體沁色均勻,不易鈣化。

10、架空形:兩頭受沁或中間受沁,沁色分佈分佈不均勻。

11、凝聚形:沁色凝聚在一處,如雲朵。好的玉質易出現凝聚形。

12、散沙形:沁色分佈在皮殼上,如同散沙。

13、走紋形:沁色沿玉的紋路沁入,形狀如牛毛紋、柳葉紋、流泥紋、蟹爪紋等。

14、花斑紋:沁色分散且呈斑塊狀。

15、捲毛紋:沁色深入玉肉,如同捲毛,有盤腸形、曲張形等。

16、結垢形:皮層上結了一層土垢,但沒有密封整塊玉。

17、蒙皮形:玉的外部蒙有一層灰皮,但不厚,內部玉質完好。

18、半沁形:和田玉一半受沁很重,一半完好。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從以上和田玉的受沁的形態來看,有的沁會損壞玉質,降低和田玉的品質,也有的因其獨特的色彩,反而會讓和田玉更有魅力。

沁料一般分為紅沁和黃沁,黃沁最常見,紅沁較少。現在有很多玩家喜歡沁料,因為沁料有一個特性——越盤越潤。有的沁料剛開始看上去比較幹,但經過人盤一段時間之後,會越來越油潤,顏色也會更亮。有的黃沁在盤過一段時間後,甚至會變成橘紅色!

玩和田玉不懂“沁”,就不算懂玉

當然,沁料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才算得上一塊好沁料:首先,結構要細膩,因為沁料相對而言玉質比較疏鬆,所以結構就要儘量細膩;沁色最好均勻,顏色純正;最好不要出現黑麻子、穿僵、穿青等情況。好的沁料還要配上好的雕工,凸顯沁色,才更賞心悅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