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如果時間回到70年前

人們在田間勞作

春拖犁耙,夏揮鐵鋤

秋舞鐮刀,冬掄鐵鍬

你能想象到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嗎

20世紀70年代,賀蘭的田間地頭,家家戶戶中,還看不到“機械化”的影子。

每個農戶家中都有各類農具,耕田整地、播種、鋤草、灌溉、收穫、運輸等,配套齊全但卻繁多雜亂,必須要騰出來一間專門的屋子存放。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那個時候,農村普遍使用的柳條耱,用畜力耱地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傳統的打場用具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上世紀60年代-90年代,普遍使用的膠輪架子車

雖然家用農具很多,但功能原始,性能低下。想要在來年有個好收成,需要一切靠手,靠辛勤的勞作。“粒粒皆辛苦”,每一粒最終的果實,都是用汗水換來的。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20世紀50年代賀蘭縣習崗公社農民撒播種稻,俗稱“浪稻”

農民們每天起早貪黑、沒日沒夜,才能完成農活,忙得上氣不接下氣,累得腰痠背痛。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20世紀80年代,農民收糧打場

天才矇矇亮,家中的大人早都帶好了農具下田去了。到了正午,孩子們才提著再簡單不過的飯菜,帶到草場上,迎著日頭,一起稍作休息。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傳統的農田灌溉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20世紀50年代末畜力耕地

隨著一代一代的農具更替和變遷

現如今的田間地頭

可變了模樣

20世紀90年代,為了減少勞動強度,提高農活質量,有的農場主購買了多功能的拖拉機、旋耕機、脫粒機等機器。逐漸開始擺脫農耕時代,進入機械化時代。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機械收割小麥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拖拉機旋耕地

旋耕機一下地,頃刻間地被旋翻了。而且整地、作壟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這簡直是一次“農業革命”!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過去秋收稻穀、麥子等秸稈作物,家家都靠鐮刀一株一株地割,人工刨粒,人累了一天也收割不了兩畝田,如果遇到天氣不好,還會生秧。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現在租用或購買了聯合收割機。收割、脫粒、裝袋三道工序都靠機械一次完成。一片片成熟的莊稼倒下了,一袋袋糧食裝上車……做到“顆粒歸倉”、“秸稈還田”。那場面,真是宏大而喜人。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那會兒牲口也吃不好,套上也沒勁犁,一天下來也就能犁一畝多田,功效慢的很。後來呢,就是那個叉子車,省勁大了,一天可以犁三四畝田。再後來就實行了四輪車,四輪車一天犁十幾畝田不成問題。到這幾年實行大拖車了,一天犁幾十畝田呢。現在的效率真是快!”田地裡勞作的農民伯伯告訴我們。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以前地裡覆膜,至少需要兩到三個人的配合。現在,隨處可見的是無人駕駛的覆膜機。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工作效率是大大的提高了!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農民最講“眼見為實”,他們從農具的變更中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變化。從鐵鍬鋤頭木犁到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真正嚐到了改革開放之樹結出的甘甜碩果。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農具的變更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側面,但正是從這小小的側面中,看到了中國農村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看到了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據瞭解,截止到2018年年底,賀蘭縣農業機械總動力已達到42萬千瓦,各位農業機械的擁有量大概是在67000餘臺,大中型拖拉機的擁有量在16000餘臺,其他各類農業機具在25000餘臺,主要糧食作物的農業機械化率已達到95.6%。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農業機械不斷進化,真正解放了農民的雙手,節省了種植糧食的人工成本,實現了節本增效!

從一牛一犁到大型聯合收割機,賀蘭農民完成“裝備”升級!

這些農機具的變化

也正是賀蘭縣農業發展的縮影

“收割不用刀、耕地不用牛、

播種不彎腰、噴藥不下地 ”

已成為“遍地開花”的耕作方式

我們堅信

新型農業主體的發展之路

一定會越走越寬!

(注:部分珍貴圖片資料由賀蘭縣史志辦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