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核技術 核戰爭 地球 宇宙 俊採星馳 2017-06-13

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地球早已在46億年前就已出現在宇宙的這一角,生命更是在35億年前就已活躍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而自詡為“地球主人”的人類的出現僅僅是近百萬年的事情。根據地質學記錄,僅僅是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地球就已經經歷了至少五次了。

雖然百萬年時間看起來是挺長的,但在地質學上,“百萬年”只是一個短暫的計時單位,人類這點歷史與發展史對於地球來說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有人認為,生命演化的難度以及文明出現的難度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這麼大,同時,越來越多的地質學證據證明地球曾出現過至少一次的發達文明,但由於不同的原因相繼隕落了。

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雖然億萬年的地質變遷早已抹去了相當數量的文明痕跡,但是蛛絲馬跡總會有留下來的。

1972年,加蓬共和國

當輻射檢測器以最高響度報警時,人們仍未反應過來他們腳下的這一個“礦坑”究竟隱藏著多麼驚人的祕密……

一開始,人們只以為這是一個沒有什麼特殊性質的鈾礦,但是異常低的富鈾度引起了人們的懷疑,這裡的鈾礦貧瘠地幾乎沒有多少開採價值,但如此規模的貧鈾礦此前從未曾遇到過。在進行詳細勘探後人們發現,整個鈾礦的結構十分“不自然”,看起來居然像是一個核反應堆

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鈾礦遺址

這個鈾礦因地質運動在20億年前被富集起來,整礦預估含鈾量是500噸,理論上加上20億年的損耗,其含有的全部鈾-235在限制條件下仍能夠穩定功能長達50萬年之久。一般來說,鈾礦的富鈾度是千分之4到千分之5之間,而這個礦的富鈾度僅僅是萬分之2,這意味著大量的鈾-235已經被消耗掉了。事實上科學家在進一步勘探時的確發現了6個疑似反應堆的區域。

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似乎至少在50萬年前,這個鈾礦就已經被某些“人”就地取材建造了一個用以提供能源的核電站,而掌握電力技術必然就是擁有高等智慧的生物,而掌握核技術更意味著這是一個擁有強大科技力的文明,人類目前尚無法完全穩定控制核反應,第一座核反應堆還是上世紀40年代的事情啊。

在50萬年前真有過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嗎?如果有他們如今去哪裡了?是毀滅了嗎?如何毀滅的?

核戰滅亡

無獨有偶,在印度的一段史詩中人們似乎找到了核戰爭的跡象。詩人摩訶波羅多在3500年前創作,全詩描繪了兩個“部落”在其2000年前(也就是距今5500年前)的一次激烈鬥爭,場面異常殘酷,根本不像幾千年前人類的戰爭,場面更像是一場核戰。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因此有很多學者都認為,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發展程度高過我們的文明,最終因為核戰滅亡。

在印度也真實存在一個名為“死丘”的地方,在那裡發掘出大量屍骨以及城市遺蹟,奇怪的是所有死體看起來像是在極短時間內一起死亡,並沒有任何痛苦掙扎的跡象,而且房屋的損毀以及屍骨的殘留物都像極了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廣島和長崎。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構成建築的岩石很多都已融化並粘連在一起,這至少需要2000攝氏度的高溫,普通的木材根本無法升溫到這個水平,只有強烈的核爆才有能力將大面積的岩石融化。

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印度死丘遺蹟

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印度死丘遺蹟

20億年前古核反應堆、印度核戰遺蹟,我們恐真的不是第一代文明

印度死丘遺蹟

因此,很多人認為人類曾經至少達到過“核彈文明”的級別,但在自相殘殺中毀滅了。

如今我們再次達到這個水平,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