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作者山林,新浪博客河東雁鳴,來源於河津小梅花蒲劇團微信平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剛進罷小滿節,河東田野上麥穗初齊、杏兒發黃、桑葉正肥,到處都是一派恰到好處的新景色。

昨天早上,我習慣性的打開手機,看到一則微信留言,太原好友說有個叫孫元壽的先生要添加我微信,我說好啊。孫元壽,好熟悉的一個名字!他莫不是告別舞臺生涯後,現定居在老家榮河鎮上的蒲劇名家孫元壽老人嗎?前一段時間,在微信群還看到河南陝州區蒲劇團任建民團長一行在榮河鎮附近演出時,曾專程登門拜訪過這一對“隱居”在黃河岸畔的蒲劇名家。當時我就有個想法,等時機成熟時讓誰幫忙引見認識一下他們夫婦。沒有想到,機遇之神就主動送上了門,這真是喜從天降的大好事。

上午在微信裡,孫元壽先生說剛外出從街上晨練回來,知道我喜歡蒲劇,就特意轉發了一些他近幾年錄製的蒲劇表演資料。直覺當即告訴我這是一位對蒲劇始終抱有溫度的人,我立馬來了個說走就走的想法,驅車到榮河鎮上去見一見這位仍在發光發熱的蒲劇名家。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榮河鎮是過去榮河縣政府的所在地,現在雖是鎮政府所在地,但是繁榮富庶還是不用言表。讚美這個地方人傑地靈,一點也不過分。在沒有來過這裡之前,早就聽說過起源於這一方水土上具有逆向思維,且聰明智慧、風趣幽默的萬榮笑話。今天要到文明富裕的榮河鎮上去拜訪蒲劇名家,我是滿懷著信心,因為我知道這裡的鄉親們都富有文化和智慧。正午時分,在鎮上的汽車站,我看見路南有一個涼粉攤,就先來一碗當地的小吃涼粉涼快一下,邊吃邊打聽當地是否有個人名叫孫壽元,賣涼粉的老闆娘立馬糾正道:不是孫壽元,應當是孫元壽。看來孫元壽確實是鎮子上的一位有名氣之人。進了老街後,見有賣餄絡和火燒餅的攤子,讓攤主再燒一碗醪糟,就又坐下享受一下當地的風味小吃,我再一次提到孫元壽,旁邊賣火燒餅的老闆說,孫元壽就在前邊巷子裡開個小店,他每次到我這裡買餅子一買就是幾十個。這時邊上另有一位老鄉見我是外地來的客人就插言道:孫元壽店裡賣的都是真貨,他們兩口子心眼可好哩。

孫元壽人品不賴。有了周圍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鋪墊,我對遠道而來拜訪孫元壽就徹底的打消了任何一絲顧慮,再加上湯足飯飽,也提起了精氣神。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對於我這個不速之客的到來,孫元壽先生真是意想不到的。一聽說我在街上已吃畢飯,好像我還有點見外的意思。但是有了蒲劇牽線搭橋,幾句話又讓彼此熱乎起來了。看來世界上,唯有愛好和興趣能把素不相識的人召喚並團結到一起。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孫元壽先生已是七十三歲的人了,看到了有蒲劇愛好者專程來拜訪採風,就像在他鄉里遇到知己,又像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他給我打開平板電腦,讓我欣賞他這幾年年新錄製的戲曲節目。他邊介紹邊示範,真有一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風采,當演示到動情處,他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給人一種出神入化、如醉如痴的感覺。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孫先生雖然生活在遠離大都市的鎮子上,可是他對蒲壇的故事知曉的卻不少,王思恭老師的美文、河東雅居的蒲劇博物館平臺、任孝義的河津小梅花劇團、賈菊蘭新排的劇目、景雪變擔任二青會火炬手、孔向東開辦“東方有戲”欄目等等,說來如數家珍,似乎凡事都瞭如指掌。坐在一旁的他老伴孫青梅大姐補充道:我們家裡經常有蒲劇界、琴劇界的朋友來做客,就比如最近一段時間,河南陝州蒲劇團、運城市蒲劇團、河東蒲劇團、翼城劇團、臨汾小梅花蒲劇團、夏縣蒲劇團的朋友只要在榮河鎮附近一帶鄉村演出,他們就會到家裡來轉轉。都是劇團人,見了格外親。當年的徒弟們一進門就說,師傅師孃,雖然我們沒有唱出大名堂,可是一點也沒給您二老丟過臉。他兩口子一聽連聲說,好好好,咱不說這些,先坐下吃飯,徒弟娃娃們,最愛吃師孃蒸的豬肉大蔥拌菜,頂愛喝師孃熬的花生小米湯。他們說,師孃,您熬的米湯為啥這麼好喝?師孃答道:我是用等候你們的長時間在熬啊。一句話說的大家哈哈大笑,滿院子歡樂。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孫元壽、孫青梅老倆口對蒲劇有一種非常熾熱的情懷,在簡短的交談中,我知道了孫元壽是萬榮縣榮河鎮周王村人,自小就離開家鄉到了蘭州的一個蒲劇團學習並獻藝,後來回到臨汾翼城縣劇團獻藝,隨後又到了司馬光故里夏縣蒲劇團獻藝。為了照顧患病的高堂老母,過早的就與夫人告別劇團回到老家來盡孝。舞臺上不能為社會盡忠,就專心致志在家裡的炕沿上盡孝。待二老黃金入櫃後,村裡黨支部、村委會、老協會還聯合給他贈送了一塊“敬老模範”玻璃匾,這不僅是對他精心贍養雙親的精神嘉獎,也是對他多年來堅持每到九九重陽節就給村裡鄉親們演唱蒲劇善舉的一份讚頌。話題說到他的夫人孫青梅,當年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和盡孝,她總是不負青梅竹馬之初心,矢志不移的演繹著夫唱婦隨,緊緊的跟隨夫君指引的路子往前走。這位孃家在臨猗縣楚候鄉孫裡村的蒲劇大嫂,說到當年的演出經歷,她動情地說,那些年無論演古裝戲、還是演樣板戲、現代戲,都是用心在演唱。她說扮演的《杜鵑山》的柯湘、《洪湖赤衛隊》的韓英、《李雙雙》的李雙雙等角色猶如昨天剛卸妝、又清晰可見。她說那時候的唱戲,受各種條件限制,全是靠的本人真嗓子唱,吐字要清楚,實實在在的送到觀眾耳朵。這就只有認認真真的演戲唱戲,才無愧於十二歲時離家上劇團的那份真情選擇。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孫元壽先生回憶說,自從1992年在夏縣蒲劇團擔任團長並率領全團以《靈前孝子》一戲給縣裡奪回大獎後,因家裡老孃有病需要伺奉便回到老家,從此告別劇團也幾乎與舞臺斷緣。二十多年了,家裡的親人們知道他倆口子心裡總是裝著蒲劇,又忠誠的愛著蒲劇。他的弟弟算是最瞭解兄嫂的心了,就決定在他們有生之年,趁藝術功底尚雄厚,積極的投資幫他們圓夢。將過去演唱過的幾個經典摺子戲,藉助現代舞臺和劇團樂隊實地錄製下來。琴斷再續音不變,流光打磨藝精湛。 2014年,67歲的他與夫人孫青梅聯袂錄製了《舍飯》,夫人又與臨汾蒲劇團的曹志華錄製了《韓山相會》等。 2015年,68歲的他錄製了《薛剛反朝》中的《觀圖》和《跑城》。 2016年,69歲的他又錄製了《觀陣》,與夫人聯袂錄製了《殺廟》。 2017年,70歲的他攜夫人到專程運城拜訪了蒲劇大師王秀蘭,表達了幾十年來的敬老尊賢之情;隨即,應臨汾電視臺《梨園堂》欄目之邀請,做了三期訪談節目,其中一期是談翼城劇團琴劇、兩期是“老藝人說戲”;在臨猗縣北辛鄉參加了運城電視臺《蒲鄉紅》欄目於蘋果之鄉舉辦的專場演唱會,奉獻了一段蒲劇《舍子》。 2018年夏天,他冒著酷暑,身著休閒裝在後土祠大門外錄製了《跑城》示範動作戲。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孫元壽心裡真的割捨不下朝夕相伴的蒲劇,隨著歲數的增高,他想把手裡的藝術傳送出去。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在舞臺上落下的值錢東西和看家本領。說收徒授藝值錢,但他絕對不收錢,只要你敢來學,他兩口子就保證全心全意的教你學藝。試想,生活在遠離都市的鎮子上,你總不能見人就張口問,你孩子想學戲嗎?況且自古以來民間還有這麼一句話:醫不叩門、道不送卦、師不順路、易不空出。送個寶,咋都這麼難呢?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去年的一天,運城市蒲劇團在鎮子上演出,有個叫楊朝奇的演員在街上閒轉,路經這家店裡看見牆上掛著不少戲曲劇照,便好奇的走進來瞧個究竟。孫元壽先生這下可算是“逮”住機會了,給這個大團裡的演員講了一大通敬戲愛戲的道理。翼城有個會唱戲的姑娘叫趙麗偉,曾是孫元壽先生兩口子的得意徒弟,這些年她家裡遭遇不幸,孫元壽倆口子從來沒有忘記她,只要去翼城就會登門看望。平時從微信上不斷的問候和關心,及時送去做長輩的殷殷關愛之情。誰說劇團裡的人們缺乏親情和真情,在孫元壽和孫青梅的身上就讓我看到了梨園有愛、蒲苑有情的閃爍光芒。

看到快日落西山了,我要起身返程。孫元壽先生猛然想到家裡還藏有一本蒲劇方面的書,便說要送給我,說著連忙走進裡屋找出來遞給我。我一看是一本《粉墨春秋·梨園父子亓俊美亓建生》一書,這是主要寫蒲劇新八條棍之一亓建生的書。孫元壽先生告訴我,到家裡有空看完這本書,你就會增加不少蒲劇知識哩。

榮河鎮上拜訪蒲劇名家孫元壽、孫青梅夫婦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當揮手告別孫元壽、孫青梅老倆口時,我不由得聯想到了草原歌手布仁巴雅爾演唱的一首歌曲《天邊》:天邊有一對雙星,那是我夢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霧,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