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發佈掃黑除惡典型案例 涉黑第一案陳海濤案入選

黑社會 經濟 農村 新京報 2019-07-03

新京報快訊(記者 何強)7月2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佈掃黑除惡典型案例,房山區琉璃河鎮五間房村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海濤等14人涉嫌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一案入選。該案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北京市查處的第一起涉黑案件。

據北京市高級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刑一庭庭長、掃黑辦副主任袁麗忠通報,這6起案件既有涉黑惡案件,也有治亂案件;既有發生在城區的案件,也有發生在農村遠郊區的案件;既有涉傳統領域的案件,也有涉新興行業的案件(如房屋租賃、電子市場);既有采用暴力手段實施的犯罪,也有“軟暴力”實施的犯罪。

案發時,陳海濤系五間房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2004年至2017年間,陳海濤先後糾集無業人員崔積慧、曲建民、李宏利,其妻許洪心、其子陳朗等10餘人,多次實施聚眾賭博,組織中國公民赴境外賭博、聚眾鬥毆、尋釁滋事、串通投標、虛開發票、非法佔用農用地、強迫交易等20餘起違法犯罪活動,違規承攬農村惠農工程,佔地違章建築出租牟利,聚斂鉅額財富,逐漸形成以陳海濤為組織者、領導者,許洪心、崔積慧、曲建民、李宏利、陳朗等人為積極參加者的黑社會性質組織;並收買國家工作人員,為組織謀取不正當利益提供便利等。

北京二中院審理認為,該黑社會性質組織為確立強勢地位,樹立非法權威,陳海濤等人通過暴力、威脅等手段實施了一系列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百姓,攫取鉅額非法經濟利益,稱霸一方,對妨礙其利益和違背其意願的群眾蓄意滋事,隨意毆打,並推搡辱罵依法執行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致使部分群眾不敢舉報、控告,在當地造成惡劣影響。陳海濤還隱瞞違法犯罪前科劣跡,騙取黨員身份,先後採取拉攏、利誘選民等方式,獲得五間房村基層組織負責人等職務,長期把持基層政權,違規發展陳朗等人入黨,損害基層政權基礎,嚴重破壞當地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

北京二中院以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14項罪名,判處陳海濤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等判處崔積慧、陳朗、許洪心等13人有期徒刑十年至一年四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或罰金。

在查辦此案中,紀檢監察機關已對4名黨員幹部、公安幹警採取留置措施並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15名失職失責人員進行了嚴肅問責。

袁麗忠稱,本案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北京法院審理的首例涉黑案件。黑勢力染指基層政權,攫取非法經濟利益,同時伴有“保護傘”,是當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突出特點。本案陳海濤案發時系農村基層組織領導,犯罪時間跨度長、觸犯罪名多、涉案財產數額巨大,對當地基層政權和基層民主造成了嚴重破壞。北京二中院在對被告人陳海濤依法從重判處刑罰的同時,加大“打財斷血”力度,對組織、領導者陳海濤和積極參加者許洪心、陳朗判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該案的依法嚴懲,對於鞏固基層政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一審宣判後,各被告人均表示服判不上訴,檢察機關亦沒有抗訴。

新京報記者 何強 編輯 於音 校對 範錦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