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黑頸鶴(學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釐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黑頸鶴

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主要以植物葉、根莖、荊三稜、塊莖、水藻、玉米、砂粒為食。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飛過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可達10000米。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散步中的黑頸鶴

藏族人民信奉佛教,對黑頸鶴十分喜愛,稱之為“仙鶴”、“神鳥”、“吉祥鳥”。藏族長篇史詩《格薩爾王傳》是一部流傳極廣的民間鉅作,描寫嶺國的格薩爾王降伏各地妖魔,為黎民百姓除害的故事;其中王妃珠茉在被巴扎那保國的霍爾王族黃帳王俘虜之後,寫信向格薩爾王求救時,便是派去3只仙鶴送的信,尼瑪澤仁繪製的“珠茉遣鶴送信”(唐卡)畫,深受藏族人民喜愛。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在廣闊草原翱翔的黑頸鶴

中國人民對黑頸鶴有很深的感情,俗稱為“青莊”、“衝蟲”、“幹鵝”等,藏語中則叫做“哥塞達日子”,即“牧馬人”,有高尚、純潔、權威的意思。藏族同胞不僅把它看作“神鳥”,按照它的叫聲來預測天氣的變化,還把它當作“神醫”,當有人骨折時,就在它巢中的卵上畫上一個黑色的圓圈,使雌鳥誤以為卵要裂開,就會從遠處銜來一種“接骨石”,放在巢中,以免卵殼裂開。人們將這個“接骨石”偷偷地取走,就能治好骨折。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集聚在一起的黑頸鶴

據說越冬地的黑頸鶴還與當地的居民互相訂下過諾言,當地人決不獵殺黑頸鶴,黑頸鶴也不喝清明節的水,不吃成熟的莊稼。所以每年清明節之前,黑頸鶴就飛到北方去繁殖,到了莊稼收割之後,才又回到越冬地。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雪之舞

據瞭解,2017年10月8日,阿壩縣森林公安局民警接阿壩縣賈柯河牧場工作人員報警稱:賈柯河牧場一沼澤內有隻黑頸鶴,無法起飛,行動艱難。民警隨即趕赴現場將其捕捉。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民警奔赴現場

經檢查,發現該黑頸鶴頭部、頸部受傷發炎,腿部骨折。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迅速實施救治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對黑頸鶴進行包紮處理

在將受傷黑頸鶴送往牧場衛生院進行簡單包紮處理後迅速聯繫了縣醫院,在得知縣醫院沒有成熟的醫療條件後,迅速將受傷的黑頸鶴送往成都動物園進行醫治。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派遣專車專人送往成都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移交高原精靈

一隻黑頸鶴的“特殊”待遇

收到回執

一場時間的爭奪,一次520公里的奔襲,只為一隻精靈的涅槃,為藏區和諧的生態致敬,為辛勞的森林公安點贊,為“金山銀山都不如綠水青山”傳遞正能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