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

8月4日晚,位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躲避峽發生山洪,截至本刊發稿時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聯。躲避峽原有“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稱,近兩年成了有名的網紅打卡點,但仍屬未開發景區。此次山洪爆發前約兩週,當地政府部門下發通知,並派了專人到現場值守,嚴禁遊客入內,卻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除了上游的強降雨天氣,遊客對所謂祕境風光的追逐,以及貧困山村借旅遊擺脫經濟困境的衝動,無形之中都助推了山洪慘劇的釀成。

記者 | 張從志

實習記者 | 李秀莉 郜超

山洪襲來

山洪奪走了12條生命,只用了短短几分鐘。8月4日下午5點多,正在家中睡覺的丁建國接到叔叔的電話,說“下面發水了,死了人”。“都沒下什麼雨,怎麼會死人?”他不太相信,掛掉電話後,趕緊給在峽谷裡划船的外甥打電話,剛一接通,外甥就在屏幕那頭向丁建國求救,說他和哥哥都困在裡面了。

丁建國意識到是真出了事,連忙開車下谷底。他在躲避峽的崖口上開了一家農家樂,離峽谷很近,徒步下去不過15分鐘,但前一陣子政府禁止遊客進入峽谷後,他沒有再接客。到了谷底,現場已經有六具遺體被打撈上來,丁建國心急如焚。除了兩個外甥,他還有一個堂哥也被困在裡面。水勢太大,他們根本無法進去施救。

躲避峽位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鶴峰縣的屏山村,相傳是過去恩施容美土司躲避外敵的藏身之地,並因此得名。近幾年,因為峽谷裡澄澈透明的溪水,遊船飄於其上猶如懸浮空中,躲避峽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全國各地很多遊客。但到目前為止,躲避峽仍是一處未開發的景區,實際能遊玩的水域不過短短一公里左右,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1.5米,兩邊都是高達百丈的懸崖峭壁,無陸路可以通行——“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的名聲也伴隨著危險。

今年7月24日,鶴峰縣六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屏山旅遊安全管理的通告》,通告稱,由於屏山景區大部分區域未開發建設,尚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對屏山景區未開發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嚴禁任何車輛及個人擅自進入屏山未開發區域。而躲避峽就封閉管理範圍之內。


"

8月4日晚,位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躲避峽發生山洪,截至本刊發稿時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聯。躲避峽原有“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稱,近兩年成了有名的網紅打卡點,但仍屬未開發景區。此次山洪爆發前約兩週,當地政府部門下發通知,並派了專人到現場值守,嚴禁遊客入內,卻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除了上游的強降雨天氣,遊客對所謂祕境風光的追逐,以及貧困山村借旅遊擺脫經濟困境的衝動,無形之中都助推了山洪慘劇的釀成。

記者 | 張從志

實習記者 | 李秀莉 郜超

山洪襲來

山洪奪走了12條生命,只用了短短几分鐘。8月4日下午5點多,正在家中睡覺的丁建國接到叔叔的電話,說“下面發水了,死了人”。“都沒下什麼雨,怎麼會死人?”他不太相信,掛掉電話後,趕緊給在峽谷裡划船的外甥打電話,剛一接通,外甥就在屏幕那頭向丁建國求救,說他和哥哥都困在裡面了。

丁建國意識到是真出了事,連忙開車下谷底。他在躲避峽的崖口上開了一家農家樂,離峽谷很近,徒步下去不過15分鐘,但前一陣子政府禁止遊客進入峽谷後,他沒有再接客。到了谷底,現場已經有六具遺體被打撈上來,丁建國心急如焚。除了兩個外甥,他還有一個堂哥也被困在裡面。水勢太大,他們根本無法進去施救。

躲避峽位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鶴峰縣的屏山村,相傳是過去恩施容美土司躲避外敵的藏身之地,並因此得名。近幾年,因為峽谷裡澄澈透明的溪水,遊船飄於其上猶如懸浮空中,躲避峽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全國各地很多遊客。但到目前為止,躲避峽仍是一處未開發的景區,實際能遊玩的水域不過短短一公里左右,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1.5米,兩邊都是高達百丈的懸崖峭壁,無陸路可以通行——“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的名聲也伴隨著危險。

今年7月24日,鶴峰縣六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屏山旅遊安全管理的通告》,通告稱,由於屏山景區大部分區域未開發建設,尚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對屏山景區未開發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嚴禁任何車輛及個人擅自進入屏山未開發區域。而躲避峽就封閉管理範圍之內。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殷文是屏山村人,在躲避峽做了一年多向導,事發當天因為沒有接到遊客在家休息從而逃過一劫。他告訴我,7月24日的通告發出後,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左右都有政府的工作人員值守。不過這並沒有阻止遊客的進入,暑假正是躲避峽一年當中的旺季,最多時一天有接近2000名各地遊客進入,很多慕名前來的遊客會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繞過巡查進入峽谷,不過更多客人會選擇在值守人員下班的時間段集中進入,第一撥是在上午9點前,第二波在下午4點半以後——這次出事的主要是下午第二撥進去的客人。

一位在當天上午9點左右進入躲避峽的遊客告訴本刊,她進去以後就覺得情況不對,“那個地方很危險,人太多,我們怕被踩踏,坐了兩趟船就沒有再往裡去了。”撤離前,她用手機拍了最後一個小視頻,視頻裡有很多船遊客被堵在狹窄的谷中,進退不得。

丁建國說,4日下午,躲避峽至少湧進了150多位遊客。現場的被困者向他描述稱,當時“就像有怪獸在水底,眨眼的功夫就把水位抬升了,人壓根來不及反應”,清澈的溪水迅速渾濁,以前可以涉水而過的淺灘頓時齊腰深,而此時狹長的溪谷裡還有很多遊客正在水中潛游嬉戲,等大家意識到危險時,湍急的水流已經洶湧而下,在峽谷窄口處激起1米多高的水浪,皮划艇、木舟被輕易掀翻,很多遊客落水被沖走。

峽谷大救援

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救援力量是鶴峰縣消防中隊,一共兩輛越野車,10名消防隊員。鶴峰消防副中隊長、救援指揮員楊浩介紹說,他們是在8月4日下午6點20分左右接到110的轉警,從鶴峰縣城出發趕赴躲避峽的。縣城離事發地約30公里,但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加上雨天路滑,山區道路難行,而且都是土路和石子路,到了山上只能下車步行,消防員們扛著救援設備,幾乎是手腳並用才到了谷底,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18分。

“對於山洪救援來講,第一大難題就是交通,發生山洪後道路通常都會中斷,基本要等山洪過去後才能進到現場,救援人員和設備才能接近被困者。”平瀾公益基金會救援教官張廣瑞告訴本刊。他參與過國內外多次山洪、泥石流救援行動,有豐富的野外救援經驗。

楊浩帶領消防隊員到達現場後,六具遇難者遺體已被打撈上岸,三男三女,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不少遊客自行撤到了相對安全的地帶,但在冰冷的水中泡了好幾個小時,身體透支嚴重,非常虛弱。一旁守候的丁建國也加入了救援,他熟悉當地路況,和另外一位村民一起開車把遊客送出峽谷,到凌晨三四點,一共送了20多人。


"

8月4日晚,位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躲避峽發生山洪,截至本刊發稿時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聯。躲避峽原有“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稱,近兩年成了有名的網紅打卡點,但仍屬未開發景區。此次山洪爆發前約兩週,當地政府部門下發通知,並派了專人到現場值守,嚴禁遊客入內,卻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除了上游的強降雨天氣,遊客對所謂祕境風光的追逐,以及貧困山村借旅遊擺脫經濟困境的衝動,無形之中都助推了山洪慘劇的釀成。

記者 | 張從志

實習記者 | 李秀莉 郜超

山洪襲來

山洪奪走了12條生命,只用了短短几分鐘。8月4日下午5點多,正在家中睡覺的丁建國接到叔叔的電話,說“下面發水了,死了人”。“都沒下什麼雨,怎麼會死人?”他不太相信,掛掉電話後,趕緊給在峽谷裡划船的外甥打電話,剛一接通,外甥就在屏幕那頭向丁建國求救,說他和哥哥都困在裡面了。

丁建國意識到是真出了事,連忙開車下谷底。他在躲避峽的崖口上開了一家農家樂,離峽谷很近,徒步下去不過15分鐘,但前一陣子政府禁止遊客進入峽谷後,他沒有再接客。到了谷底,現場已經有六具遺體被打撈上來,丁建國心急如焚。除了兩個外甥,他還有一個堂哥也被困在裡面。水勢太大,他們根本無法進去施救。

躲避峽位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鶴峰縣的屏山村,相傳是過去恩施容美土司躲避外敵的藏身之地,並因此得名。近幾年,因為峽谷裡澄澈透明的溪水,遊船飄於其上猶如懸浮空中,躲避峽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全國各地很多遊客。但到目前為止,躲避峽仍是一處未開發的景區,實際能遊玩的水域不過短短一公里左右,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1.5米,兩邊都是高達百丈的懸崖峭壁,無陸路可以通行——“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的名聲也伴隨著危險。

今年7月24日,鶴峰縣六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屏山旅遊安全管理的通告》,通告稱,由於屏山景區大部分區域未開發建設,尚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對屏山景區未開發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嚴禁任何車輛及個人擅自進入屏山未開發區域。而躲避峽就封閉管理範圍之內。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殷文是屏山村人,在躲避峽做了一年多向導,事發當天因為沒有接到遊客在家休息從而逃過一劫。他告訴我,7月24日的通告發出後,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左右都有政府的工作人員值守。不過這並沒有阻止遊客的進入,暑假正是躲避峽一年當中的旺季,最多時一天有接近2000名各地遊客進入,很多慕名前來的遊客會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繞過巡查進入峽谷,不過更多客人會選擇在值守人員下班的時間段集中進入,第一撥是在上午9點前,第二波在下午4點半以後——這次出事的主要是下午第二撥進去的客人。

一位在當天上午9點左右進入躲避峽的遊客告訴本刊,她進去以後就覺得情況不對,“那個地方很危險,人太多,我們怕被踩踏,坐了兩趟船就沒有再往裡去了。”撤離前,她用手機拍了最後一個小視頻,視頻裡有很多船遊客被堵在狹窄的谷中,進退不得。

丁建國說,4日下午,躲避峽至少湧進了150多位遊客。現場的被困者向他描述稱,當時“就像有怪獸在水底,眨眼的功夫就把水位抬升了,人壓根來不及反應”,清澈的溪水迅速渾濁,以前可以涉水而過的淺灘頓時齊腰深,而此時狹長的溪谷裡還有很多遊客正在水中潛游嬉戲,等大家意識到危險時,湍急的水流已經洶湧而下,在峽谷窄口處激起1米多高的水浪,皮划艇、木舟被輕易掀翻,很多遊客落水被沖走。

峽谷大救援

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救援力量是鶴峰縣消防中隊,一共兩輛越野車,10名消防隊員。鶴峰消防副中隊長、救援指揮員楊浩介紹說,他們是在8月4日下午6點20分左右接到110的轉警,從鶴峰縣城出發趕赴躲避峽的。縣城離事發地約30公里,但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加上雨天路滑,山區道路難行,而且都是土路和石子路,到了山上只能下車步行,消防員們扛著救援設備,幾乎是手腳並用才到了谷底,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18分。

“對於山洪救援來講,第一大難題就是交通,發生山洪後道路通常都會中斷,基本要等山洪過去後才能進到現場,救援人員和設備才能接近被困者。”平瀾公益基金會救援教官張廣瑞告訴本刊。他參與過國內外多次山洪、泥石流救援行動,有豐富的野外救援經驗。

楊浩帶領消防隊員到達現場後,六具遇難者遺體已被打撈上岸,三男三女,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不少遊客自行撤到了相對安全的地帶,但在冰冷的水中泡了好幾個小時,身體透支嚴重,非常虛弱。一旁守候的丁建國也加入了救援,他熟悉當地路況,和另外一位村民一起開車把遊客送出峽谷,到凌晨三四點,一共送了20多人。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鶴峰縣消防中隊到達後約兩個小時,包括恩施市和周邊市縣的消防救援力量也陸續抵達現場,總共14臺救援車輛,155名救援隊員開始拉網式搜救。現場遊客向他們確認,峽谷深處還有20多人被困,但舟艇機動設備在峽谷裡無法施展,水勢依然洶湧,皮划艇和木船也無法進入。

消防隊找到了一個常年在峽谷裡撐船的老船工,50來歲,一身腱子肉,是當地最有名的船工,水性十分了得。事發時,他也在躲避峽內划船渡客。等到半夜時分,老船工和消防隊員撐著木船逆流進去,前後四趟帶出了21名被困遊客,丁建國看到老船工壯碩的手臂都已經顫抖,凌晨2點左右,他的外甥和堂哥也被帶出來了。丁建國揪著的心也才放下。入夜後的峽谷裡寒冷異常,水冰刺骨,如果上游繼續來水,他知道被困的人很有可能性命堪憂。被困遊客拍攝的視頻顯示,山洪爆發後,在水中央的遊客迅速被沖走,靠近兩邊的人則抓住凹凸不平的崖壁,幾乎是掛在上面,一動也不敢動,腳下便是駭人的激流。

"

8月4日晚,位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躲避峽發生山洪,截至本刊發稿時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聯。躲避峽原有“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稱,近兩年成了有名的網紅打卡點,但仍屬未開發景區。此次山洪爆發前約兩週,當地政府部門下發通知,並派了專人到現場值守,嚴禁遊客入內,卻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除了上游的強降雨天氣,遊客對所謂祕境風光的追逐,以及貧困山村借旅遊擺脫經濟困境的衝動,無形之中都助推了山洪慘劇的釀成。

記者 | 張從志

實習記者 | 李秀莉 郜超

山洪襲來

山洪奪走了12條生命,只用了短短几分鐘。8月4日下午5點多,正在家中睡覺的丁建國接到叔叔的電話,說“下面發水了,死了人”。“都沒下什麼雨,怎麼會死人?”他不太相信,掛掉電話後,趕緊給在峽谷裡划船的外甥打電話,剛一接通,外甥就在屏幕那頭向丁建國求救,說他和哥哥都困在裡面了。

丁建國意識到是真出了事,連忙開車下谷底。他在躲避峽的崖口上開了一家農家樂,離峽谷很近,徒步下去不過15分鐘,但前一陣子政府禁止遊客進入峽谷後,他沒有再接客。到了谷底,現場已經有六具遺體被打撈上來,丁建國心急如焚。除了兩個外甥,他還有一個堂哥也被困在裡面。水勢太大,他們根本無法進去施救。

躲避峽位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鶴峰縣的屏山村,相傳是過去恩施容美土司躲避外敵的藏身之地,並因此得名。近幾年,因為峽谷裡澄澈透明的溪水,遊船飄於其上猶如懸浮空中,躲避峽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全國各地很多遊客。但到目前為止,躲避峽仍是一處未開發的景區,實際能遊玩的水域不過短短一公里左右,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1.5米,兩邊都是高達百丈的懸崖峭壁,無陸路可以通行——“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的名聲也伴隨著危險。

今年7月24日,鶴峰縣六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屏山旅遊安全管理的通告》,通告稱,由於屏山景區大部分區域未開發建設,尚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對屏山景區未開發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嚴禁任何車輛及個人擅自進入屏山未開發區域。而躲避峽就封閉管理範圍之內。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殷文是屏山村人,在躲避峽做了一年多向導,事發當天因為沒有接到遊客在家休息從而逃過一劫。他告訴我,7月24日的通告發出後,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左右都有政府的工作人員值守。不過這並沒有阻止遊客的進入,暑假正是躲避峽一年當中的旺季,最多時一天有接近2000名各地遊客進入,很多慕名前來的遊客會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繞過巡查進入峽谷,不過更多客人會選擇在值守人員下班的時間段集中進入,第一撥是在上午9點前,第二波在下午4點半以後——這次出事的主要是下午第二撥進去的客人。

一位在當天上午9點左右進入躲避峽的遊客告訴本刊,她進去以後就覺得情況不對,“那個地方很危險,人太多,我們怕被踩踏,坐了兩趟船就沒有再往裡去了。”撤離前,她用手機拍了最後一個小視頻,視頻裡有很多船遊客被堵在狹窄的谷中,進退不得。

丁建國說,4日下午,躲避峽至少湧進了150多位遊客。現場的被困者向他描述稱,當時“就像有怪獸在水底,眨眼的功夫就把水位抬升了,人壓根來不及反應”,清澈的溪水迅速渾濁,以前可以涉水而過的淺灘頓時齊腰深,而此時狹長的溪谷裡還有很多遊客正在水中潛游嬉戲,等大家意識到危險時,湍急的水流已經洶湧而下,在峽谷窄口處激起1米多高的水浪,皮划艇、木舟被輕易掀翻,很多遊客落水被沖走。

峽谷大救援

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救援力量是鶴峰縣消防中隊,一共兩輛越野車,10名消防隊員。鶴峰消防副中隊長、救援指揮員楊浩介紹說,他們是在8月4日下午6點20分左右接到110的轉警,從鶴峰縣城出發趕赴躲避峽的。縣城離事發地約30公里,但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加上雨天路滑,山區道路難行,而且都是土路和石子路,到了山上只能下車步行,消防員們扛著救援設備,幾乎是手腳並用才到了谷底,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18分。

“對於山洪救援來講,第一大難題就是交通,發生山洪後道路通常都會中斷,基本要等山洪過去後才能進到現場,救援人員和設備才能接近被困者。”平瀾公益基金會救援教官張廣瑞告訴本刊。他參與過國內外多次山洪、泥石流救援行動,有豐富的野外救援經驗。

楊浩帶領消防隊員到達現場後,六具遇難者遺體已被打撈上岸,三男三女,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不少遊客自行撤到了相對安全的地帶,但在冰冷的水中泡了好幾個小時,身體透支嚴重,非常虛弱。一旁守候的丁建國也加入了救援,他熟悉當地路況,和另外一位村民一起開車把遊客送出峽谷,到凌晨三四點,一共送了20多人。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鶴峰縣消防中隊到達後約兩個小時,包括恩施市和周邊市縣的消防救援力量也陸續抵達現場,總共14臺救援車輛,155名救援隊員開始拉網式搜救。現場遊客向他們確認,峽谷深處還有20多人被困,但舟艇機動設備在峽谷裡無法施展,水勢依然洶湧,皮划艇和木船也無法進入。

消防隊找到了一個常年在峽谷裡撐船的老船工,50來歲,一身腱子肉,是當地最有名的船工,水性十分了得。事發時,他也在躲避峽內划船渡客。等到半夜時分,老船工和消防隊員撐著木船逆流進去,前後四趟帶出了21名被困遊客,丁建國看到老船工壯碩的手臂都已經顫抖,凌晨2點左右,他的外甥和堂哥也被帶出來了。丁建國揪著的心也才放下。入夜後的峽谷裡寒冷異常,水冰刺骨,如果上游繼續來水,他知道被困的人很有可能性命堪憂。被困遊客拍攝的視頻顯示,山洪爆發後,在水中央的遊客迅速被沖走,靠近兩邊的人則抓住凹凸不平的崖壁,幾乎是掛在上面,一動也不敢動,腳下便是駭人的激流。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

8月4日晚,位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躲避峽發生山洪,截至本刊發稿時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聯。躲避峽原有“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稱,近兩年成了有名的網紅打卡點,但仍屬未開發景區。此次山洪爆發前約兩週,當地政府部門下發通知,並派了專人到現場值守,嚴禁遊客入內,卻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除了上游的強降雨天氣,遊客對所謂祕境風光的追逐,以及貧困山村借旅遊擺脫經濟困境的衝動,無形之中都助推了山洪慘劇的釀成。

記者 | 張從志

實習記者 | 李秀莉 郜超

山洪襲來

山洪奪走了12條生命,只用了短短几分鐘。8月4日下午5點多,正在家中睡覺的丁建國接到叔叔的電話,說“下面發水了,死了人”。“都沒下什麼雨,怎麼會死人?”他不太相信,掛掉電話後,趕緊給在峽谷裡划船的外甥打電話,剛一接通,外甥就在屏幕那頭向丁建國求救,說他和哥哥都困在裡面了。

丁建國意識到是真出了事,連忙開車下谷底。他在躲避峽的崖口上開了一家農家樂,離峽谷很近,徒步下去不過15分鐘,但前一陣子政府禁止遊客進入峽谷後,他沒有再接客。到了谷底,現場已經有六具遺體被打撈上來,丁建國心急如焚。除了兩個外甥,他還有一個堂哥也被困在裡面。水勢太大,他們根本無法進去施救。

躲避峽位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鶴峰縣的屏山村,相傳是過去恩施容美土司躲避外敵的藏身之地,並因此得名。近幾年,因為峽谷裡澄澈透明的溪水,遊船飄於其上猶如懸浮空中,躲避峽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全國各地很多遊客。但到目前為止,躲避峽仍是一處未開發的景區,實際能遊玩的水域不過短短一公里左右,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1.5米,兩邊都是高達百丈的懸崖峭壁,無陸路可以通行——“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的名聲也伴隨著危險。

今年7月24日,鶴峰縣六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屏山旅遊安全管理的通告》,通告稱,由於屏山景區大部分區域未開發建設,尚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對屏山景區未開發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嚴禁任何車輛及個人擅自進入屏山未開發區域。而躲避峽就封閉管理範圍之內。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殷文是屏山村人,在躲避峽做了一年多向導,事發當天因為沒有接到遊客在家休息從而逃過一劫。他告訴我,7月24日的通告發出後,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左右都有政府的工作人員值守。不過這並沒有阻止遊客的進入,暑假正是躲避峽一年當中的旺季,最多時一天有接近2000名各地遊客進入,很多慕名前來的遊客會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繞過巡查進入峽谷,不過更多客人會選擇在值守人員下班的時間段集中進入,第一撥是在上午9點前,第二波在下午4點半以後——這次出事的主要是下午第二撥進去的客人。

一位在當天上午9點左右進入躲避峽的遊客告訴本刊,她進去以後就覺得情況不對,“那個地方很危險,人太多,我們怕被踩踏,坐了兩趟船就沒有再往裡去了。”撤離前,她用手機拍了最後一個小視頻,視頻裡有很多船遊客被堵在狹窄的谷中,進退不得。

丁建國說,4日下午,躲避峽至少湧進了150多位遊客。現場的被困者向他描述稱,當時“就像有怪獸在水底,眨眼的功夫就把水位抬升了,人壓根來不及反應”,清澈的溪水迅速渾濁,以前可以涉水而過的淺灘頓時齊腰深,而此時狹長的溪谷裡還有很多遊客正在水中潛游嬉戲,等大家意識到危險時,湍急的水流已經洶湧而下,在峽谷窄口處激起1米多高的水浪,皮划艇、木舟被輕易掀翻,很多遊客落水被沖走。

峽谷大救援

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救援力量是鶴峰縣消防中隊,一共兩輛越野車,10名消防隊員。鶴峰消防副中隊長、救援指揮員楊浩介紹說,他們是在8月4日下午6點20分左右接到110的轉警,從鶴峰縣城出發趕赴躲避峽的。縣城離事發地約30公里,但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加上雨天路滑,山區道路難行,而且都是土路和石子路,到了山上只能下車步行,消防員們扛著救援設備,幾乎是手腳並用才到了谷底,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18分。

“對於山洪救援來講,第一大難題就是交通,發生山洪後道路通常都會中斷,基本要等山洪過去後才能進到現場,救援人員和設備才能接近被困者。”平瀾公益基金會救援教官張廣瑞告訴本刊。他參與過國內外多次山洪、泥石流救援行動,有豐富的野外救援經驗。

楊浩帶領消防隊員到達現場後,六具遇難者遺體已被打撈上岸,三男三女,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不少遊客自行撤到了相對安全的地帶,但在冰冷的水中泡了好幾個小時,身體透支嚴重,非常虛弱。一旁守候的丁建國也加入了救援,他熟悉當地路況,和另外一位村民一起開車把遊客送出峽谷,到凌晨三四點,一共送了20多人。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鶴峰縣消防中隊到達後約兩個小時,包括恩施市和周邊市縣的消防救援力量也陸續抵達現場,總共14臺救援車輛,155名救援隊員開始拉網式搜救。現場遊客向他們確認,峽谷深處還有20多人被困,但舟艇機動設備在峽谷裡無法施展,水勢依然洶湧,皮划艇和木船也無法進入。

消防隊找到了一個常年在峽谷裡撐船的老船工,50來歲,一身腱子肉,是當地最有名的船工,水性十分了得。事發時,他也在躲避峽內划船渡客。等到半夜時分,老船工和消防隊員撐著木船逆流進去,前後四趟帶出了21名被困遊客,丁建國看到老船工壯碩的手臂都已經顫抖,凌晨2點左右,他的外甥和堂哥也被帶出來了。丁建國揪著的心也才放下。入夜後的峽谷裡寒冷異常,水冰刺骨,如果上游繼續來水,他知道被困的人很有可能性命堪憂。被困遊客拍攝的視頻顯示,山洪爆發後,在水中央的遊客迅速被沖走,靠近兩邊的人則抓住凹凸不平的崖壁,幾乎是掛在上面,一動也不敢動,腳下便是駭人的激流。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現場救援

丁建國說,這麼大的山洪,村裡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是頭一回看到。但當天下午,躲避峽這一帶雨勢其實並不大,強降雨主要發生在上游流域,而且流域兩岸群山植被豐茂,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蓄水能力並不弱。有當地人推測,除了罕見的暴雨,瞬時爆發的山洪也有可能是上游的地下暗河或山洞裡的水突然決出導致,但這些仍是猜測。

根據現場救援指揮部的消息,截至到8月5日下午,躲避峽山洪有61人獲救,12人遇難,1人失聯。絕美峽谷變成了“死亡之谷”。

未開發景區的魔力與風險

殷文告訴我,在大約四年前,當時網上有人拍了一張名為《漂浮的船》的照片,木舟漂浮於躲避峽清澈的水面之上,陽光照射下,遊人宛如置身太空,躲避峽因此一炮而紅,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就是為了拍一張“太空懸浮照”。躲避峽在網上開始有了“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譽,也被驢友們稱為“中國仙本那”,儘管沒有被開發,下去的道路都是村民和遊客踩出來的,但對驢友們來說,這反倒成了這片“處女地”的天然吸引力。

"

8月4日晚,位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躲避峽發生山洪,截至本刊發稿時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聯。躲避峽原有“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稱,近兩年成了有名的網紅打卡點,但仍屬未開發景區。此次山洪爆發前約兩週,當地政府部門下發通知,並派了專人到現場值守,嚴禁遊客入內,卻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除了上游的強降雨天氣,遊客對所謂祕境風光的追逐,以及貧困山村借旅遊擺脫經濟困境的衝動,無形之中都助推了山洪慘劇的釀成。

記者 | 張從志

實習記者 | 李秀莉 郜超

山洪襲來

山洪奪走了12條生命,只用了短短几分鐘。8月4日下午5點多,正在家中睡覺的丁建國接到叔叔的電話,說“下面發水了,死了人”。“都沒下什麼雨,怎麼會死人?”他不太相信,掛掉電話後,趕緊給在峽谷裡划船的外甥打電話,剛一接通,外甥就在屏幕那頭向丁建國求救,說他和哥哥都困在裡面了。

丁建國意識到是真出了事,連忙開車下谷底。他在躲避峽的崖口上開了一家農家樂,離峽谷很近,徒步下去不過15分鐘,但前一陣子政府禁止遊客進入峽谷後,他沒有再接客。到了谷底,現場已經有六具遺體被打撈上來,丁建國心急如焚。除了兩個外甥,他還有一個堂哥也被困在裡面。水勢太大,他們根本無法進去施救。

躲避峽位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鶴峰縣的屏山村,相傳是過去恩施容美土司躲避外敵的藏身之地,並因此得名。近幾年,因為峽谷裡澄澈透明的溪水,遊船飄於其上猶如懸浮空中,躲避峽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全國各地很多遊客。但到目前為止,躲避峽仍是一處未開發的景區,實際能遊玩的水域不過短短一公里左右,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1.5米,兩邊都是高達百丈的懸崖峭壁,無陸路可以通行——“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的名聲也伴隨著危險。

今年7月24日,鶴峰縣六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屏山旅遊安全管理的通告》,通告稱,由於屏山景區大部分區域未開發建設,尚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對屏山景區未開發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嚴禁任何車輛及個人擅自進入屏山未開發區域。而躲避峽就封閉管理範圍之內。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殷文是屏山村人,在躲避峽做了一年多向導,事發當天因為沒有接到遊客在家休息從而逃過一劫。他告訴我,7月24日的通告發出後,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左右都有政府的工作人員值守。不過這並沒有阻止遊客的進入,暑假正是躲避峽一年當中的旺季,最多時一天有接近2000名各地遊客進入,很多慕名前來的遊客會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繞過巡查進入峽谷,不過更多客人會選擇在值守人員下班的時間段集中進入,第一撥是在上午9點前,第二波在下午4點半以後——這次出事的主要是下午第二撥進去的客人。

一位在當天上午9點左右進入躲避峽的遊客告訴本刊,她進去以後就覺得情況不對,“那個地方很危險,人太多,我們怕被踩踏,坐了兩趟船就沒有再往裡去了。”撤離前,她用手機拍了最後一個小視頻,視頻裡有很多船遊客被堵在狹窄的谷中,進退不得。

丁建國說,4日下午,躲避峽至少湧進了150多位遊客。現場的被困者向他描述稱,當時“就像有怪獸在水底,眨眼的功夫就把水位抬升了,人壓根來不及反應”,清澈的溪水迅速渾濁,以前可以涉水而過的淺灘頓時齊腰深,而此時狹長的溪谷裡還有很多遊客正在水中潛游嬉戲,等大家意識到危險時,湍急的水流已經洶湧而下,在峽谷窄口處激起1米多高的水浪,皮划艇、木舟被輕易掀翻,很多遊客落水被沖走。

峽谷大救援

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救援力量是鶴峰縣消防中隊,一共兩輛越野車,10名消防隊員。鶴峰消防副中隊長、救援指揮員楊浩介紹說,他們是在8月4日下午6點20分左右接到110的轉警,從鶴峰縣城出發趕赴躲避峽的。縣城離事發地約30公里,但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加上雨天路滑,山區道路難行,而且都是土路和石子路,到了山上只能下車步行,消防員們扛著救援設備,幾乎是手腳並用才到了谷底,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18分。

“對於山洪救援來講,第一大難題就是交通,發生山洪後道路通常都會中斷,基本要等山洪過去後才能進到現場,救援人員和設備才能接近被困者。”平瀾公益基金會救援教官張廣瑞告訴本刊。他參與過國內外多次山洪、泥石流救援行動,有豐富的野外救援經驗。

楊浩帶領消防隊員到達現場後,六具遇難者遺體已被打撈上岸,三男三女,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不少遊客自行撤到了相對安全的地帶,但在冰冷的水中泡了好幾個小時,身體透支嚴重,非常虛弱。一旁守候的丁建國也加入了救援,他熟悉當地路況,和另外一位村民一起開車把遊客送出峽谷,到凌晨三四點,一共送了20多人。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鶴峰縣消防中隊到達後約兩個小時,包括恩施市和周邊市縣的消防救援力量也陸續抵達現場,總共14臺救援車輛,155名救援隊員開始拉網式搜救。現場遊客向他們確認,峽谷深處還有20多人被困,但舟艇機動設備在峽谷裡無法施展,水勢依然洶湧,皮划艇和木船也無法進入。

消防隊找到了一個常年在峽谷裡撐船的老船工,50來歲,一身腱子肉,是當地最有名的船工,水性十分了得。事發時,他也在躲避峽內划船渡客。等到半夜時分,老船工和消防隊員撐著木船逆流進去,前後四趟帶出了21名被困遊客,丁建國看到老船工壯碩的手臂都已經顫抖,凌晨2點左右,他的外甥和堂哥也被帶出來了。丁建國揪著的心也才放下。入夜後的峽谷裡寒冷異常,水冰刺骨,如果上游繼續來水,他知道被困的人很有可能性命堪憂。被困遊客拍攝的視頻顯示,山洪爆發後,在水中央的遊客迅速被沖走,靠近兩邊的人則抓住凹凸不平的崖壁,幾乎是掛在上面,一動也不敢動,腳下便是駭人的激流。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現場救援

丁建國說,這麼大的山洪,村裡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是頭一回看到。但當天下午,躲避峽這一帶雨勢其實並不大,強降雨主要發生在上游流域,而且流域兩岸群山植被豐茂,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蓄水能力並不弱。有當地人推測,除了罕見的暴雨,瞬時爆發的山洪也有可能是上游的地下暗河或山洞裡的水突然決出導致,但這些仍是猜測。

根據現場救援指揮部的消息,截至到8月5日下午,躲避峽山洪有61人獲救,12人遇難,1人失聯。絕美峽谷變成了“死亡之谷”。

未開發景區的魔力與風險

殷文告訴我,在大約四年前,當時網上有人拍了一張名為《漂浮的船》的照片,木舟漂浮於躲避峽清澈的水面之上,陽光照射下,遊人宛如置身太空,躲避峽因此一炮而紅,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就是為了拍一張“太空懸浮照”。躲避峽在網上開始有了“北緯30度最後一個桃花源”之譽,也被驢友們稱為“中國仙本那”,儘管沒有被開發,下去的道路都是村民和遊客踩出來的,但對驢友們來說,這反倒成了這片“處女地”的天然吸引力。

湖北躲避峽山洪:不具備接待遊客條件的未開發景區,為何卻成為網紅打卡地?

2015年4月11日,遊客在湖北鶴峰縣屏山躲避峽谷坐船遊覽,清澈見底的河上,船如浮空中。

張廣瑞告訴我,在雨季的山區,由於地形和極端天氣的因素,山洪其實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只不過我們這些年活動的區域不斷擴展,很多遊客在雨季跑到了山區,所以這幾年能看到山洪的事故特別多。

“山洪突發性強,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雨不停,但水一直往下排,其實影響不大,但大部分山洪究其原因是因為有局部位置的水道堵塞,比如橋或者木頭、雜物造成的天然堰塞湖,突然被衝開後就容易形成山洪。”張廣瑞說,“在正常的景區,一般都有排洪的設備設施和相應的應急預案,比如要做全面的開發,可以改變山體的坡度,建專門的洩洪通道,以防止山洪;或者上游有極端天氣過程,景區也可以做評估,適時控制客流。”

但在躲避峽這個未開發景區,沒有人覺得有義務去未雨綢繆。丁建國告訴本刊,從山上下去的那條崎嶇難行的石子路是村民當初集資修的,他的父母都是當時修路的義務工,後來遊客來了,當地人為了帶遊客進入躲避峽,自發修建了從山上下去峽谷的小路和簡易棧道。但在安全方面,當地嚮導做的最多隻有讓遊客穿上救生衣以防萬一。

鶴峰縣今年才剛剛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不過依然是當地人口中的“五無縣城”——無鐵路、無高速、無國道、無機場、無水運。殷文告訴我,在村裡主要的生計就是種地,收入很低,回村前,他和村裡的中壯年一樣都在外地打工,做過建築,進過工廠。躲避峽的走紅,由此源源不斷到來的遊客極大地改變了峽谷兩岸山村的經濟困境。一年多以前,殷文回了村子,開始做起嚮導帶遊客進峽谷,一個人收100到200元不等,去年一年,他掙了十幾二十萬。即使拿到鶴峰縣城乃至恩施市裡,這也是一筆頗為可觀的進項,如今靠著做嚮導的收入,殷文就能養活一家人。

如今,靠近躲避峽的幾個村子已經形成了一個非正式的旅遊產業鏈條,有殷文這樣的嚮導,也有人專門開車接送遊客,在峽谷裡划船,或者像丁建國一樣開農家樂和民宿的,一年收入十幾萬並非難事。不過能從躲避峽分一杯羹,既要看個人的頭腦精不精明,也得看地理位置——殷文說,整個屏山村,並不是每個村民小組都能靠旅遊謀生,遠離躲避峽的村組的年輕人現在仍要出去打工,而緊挨著峽谷的7組,年輕人就大多留在家裡搞旅遊。

鶴峰縣雖然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絕大部分都沒有得到開發,直到今年5月,躲避峽的下游屏山景區開始試營業,是投資商開發的,門票258元。剛從外面回來時,殷文去景區應聘過,但沒被錄用,據他了解,整個景區只在當地村子僱了不到十個人。不過現在殷文和丁建國心裡都拎得很清楚,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於沒有開發,上游的躲避峽還能維持著它的原始和神祕,吸引著各地的遊客——儘管近兩年隨著大量遊客的湧入,以及缺乏管理,躲避峽的旅遊體驗正在網上受到越來越多驢友的質疑。

“我們上游是自己組織起來,現在屏山峽谷其實還沒有我們躲避峽紅,來這裡的人可能反倒要多一些。”有村民告訴本刊。對於遊客的心理,當地人已經十分明瞭,大家並不希望有人來開發躲避峽,他們覺得這樣一來,躲避峽的吸引力會大大下降,但還有一點大家不願明言——被納入正規景區後,依靠躲避峽謀生的這些村民很有可能就被拋開了,這是大家難以接受的。

不過山洪發生後,殷文和許多接受採訪的村民都在擔心,政府很可能會徹底封閉躲避峽,“畢竟死了那麼多人”,將來的躲避峽會怎麼樣——從此消亡,還是被納入到景區開發——村民們心中也在敲鼓。

(丁建國、殷文均為化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