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作者:隔水樵夫

巍巍大別山紆青拖紫,彷彿對古老的合肥有著深情的眷顧。於是,在古廬州的西郊播灑出一帶山巒,這就是西南諸峰——大紫蓬山。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紫蓬山大佛(來源 | 東方IC)

紫蓬山有廣狹之分:狹義的紫蓬山僅指西廬寺所在的那一座“五龍簇珠”的山峰,俗稱李陵山;廣義的紫蓬山則包括李陵、周公、圓通、大潛諸山。其中,周公山不僅“山居紫蓬、大潛二山間,巍然眾望”(李鴻章《張蔭谷墓表》),更是一道江淮分水嶺。昔時,周公山之巔有周瑜廟一座(嘉慶《合肥縣志》),北麓還有一座分水龍王廟。周公山堪謂“鎮淮第一山”了。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紫蓬山(來源 | 安徽商報)

周公山南麓,舊有龍潭寺一座。這龍潭寺,實際上位於一道Ω形山谷中,因為近旁還有圓通、蓮花等小山環抱。群山與周公山一樣,皆海拔不足200米,然而甫入山谷,即頓覺環境清幽,猶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因著地形之故,山溪淙淙潺潺,蜿蜒流經寺下——龍潭河因此得名。

龍潭寺向西,約二里地,即著名淮軍圩堡——張老圩。這是一座構思精巧的圩子,其圩內水系宛如三隻交錯相疊在一起的盤子(略似奧運五環)。信步圩內,濠溝尚存,你不由得會歎服擘畫時的體大思精。張老圩,也是龍潭河的“開山之作”,因為正是建圩者巧借了龍潭河,做到了因地制宜,才成就了圩堡在氣質上能兼顧南北,既雄且秀。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肥西縣圩堡群分佈圖(來源 | 合肥休閒農業)

龍潭河出張老圩,復折向南流,約三華里,到了一個叫“堰山”的山丘腳下。這裡在鹹(豐)同(治)之際,有一座馬跑寺。傳說,這裡是當年合肥西鄉各團練首領“三山會盟”之地。待數年後,戰事稍平,諸將功業初建,劉銘傳賦閒在鄉,萌生了創建書院的初心。清同治十年(1871),肥西書院於此地懸額、揭匾,偃武修文,於斯為盛。

龍潭河繼續南流,經“雷打三山口”(今解老窪、楊店之間),抵防虎山以西的草頭山,右納自大潛山、雀兒山之來水,兩支於墩子衖匯合,始有“中洋河”之別稱。人民公社時期,國家大興水利,潛南乾渠、磨墩水庫工程相繼上馬,前人餘澤,迄今渥沛。這一時期的改造山河,也帶來“衍生品”:從此龍潭河正源漸漸隱逸,而西支流因有磨墩水庫的緣故,則顯著起來。一般會認為,龍潭河源出飛鳳形的磨墩水庫。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磨墩水庫(來源 | 深度肥西)

1978年,肥西遭遇了二百年不遇的大旱,人畜飲水困難。民間相傳,豐樂河中上游裸露出了乾涸的河床,沿岸村莊塘底龜裂。家有嬰兒者,苦於無水漿洗尿片……這一年的龍潭河,想必也是向天長吟:甘雨不至,奈民生何?

龍潭河辭別防虎鄉後,沿途流經眾多文化遺址,如翟家城、鬆墩,以及董小圩等。其中,有一處商周遺址黃花墩,時屬山南公社黃花大隊。1978年,龍潭河畔召開了“黃花會議”。黃花村於是成了“包產到戶”發源地,後來事蹟載入《鄧選》。若論思想解放和首創精神,實比小井莊和小崗都要早。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黃花會議舊址(攝影 | 寧靜致遠)

黃花別後,就進入了柿樹崗境內。這裡是淮軍將領唐定奎、董鳳高等的故里,底蘊厚重。

一越過楊桃路,龍潭河就像風箏遇見了二月天,歡快起來。一路向南,直抵雙胞莊附近,投入豐樂河(鳳落河)的懷抱,遊子歸鄉般的悲欣交集。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豐樂河畔春色(攝影 | 張恣寬)

桃溪古鎮,恰位於龍翔鳳翥的龍潭河口,盎然一派“春漲無痕,天生烝民”的熙盛之景。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桃溪老街(攝影 | 張恣寬)

此河舊稱“弋陽河”,疑即與瓦屑壩移民有關。弋陽為古饒州府屬縣,而饒州移民又佔瓦屑壩移民的大頭,或許先民至此,眷戀故土,乃以原鄉之名標記新遷之地……淮軍將領中,張樹聲、劉銘傳、周盛傳、唐定奎等家族皆系瓦屑移民後裔,似亦可旁證此推測。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龍潭潺潺河水,龍驤虎視浩蕩悠悠千年!

劉銘傳(來源 | 百度百科)

龍潭河——豐樂河最大的支流,不僅有著淮軍文化的龍吟虎嘯,還有瓦屑文化的生生不息。雙胞莊以西,即是名聞遐邇的“九里十三灣”,河道迂曲,上溯至龍嘴,為豐樂河本幹上遊。當其夕陽西下,龍潭河口,遊人至此,獨立小橋之上,俯視流水脈脈,會聯想些什麼呢?

反正,那年我遊至此,當時想的是:這是一條龍驤虎視的河!


  • 作者:隔水樵夫(「出外龍舒人」創作者群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