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河池合寨村首創中國村民自治歷程'

河池 農村 憲法 宜州 農民 安徽 廣西 經濟 南國早報 2019-09-06
"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土地家庭承包合同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大幕。兩年後,一場開創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先河的選舉,也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展開。時年38歲的韋煥能,經無記名投票,被選舉為合寨村果作屯村委會主任。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第一個村委會主任由此誕生。

這兩件對中國農村影響深遠的事件,被合稱為中國農村兩次歷史性變革。作為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在去年12月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成為我區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村民自治

翻開農村基層治理新篇章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合寨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落實,村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入狀況普遍得到了改善。與此同時,當時實行的生產隊管理制度,跟不上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當時的村民總結,村裡出現了“六多一少”現象——賭博的多、盜竊的多、亂砍濫伐的多、唱痞山歌的多、放浪蕩牛馬的多(做事不認真的多)、搞封建迷信的多,管事的少。

當時,38歲的韋煥能是合寨村果作屯第一生產隊隊長,看到村子裡出現的這些問題,認為必須要通過改變管理機制來解決。他組織果作屯另外5個生產隊幹部開會,提出了建立新的基層管理組織和領導班子的想法。他的提議得到大家支持,但原來生產隊幹部是上級任命的,現在要建立新的管理組織,新領導又該誰來任命?經過多次討論,大家決定:新領導由群眾不記名投票來選出。

"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土地家庭承包合同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大幕。兩年後,一場開創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先河的選舉,也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展開。時年38歲的韋煥能,經無記名投票,被選舉為合寨村果作屯村委會主任。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第一個村委會主任由此誕生。

這兩件對中國農村影響深遠的事件,被合稱為中國農村兩次歷史性變革。作為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在去年12月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成為我區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村民自治

翻開農村基層治理新篇章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合寨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落實,村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入狀況普遍得到了改善。與此同時,當時實行的生產隊管理制度,跟不上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當時的村民總結,村裡出現了“六多一少”現象——賭博的多、盜竊的多、亂砍濫伐的多、唱痞山歌的多、放浪蕩牛馬的多(做事不認真的多)、搞封建迷信的多,管事的少。

當時,38歲的韋煥能是合寨村果作屯第一生產隊隊長,看到村子裡出現的這些問題,認為必須要通過改變管理機制來解決。他組織果作屯另外5個生產隊幹部開會,提出了建立新的基層管理組織和領導班子的想法。他的提議得到大家支持,但原來生產隊幹部是上級任命的,現在要建立新的管理組織,新領導又該誰來任命?經過多次討論,大家決定:新領導由群眾不記名投票來選出。

中國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河池合寨村首創中國村民自治歷程

39年前,在這棵老樟樹下,合寨村果作屯村民選出了中國首個村民委員會。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羅暘攝

1980年2月5日,在村口一棵大樟樹下,果作屯召開村民大會。6個生產隊有6名候選人,經過不記名差額選舉,韋煥能等5人當選為新的領導班子。為了與原有的生產隊管理體制有所區別,韋煥能參考城市裡的居民委員會,建議新領導機構命名為村民委員會。這得到了大部分村民贊成,韋煥能因此成為了果作屯首屆村委會主任。

村規民約

剎住“六多一少”歪風

新的領導機構產生後,迅速著手整治村裡亂砍濫伐等問題。5個月後,村委會再次在大樟樹下召開村民大會,表決《村規民約》。“不準盜竊,違者按每件加倍賠償,並罰款5元,情節嚴重者呈報上級處理。”“嚴禁燬林開荒,違者每平方尺罰款5角。”《村規民約》共有9條,外加6條《護林公約》,每一條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村幹部在大樟樹下逐條宣讀,村民聽完後同意的,就摁下指印或蓋上私章。

建立新的管理機構和實行《村規民約》,很快收到了效果。“賭博、偷盜、亂砍濫伐等歪風很快被剎住了。”韋煥能說。1981年1月,一名小偷在合寨村偷走一頭黃牛,村委會組織300多人追捕,小偷被罰款150元。

回憶起剛上任村委會主任的事情,韋煥能仍舊曆歷在目。“村裡大到土地、田產糾紛,小到鄰里吵架,都要找我去調解,農忙時節,全村都已經收完稻子了,只有我家一點沒動。”但他從不後悔,看到村風民俗逐步改善,糾紛的雙方經過自己的調解握手言和,他備感欣慰,也更堅定了發展村民自治的決心。

走向全國

村民自治被寫入憲法

合寨村的變化,迅速被周邊村屯關注和學習。1982年,當時的宜山縣(現宜州區)2000多個自然村中,已有598個建立了村委會。這一情況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民政部,先後派出調研組到宜山縣,對村民自治的相關問題開展調研。

1982年12月,經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實施,“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首次被寫入這部根本大法,標誌著韋煥能帶領合寨村村民探索出的農村基層自治制度,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和推廣。隨即,建立村民委員會的試點工作在全國範圍鋪開。

"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土地家庭承包合同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大幕。兩年後,一場開創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先河的選舉,也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展開。時年38歲的韋煥能,經無記名投票,被選舉為合寨村果作屯村委會主任。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第一個村委會主任由此誕生。

這兩件對中國農村影響深遠的事件,被合稱為中國農村兩次歷史性變革。作為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在去年12月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成為我區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村民自治

翻開農村基層治理新篇章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合寨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落實,村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入狀況普遍得到了改善。與此同時,當時實行的生產隊管理制度,跟不上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當時的村民總結,村裡出現了“六多一少”現象——賭博的多、盜竊的多、亂砍濫伐的多、唱痞山歌的多、放浪蕩牛馬的多(做事不認真的多)、搞封建迷信的多,管事的少。

當時,38歲的韋煥能是合寨村果作屯第一生產隊隊長,看到村子裡出現的這些問題,認為必須要通過改變管理機制來解決。他組織果作屯另外5個生產隊幹部開會,提出了建立新的基層管理組織和領導班子的想法。他的提議得到大家支持,但原來生產隊幹部是上級任命的,現在要建立新的管理組織,新領導又該誰來任命?經過多次討論,大家決定:新領導由群眾不記名投票來選出。

中國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河池合寨村首創中國村民自治歷程

39年前,在這棵老樟樹下,合寨村果作屯村民選出了中國首個村民委員會。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羅暘攝

1980年2月5日,在村口一棵大樟樹下,果作屯召開村民大會。6個生產隊有6名候選人,經過不記名差額選舉,韋煥能等5人當選為新的領導班子。為了與原有的生產隊管理體制有所區別,韋煥能參考城市裡的居民委員會,建議新領導機構命名為村民委員會。這得到了大部分村民贊成,韋煥能因此成為了果作屯首屆村委會主任。

村規民約

剎住“六多一少”歪風

新的領導機構產生後,迅速著手整治村裡亂砍濫伐等問題。5個月後,村委會再次在大樟樹下召開村民大會,表決《村規民約》。“不準盜竊,違者按每件加倍賠償,並罰款5元,情節嚴重者呈報上級處理。”“嚴禁燬林開荒,違者每平方尺罰款5角。”《村規民約》共有9條,外加6條《護林公約》,每一條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村幹部在大樟樹下逐條宣讀,村民聽完後同意的,就摁下指印或蓋上私章。

建立新的管理機構和實行《村規民約》,很快收到了效果。“賭博、偷盜、亂砍濫伐等歪風很快被剎住了。”韋煥能說。1981年1月,一名小偷在合寨村偷走一頭黃牛,村委會組織300多人追捕,小偷被罰款150元。

回憶起剛上任村委會主任的事情,韋煥能仍舊曆歷在目。“村裡大到土地、田產糾紛,小到鄰里吵架,都要找我去調解,農忙時節,全村都已經收完稻子了,只有我家一點沒動。”但他從不後悔,看到村風民俗逐步改善,糾紛的雙方經過自己的調解握手言和,他備感欣慰,也更堅定了發展村民自治的決心。

走向全國

村民自治被寫入憲法

合寨村的變化,迅速被周邊村屯關注和學習。1982年,當時的宜山縣(現宜州區)2000多個自然村中,已有598個建立了村委會。這一情況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民政部,先後派出調研組到宜山縣,對村民自治的相關問題開展調研。

1982年12月,經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實施,“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首次被寫入這部根本大法,標誌著韋煥能帶領合寨村村民探索出的農村基層自治制度,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和推廣。隨即,建立村民委員會的試點工作在全國範圍鋪開。

中國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河池合寨村首創中國村民自治歷程

韋煥能在“中國村民委員會發源地”石碑旁留影。賈經緯攝

成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的合寨村,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近40年來,除了堅持“四小”制度——“小票箱”保障群眾選舉權、“小人大”保障群眾決策權、“小憲法”保障群眾參與權、“小紀委”保障群眾監督權之外,合寨村還不斷深化村務公開,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實行村委幹部競爭上崗。2012年以來,合寨村又探索開展屯級公共事務管理,各自然屯先後成立了黨群理事會,進一步拓展村民自治的內涵,在屯級事務管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改善村屯人居環境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

8月30日上午,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登上合寨村民自治展示館2樓,從走廊向外望去,眼前是乾淨整潔的村莊、一望無際的桑樹林。韋煥能欣慰地說,通過實行村民自治,多渠道籌措資金,近40年來,合寨村陸續解決了通電、通自來水、道路硬化等民生問題。目前村民人均純收入約9000元,所有自然屯都修通了水泥路,村民都住上了樓房。

退而不休

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產業

“這是合寨村口的古樟樹,1980年我們開村民大會選舉村委會主任,就是在這棵樹下進行的。”在合寨村民自治展示館,已年逾古稀的韋煥能,作為這一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嚮慕名而來的參觀者介紹村民自治的歷史。雖然已退休多年,他目前仍負責展示館的日常管理和講解工作,身體硬朗,思維敏捷。

實際上,“退而不休”已成為韋煥能的生活常態。“鮮蠶繭收購價上半年較低,現在已回升到每公斤近50元。”退休後,他帶領村民發展桑蠶產業,使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至今仍密切關注桑蠶行情,及時指導村民調整生產。

2015年,合寨村獲“廣西特色文化名村”稱號。近年,村裡建起了村民自治文化公園和展示館,有了一定的旅遊資源積澱。如今,閒不下來的韋煥能,又開始積極籌劃著引進資金,引導村民轉變思想,發展壯大合寨村的旅遊業,為增加村民收入開拓新路。

"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土地家庭承包合同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大幕。兩年後,一場開創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先河的選舉,也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展開。時年38歲的韋煥能,經無記名投票,被選舉為合寨村果作屯村委會主任。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第一個村委會主任由此誕生。

這兩件對中國農村影響深遠的事件,被合稱為中國農村兩次歷史性變革。作為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在去年12月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成為我區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村民自治

翻開農村基層治理新篇章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合寨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落實,村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入狀況普遍得到了改善。與此同時,當時實行的生產隊管理制度,跟不上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當時的村民總結,村裡出現了“六多一少”現象——賭博的多、盜竊的多、亂砍濫伐的多、唱痞山歌的多、放浪蕩牛馬的多(做事不認真的多)、搞封建迷信的多,管事的少。

當時,38歲的韋煥能是合寨村果作屯第一生產隊隊長,看到村子裡出現的這些問題,認為必須要通過改變管理機制來解決。他組織果作屯另外5個生產隊幹部開會,提出了建立新的基層管理組織和領導班子的想法。他的提議得到大家支持,但原來生產隊幹部是上級任命的,現在要建立新的管理組織,新領導又該誰來任命?經過多次討論,大家決定:新領導由群眾不記名投票來選出。

中國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河池合寨村首創中國村民自治歷程

39年前,在這棵老樟樹下,合寨村果作屯村民選出了中國首個村民委員會。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羅暘攝

1980年2月5日,在村口一棵大樟樹下,果作屯召開村民大會。6個生產隊有6名候選人,經過不記名差額選舉,韋煥能等5人當選為新的領導班子。為了與原有的生產隊管理體制有所區別,韋煥能參考城市裡的居民委員會,建議新領導機構命名為村民委員會。這得到了大部分村民贊成,韋煥能因此成為了果作屯首屆村委會主任。

村規民約

剎住“六多一少”歪風

新的領導機構產生後,迅速著手整治村裡亂砍濫伐等問題。5個月後,村委會再次在大樟樹下召開村民大會,表決《村規民約》。“不準盜竊,違者按每件加倍賠償,並罰款5元,情節嚴重者呈報上級處理。”“嚴禁燬林開荒,違者每平方尺罰款5角。”《村規民約》共有9條,外加6條《護林公約》,每一條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村幹部在大樟樹下逐條宣讀,村民聽完後同意的,就摁下指印或蓋上私章。

建立新的管理機構和實行《村規民約》,很快收到了效果。“賭博、偷盜、亂砍濫伐等歪風很快被剎住了。”韋煥能說。1981年1月,一名小偷在合寨村偷走一頭黃牛,村委會組織300多人追捕,小偷被罰款150元。

回憶起剛上任村委會主任的事情,韋煥能仍舊曆歷在目。“村裡大到土地、田產糾紛,小到鄰里吵架,都要找我去調解,農忙時節,全村都已經收完稻子了,只有我家一點沒動。”但他從不後悔,看到村風民俗逐步改善,糾紛的雙方經過自己的調解握手言和,他備感欣慰,也更堅定了發展村民自治的決心。

走向全國

村民自治被寫入憲法

合寨村的變化,迅速被周邊村屯關注和學習。1982年,當時的宜山縣(現宜州區)2000多個自然村中,已有598個建立了村委會。這一情況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民政部,先後派出調研組到宜山縣,對村民自治的相關問題開展調研。

1982年12月,經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實施,“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首次被寫入這部根本大法,標誌著韋煥能帶領合寨村村民探索出的農村基層自治制度,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和推廣。隨即,建立村民委員會的試點工作在全國範圍鋪開。

中國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河池合寨村首創中國村民自治歷程

韋煥能在“中國村民委員會發源地”石碑旁留影。賈經緯攝

成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的合寨村,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近40年來,除了堅持“四小”制度——“小票箱”保障群眾選舉權、“小人大”保障群眾決策權、“小憲法”保障群眾參與權、“小紀委”保障群眾監督權之外,合寨村還不斷深化村務公開,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實行村委幹部競爭上崗。2012年以來,合寨村又探索開展屯級公共事務管理,各自然屯先後成立了黨群理事會,進一步拓展村民自治的內涵,在屯級事務管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改善村屯人居環境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

8月30日上午,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登上合寨村民自治展示館2樓,從走廊向外望去,眼前是乾淨整潔的村莊、一望無際的桑樹林。韋煥能欣慰地說,通過實行村民自治,多渠道籌措資金,近40年來,合寨村陸續解決了通電、通自來水、道路硬化等民生問題。目前村民人均純收入約9000元,所有自然屯都修通了水泥路,村民都住上了樓房。

退而不休

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產業

“這是合寨村口的古樟樹,1980年我們開村民大會選舉村委會主任,就是在這棵樹下進行的。”在合寨村民自治展示館,已年逾古稀的韋煥能,作為這一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嚮慕名而來的參觀者介紹村民自治的歷史。雖然已退休多年,他目前仍負責展示館的日常管理和講解工作,身體硬朗,思維敏捷。

實際上,“退而不休”已成為韋煥能的生活常態。“鮮蠶繭收購價上半年較低,現在已回升到每公斤近50元。”退休後,他帶領村民發展桑蠶產業,使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至今仍密切關注桑蠶行情,及時指導村民調整生產。

2015年,合寨村獲“廣西特色文化名村”稱號。近年,村裡建起了村民自治文化公園和展示館,有了一定的旅遊資源積澱。如今,閒不下來的韋煥能,又開始積極籌劃著引進資金,引導村民轉變思想,發展壯大合寨村的旅遊業,為增加村民收入開拓新路。

中國第一個村委會主任韋煥能:河池合寨村首創中國村民自治歷程

編輯丨陳秋實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