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永年窪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東部,是繼白洋澱、衡水湖之後的華北第三大窪澱。依靠滏陽河的供給以及雨水積存,這裡長年積水,蘆葦叢生、荷葉飄香,被譽為“北國小江南”和“第二白洋澱”。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廣府古城就位於這永年窪的中央,又被稱為永年城。古城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600餘年。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其獨特厚重的文化積澱。這裡還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廣府集古城、水城、太極城於一體,既有平遙城之城,又具白洋澱之水,更有楊式、武式太極拳之風骨,是我國北方罕見的文化古城。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廣府古城為冀南一帶獨有、華北地區僅存的兩處北方古城之一(另一處為河北的宣化古城)。這裡的一磚一石都記錄著過往的繁榮與滄桑,在向世人講述著古城永遠的美麗。這座燕趙大地上歷經千年的古城,曾有過顯赫的地位,書寫過動人的篇章。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廣府城內經歷年大規模的城區改造,形成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個拐彎的佈局,城內主要街道直通城門,並保留了邊角空地和排澇消防的水塘。當時城內官署棋佈,店鋪林立,是方圓數百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國家,水利一向是農業的命脈。對北方地區來說,廣府古城水資源特別豐富。這座古城的形成、興盛乃至延續了上千年的繁榮,無不與水密切相關。流經永年縣境內90華里的滏陽河是古城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她奔流不息,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有河必有橋。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的東橋村,東西橫跨滏陽河上。據史料記載:始建於隋朝。它與趙州橋的建造年代非常接近,建築結構和風格也基本相同,被公認為趙州橋的姊妹橋。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弘濟橋用大青石砌成,主拱似長虹飛架,全長48.9米,寬6.82米。千百年來,無數車輛馬匹,從橋上輾壓駛過,把橋面磨損的凹凸不平,但橋樑整體結構始終堅固如初。從相關碑文得知:弘濟橋經明萬曆年間整修後,再無一石一次的修繕。橋面上幾塊被專家稱為有著4.5至5億年的古化石,刻記著弘濟橋歷史的滄桑。橋的欄板和兩側,為裝飾而雕鑿的獅子、猴子、麋鹿、龍鳳等圖案,依然栩栩如生。歷久以來,由於橋下南來北往的舟船太多,縴夫的纖繩在橋洞的石墩上刻印出了條條深深的印痕,也隨之成為滏陽河這條黃金水道的歷史佐證。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2006年,弘濟橋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經當地政府的努力,弘濟橋已被人為地保護起來,結束了它歷載千年承受著萬千車馬行者的勞頓,靜靜地橫臥在滏陽河上。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也許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縣行政中心遷徙的緣故,或許是得於其他原因,廣府古城從喧鬧中慢慢沉寂下來,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與古時的興盛形成巨大的反差。

在河北邯鄲,有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近年來,隨著廣府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被重新發掘整理,喚起了眾多人對它的美好記憶。廣府古城像一個沉睡多年的老人,一覺醒來,依然處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景色半城湖”的秀美自然中。

轉發:邯鄲旅遊

轉發人:安啟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