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漢朝 衛青 霍去病 竇太后 朱言論史 朱言論史 2017-08-25

從戰國至於秦漢時代,雄踞蒙古草原的匈奴一直是中原農耕文明王朝的威脅。始皇帝修長城就是對匈奴的防禦,西漢王朝還曾對匈奴採取“和親”苟安政策,待到武帝時代,才得以對匈奴採取攻勢。

到東漢初年,匈奴正式分裂為南、北兩個政權,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南匈奴南下,與漢王朝關係相對不錯,也逐漸確立了與東漢王朝的臣屬關係。北匈奴則繼續與漢為敵,不斷擾邊。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匈奴人

在東漢初年的漢匈格局中,東漢王朝的佔據優勢的,尤其是南匈奴歸附漢朝對北匈奴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很多北匈奴的部族首領也紛紛歸附大漢王朝,“北虜眾以南部為漢所厚”,“多欲內顧”,紛紛南下歸附漢朝。

更有甚者,北匈奴單于在光武帝時代還多次派遣使者到漢朝請求和親與貿易。鑑於當時南北匈奴的對立關係,東漢政府對北匈奴採取的是賞賜不冊封的政策,也就是稍加羈縻。

明帝永平七年(64年),北匈奴單于又想與漢互市,故遣使者請求和親。漢明帝因“冀其交通,不復為寇,乃許之”,並“遣越騎司馬鄭眾北使報命”。此後,雙方維持了近八年的互市關係。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漢明帝

北匈奴的這種和平姿態僅僅是在戰略弱勢情況下的一種緩兵之計,等到勢力恢復之後,在永平十五年(72年)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入寇五原塞、雲中、原陽等邊郡地區,“河西城門晝閉”。

為此漢明帝不得不於永平十六年(73年)組織反擊,奪回了伊吾廬,並在那裡設置宜禾都尉,又在車師后王部設戊校尉、車師前部設巳校尉,均統屬於西域都護陳睦。這樣,暫時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脅。

明帝死後,北匈奴利用漢朝國內大喪,勾結西域的焉耆、龜茲等國圍攻西域都護陳睦,再度控制西域。但這時仍在西域的班超,在鄯善、于闐等國的支持下,以世罕其匹的大智大勇,經歷千難萬險,終於促使西域再次全部內附東漢王朝。這時,北匈奴聞風震懾,數年不敢再犯漢廷邊境。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南北匈奴與漢朝關係

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北匈奴內部發生分裂,“黨眾叛離”.力量再度衰耗。於是,南匈奴乘機攻其南,丁零乘機進攻其北部,鮮卑從東面頻頻進擊,西域從西面不斷邀截,北匈奴處境極為狼狽,只好向西北遠遠逃遁。章和元年(87年),鮮卑再次進入左地猛擊北匈奴,他們的優留單于也被鮮卑人斬殺了。

北匈奴連續遭到打擊,內部更加混亂,其屬下的屈蘭、儲卑、胡都等58部,人口20萬,軍士8000人,自動到雲中、五原、朔方、北地投降東漢王朝。章和二年,北匈奴又遭蝗災,處境更為窘困,“降者前後而至”。客觀地講,此時北匈奴已經對東漢王朝難以構成威脅了。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漢章帝

但是,到了漢章帝駕崩,漢和帝即位之後,東漢王朝卻主動發動了一次對北匈奴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這件事還要從南匈奴上疏漢朝皇帝請求進攻北匈奴說起,章和二年(88年)七月,南匈奴單于正式正式上書漢廷,請求與漢朝軍隊共同出兵擊滅北匈奴,他們說:

臣與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帥雜議方略,皆曰宜及北虜分爭,出兵北伐,破北成南,併為一國,令漢家長無北念。······臣等生長漢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雖垂拱安枕,慚無報效之地。願發國中及諸部故胡新降精兵······冀因聖威,一舉平定。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漢軍

看來這南匈奴漢化的水平已經很高了,起碼南單于身邊一定有漢人文士。按照這奏疏裡的說法,南匈奴請求漢朝和他們一起出擊北匈奴,“破北成南,併為一國”,而後建立一個統一的,對漢朝友好的匈奴政權。

誠然,北匈奴是漢朝的安全隱患,南匈奴在當時也看似溫順,但是這幫助他們統一的戰爭確實明智嗎?恐怕值得商榷吧!

漢和帝僅僅是個十歲的孩子,當時臨朝執政的是竇太后,竇氏外戚勢力相當大。竇太后採納耿秉的意見,封自己的哥哥竇憲為車騎將軍,耿秉為副將軍,“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討伐北匈奴。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漢和帝

竇太后當時起用的自己兄長竇憲也確實是大漢名將,但也是個跋扈囂張的外戚國舅爺,而且當時正犯事呢。

話說這年輕的竇太后其實挺風流的,在章帝國喪期間,居然和宗室貴族、都鄉侯劉暢勾搭上了。國舅爺竇憲知道了之後,憤恨妹妹做事荒唐,也擔心劉暢久居洛陽會影響竇氏外戚的勢力。於是,乾脆派刺客殺了劉暢。哪裡知道,竇太后竟下令徹查,結果自己哥哥被查出是幕後主使,只能關進大牢。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漢軍威武

案件真相大白,竇太后陷入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因為竇憲畢竟是她的哥哥,也是她臨朝稱制的主要支柱。儘管她恨他殺了自己寵愛的人,但還是想幫助他開脫罪責。

恰好此時南匈奴上書要求擊北匈奴,竇憲乘此機會要求帶兵出征,以贖死罪。對竇太後來說,這無疑是唯一的保全竇氏利益的兩全辦法。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匈奴人

竇憲出征之後,確實打得不錯,況且當時北匈奴確實也不行了。出兵第二年,也就是永元元年(公元89年),東漢軍隊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斬名王以下一萬三千級,獲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降者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

如此功勳,竇憲、耿秉自然意氣奮發,他們登上了蒙古草原的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竇憲

勒石記功是竇憲發明出來的一種記載戰功的方式,也就是把戰功寫成銘文,刻在山崖上,這種戰爭文化一直影響到清末。

竇憲在燕然山上刻下的文章被稱之為《封燕然山銘》,全文只有303個字,是史學家班固的手筆,全文收入《後漢書》中。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封燕然山銘》拓片

竇憲勒石記功雖然被寫入史書,但是燕然山的那塊摩崖石刻卻一直沒有被後人發現。直到近日,中國和蒙古國兩國的考古學家合作實地踏察,終於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杭愛山中找到了竇憲勒石記功的地方,經仔細辨認解讀,確定就是《封燕然山銘》。

竇憲所登上的燕然山就是位於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杭愛山,已經在國外了。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考古現場

燕然勒石之後,東漢王朝並沒有停止對北匈奴的進攻。永元二年(90年)五月,竇憲派遣部將進擊北匈奴於伊吾盧,奪回其地。同年十月,東漢再敗北匈奴,斬殺八千餘人。北單于受傷遁逃,僅以身免。

北匈奴已經極度衰微,竇憲覺得是千載難逢之良機,於是打算乘勢滅之,遂於永元三年(91年)令耿夔、任尚等領兵出居延,圍北匈奴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擊破其眾,使其“逃亡不知所在”,其地為鮮卑所居。

比衛青霍去病功績更大的名將,滅了一強國,戰功證據在國外一山上

竇憲破北匈奴

北匈奴從此離開蒙古草原,走上不歸的西遷之路,南匈奴一統匈奴的企圖也沒有實現。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