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歷代帝王之漢景帝劉啟:為什麼我覺得劉啟是個自欺欺人的皇帝?

提起漢景帝劉啟,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馬上會想起“文景之治”、“七國之亂”這兩個關鍵詞。劉啟和其父漢文帝開創的“文景之治”,就是重農抑商、發展生產、輕徭薄賦讓天下農民得以休養生息,為以後的漢武盛世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樣看來劉啟確實是一位有作為有頭腦的皇帝。但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劉啟有一點自欺欺人的毛病,那為什麼我會覺得他自欺欺人呢?

評歷代帝王之漢景帝劉啟:為什麼我覺得劉啟是個自欺欺人的皇帝?

漢景帝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欺人,就是欺騙親弟弟樑王劉武。話說有一年弟弟樑王劉武從封地(差不多在今天河南省商丘那一帶)千里迢迢來長安朝見哥哥,兄弟倆好久不見,自然見了面要好好聊聊。我們的景帝就大擺宴席招待,兄弟兩在一起那頓飯吃的很開心,席間景帝對劉武說:“千秋萬歲後傳位於王。”劉武一聽雖然知道這不是哥哥的真心話,但內心仍然非常欣喜,當然表面還要假裝推辭。我就在想如果景帝沒有真的喝醉,我不知道景帝說這話的動機,既然不是真心想傳位給弟弟,那說這話的意義何在呢?騙自己弟弟幹嘛呢?俗話說“君無戲言”,傳位這種事非同小可,豈能輕易許諾!而且弟弟都看出來了哥哥不是真心話。這就讓人難以理解景帝的行為了。

評歷代帝王之漢景帝劉啟:為什麼我覺得劉啟是個自欺欺人的皇帝?

樑王

後來爆發了七國之亂,反叛的最強大的兩個諸候吳國和楚國軍隊,進攻樑國的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因為樑國是吳楚聯軍進軍長安的必經之路,劉武率領樑國軍隊死守,抵擋住了叛軍,配合中央軍隊最終消滅了叛軍。這裡面我強調一下,之所以樑王劉武這麼拼命,可能就是當年景帝的那句“千秋萬歲後傳位於王”起了關鍵作用,因為哥哥以後要傳位於我,哥哥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我拼命就是為自己拼命,當然幹勁十足了。最後平定七國之亂,論功樑王功勞最大,樑國軍隊消滅的叛軍數量和周亞夫率領的中央軍消滅的差不多。本來景帝都許諾傳位於樑王,加上樑王又有戰功,樑王也不是等閒之輩,立為儲君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景帝就是不立樑王為儲君,最後樑王鬱鬱而終。景帝就是十足的騙子,自己的親弟弟都騙。

評歷代帝王之漢景帝劉啟:為什麼我覺得劉啟是個自欺欺人的皇帝?

晁錯

第二,自欺,自以為是的認為為誅殺了晁錯七個反叛的諸侯王就能退兵。高祖劉邦消滅項羽,統一天下後,封了很多異姓王,如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異姓王始終讓劉邦寢食難安、如鯁在喉。劉邦最後找種種理由消滅了這些異姓王,大封劉氏子弟為王,以為這樣就能天下太平。誰知道分封的這些劉氏諸王,也是威脅漢朝統治穩定的定時炸彈。漢景帝時,諸王勢力越發強大,到了不得不削藩的程度,於是景帝就聽從大臣晁錯的建議,開始削藩,這一削就是動了諸王的奶酪,人家肯定找你拼命。其實就是晁錯不建議,景帝也會削藩的,說到底景帝早就想動這些勢力強大的諸侯王了。然後以吳楚為首的七國就反了,打出了“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其實真正的目標就是景帝的江山和皇位,誅晁錯只是個藉口,但總要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就是古人的“智慧”。明朝時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打出的反叛旗號是“靖難”,“靖難”的意思就是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這和“誅晁錯,清君側”如出一轍,歷史何曾相似。但我們的景帝看到吳楚等七國反叛聲勢浩大,叛軍大規模集結,有些心虛,就打算息事寧人,你們不是要“誅晁錯嘛。”可以,我幫你們誅殺晁錯,你們就退兵吧。天真的景帝真的誅殺了對他忠心耿耿的晁錯,派人通知反叛的領頭羊吳國,結果呢,吳楚叛軍繼續向西進軍,根本不理會景帝一廂情願的誠意。人家要的是你的江山,豈是一個大臣的首級能滿足的,我無法理解,作為皇帝,怎麼可能不懂這其中的厲害關係,竟然有這種幼稚不切實際的想法。

以上兩點就是我認為漢景帝劉啟自欺欺人的原因,作為一國之君,九五至尊,有這樣讓人感覺不成熟的思想行為,我覺得很可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