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韓國 亞洲 時政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2017-04-03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沈文敏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眾所周知,中韓關係由於“薩德”陷入低谷。然而,雙方網民互掐甚至謾罵被理性的聲音取代。韓方輿論正在聚焦韓國民眾牽腸掛肚近三年、奪去近300條生命的沉船“世越號”出水——這件大事,是來自中國上海的企業做成的!上海打撈局這回牛大了,奮戰590天,讓沉船成功整體起浮,1075天陰陽相隔的“世越號”重見天日。韓國《亞洲經濟》26日的評論,也忍不住為中國企業點贊——“創造了世界之最”。

韓國不是號稱海洋大國嗎?為何還要假手中國企業呢?大江東工作室帶您一探究竟。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韓國時間2017年3月23日3時45分,沉沒近三年的世越號沉船破水而出,圖為23日6時許,作業水域上空拍攝的世越號出水狀態。

韓國攬不了這“瓷器活兒”,招來全球19家實力最強的打撈公司,上海企業一舉中標

韓國“世越號”渡輪船長145米,寬22米,型深14米。空船重量6113噸,載重量3794噸,排水量9907噸。2014年4月,在全羅南道珍島郡附近水域沉沒,共導致295人遇難,9人下落不明,世人為之悲哀。

韓國自己難道沒有實力打撈?沉船事故發生近三年了,何以才想起要這事兒呢?原來,“世越號”打撈最大的難點,就是儘可能保護好9具遇難者遺體,業主要求必須維持沉船左傾90度下沉的原始狀態,不能破壞船體結構。

韓國人只好認栽:這麼難的瓷器活兒,真幹不了!

2015年7月,在全球19家實力最強打撈公司共同參與的國際商業競標中,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以整體實力和“鋼樑託底”的人性化打撈方案一舉中標,與韓方簽署了打撈合同,並於同年8月12日赴韓實施“世越號”打撈任務。

長達590天的準備作業,一切都要小心翼翼,萬無一失

在590天作業中,上海打撈職工先後完成對沉船打撈首階段的沉船預調查、防流失安全網安裝、油艙抽油、船艏抬吊、託底鋼樑穿引等作業內容。

沉船整體起浮的準備自2016年底啟動。之後由於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加上韓國國內因素,一直沒有明確決定打撈時間,可謂一波三折。

經歷了項目設計、設備研發、製造試驗和駁船改造等過程,今年春節後,在上海打撈局外高橋碼頭,大家連續30天,24小時不眠不休奮戰,直至2017年3月5日,終於完成抬浮船舶與設備的準備工作。同時,作業現場也先後完成了吊索連接小鋼樑沉放、抬浮駁布場、吊索與鋼絞線連接等起浮前準備。

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一切都得小心翼翼,萬無一失。

“世越號”沉船整體起浮採用駁船抬浮方式完成,包括抬浮提升出水、拖航移位、移放半潛駁和整體起浮出水四個作業環節。需要依靠放置在“世越號”沉船底部的33根鋼樑與兩艘大型抬浮駁上佈置的提升鋼絞線連接,再通過液壓提升裝置,把沉沒在水下45米的“世越號”提升至出水13米設計高度後,由拖輪整體拖移至預沉放的半潛駁上。最後由半潛駁將沉船整體抬浮出水。

“世越號”成功出水,彰顯中國救撈世界一流的實力

整個抬浮作業期間,現場始終燈火通明、晝夜奮戰。

3月23日凌晨3時45分,天空突然飄撒濛濛細雨,彷彿天悲海泣。在兩艘抬浮駁上的33組提升鋼纜共同抬浮作用下,吸附著層層海蠣子的“世越號”右舷減搖鰭破水而出!

24日8時30分,難船右舷提升出水13.5米,此時的最大提升噸位為11500噸。

16時45分,經過一系列緊張的加固、調載,兩艘抬浮駁載著出水的“世越號”,在5艘拖輪的拖帶守護下,緩緩向停泊於1.6海里外,完成預沉放的半潛駁駛去。

23時20分,通過絞纜移船的方式將難船精準就位於半潛駁指定位置。

25日0時,半潛駁開始排水抬浮,25日下午,“世越號”整體出水。

整體起浮階段的四個作業環節環環相扣,每一階段的進度、精度和準度都要求極其嚴格,讓韓國人看到了上海打撈局作業團隊的責任意識、專業精神,對逝者的尊重以及人性大愛。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世越號”沉船整體出水,提升起浮前,作業人員將朵朵白花灑入海中,表示對逝者的尊敬。

“世越號”沉船整體抬浮階段,累計需要3至4天的作業時間窗口,與之前相比,對現場氣象和水文等外部環境的要求更高。作業方案要求只能在每月僅有的兩個流速較慢的小汛作業時間窗口且風速小於6級的天氣中進行。

項目總工程師陳世海感嘆:“本月合適的作業時間窗口為20至25日,原定於3月19日實施起浮計劃,可20日、21日連續兩天遭遇最大風力7-8級、浪高3米以上的惡劣天氣,作業計劃不得不推遲至22日凌晨。在困難的情況下,上海打撈職工精心組織設計,敢拼敢當、共創共榮,24小時不間斷作業,終於搶在僅剩的3天作業窗口內,完成了整體起浮!”

項目經理蔣巖解釋說:“原起浮方案是為夏季作業窗口設計,由於船底海底地質發現大片礁石區,與韓方提供的資料有重大差異,導致船尾10根鋼樑的安裝延長了4個月,直至2016年底才完成,受季節性作業窗口影響,起浮方案由原先的浮吊船起吊,變更為駁船抬浮方式。”

上海打撈職工克服水流湍急、海底水深等惡劣環境影響,以及船底有堅硬岩石的巨大困難,不斷改進發明設備,創新技術,終於實現“世越號”打撈的成功出水——以國際領先的技術,在世界打撈史上創造了奇蹟,體現了中國救撈的實力。

“國籍不同,情感相通。中國打撈人的努力,能讓悲傷的遇難者家屬感到一絲慰藉吧”

3月28日,從“世越號”打撈現場傳來最新消息:作業現場清汙一直持續推進。“世越號”出水後,整體重量約有14000噸,其中海水和堆積的淤泥重量就約有4000噸,需要進行清除。半潛駁裡側的堆積比較深,在擱放沉船的軌道之間的淤泥最深處可達40多公分。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現場作業人員清理甲板汙泥。

在作業現場,為儘早將“世越號”送上岸,上海打撈局組織人員分批對半潛駁甲板清汙。3月25日,整體起浮完成,清汙作業人員分成幾組,24小時連續作業。預計需要持續一週左右完成清汙,之後,半潛駁將載著“世越號”在拖輪護送下,運往韓國木浦新港最終滾卸上岸。

“世越號”打撈歷時一年半,上海打撈局在工程中投入作業船舶3000餘艘次,施工作業人員2170人次。累計完成潛水作業逾6000人次,水下作業總時間近13000小時,工程時間之長、任務之艱鉅,創造了世界之最。

上海打撈局局長洪衝坐陣一線現場指揮,他說得動情,“‘世越號’大部分遇難者是孩子。我也有孩子,能切實感受到遇難者的家長心情。一想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責任就更重了。

在微信朋友圈,上海打撈局一名幹部如此寫道:“在打撈現場有許多年輕的中國打撈職工,有潛水員、工程技術人員、船員,也有協助我們一起作業的韓國工作人員。他們每一天都在堅守,連續作業,超負荷作業。雖然國籍不同,但情感相通。我們的努力,也許能讓悲傷的遇難者家屬們多少感到一絲慰藉吧!”

韓國網友:在兩國關係不好的情況下,也願意來援助,真是非常感謝!

“世越”號船體抵達木浦新港後,對9名遇難者的遺體搜尋以及事故原因調查將隨時展開,韓國人關注著這艘悲傷的沉船上的一舉一動。

在網絡上,多數韓國網友理性感激中國的援手。一位網友稱“在兩國關係不好的情況下也願意來進行援助真是非常感謝,‘世越’號是牽動全國人心的不幸事件,希望打撈工作圓滿收場,辛苦了。”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多數韓國網友發表了理性意見。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沈文敏 報道圖片均為上海打撈局提供)

中國企業為韓國幹了件大事:成功打撈“世越號”沉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