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女性車廂”,並非就是“女性優先”

韓國 印度尼西亞 社會 南方都市報 2017-06-11

深圳市近日決定,將在本月內選取兩到三條地鐵線路試行“女性優先車廂”,根據試行結果再考慮是否推廣至其他線路。設立“女性車廂”的想法,來自廣東省政協委員蘇忠陽在今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提交的一份提案。在這份名為《關於廣州地鐵設立女性專用車廂的提案》中,他談道,上下班高峰期過於擁擠,巨大的客流可能產生類似性騷擾等問題。有觀點認為這樣會加劇本已緊張的公共資源,並且是一種變相的性別歧視。(昨日《新京報》)

蘇忠陽介紹說,目前全球有9個國家已經設立了女性專用地鐵車廂,包括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印尼、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以此證明地鐵女性車廂不僅可行,而且已有成功案例可供學習參照。我這裡倒想從一個失敗的案例說起。臺北早在2006年6月就在鐵路列車上試行女性車廂,但不到半年,就因民眾反映不一,以及實際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而喊停。

執行中遇到的困難包括:標識不明導致許多男性誤闖;上下車位置不固定,女性不知在哪候車;每趟列車長短車廂總數不一,長列比短列更適合開設專用車廂。此外,因女性車廂的規定並不具強制性,列車員只能以勸說方式告知誤闖男乘客離開,但中途讓乘客換車廂,不僅不安全,也有些強人所難。若管理人員管不過來,又會遭到“純女列”女乘客的不滿,甚至發生過男女乘客在女性車廂內打架的事件。

而在我看來,女性車廂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很多問題,這還屬其次,更關鍵的是觀念上的問題。正如微博上有很多女網友說的,防止性騷擾也好,推進性別平等也好,不能用隔離和緊縮女性空間的辦法來解決。如果隔離的辦法有效,那麼應該設立男性車廂,或者把騷擾者隔離起來。狗咬人,倘若解決的辦法是把人關進籠子裡,人能答應嗎?若解決性騷擾的辦法不是直面和懲罰騷擾者,而總是讓受害者(群體)迴避,那麼,這就好比以保護女性安全為名,不讓女性晚上出門、不讓女性去偏僻的地方,背後是“譴責受害者”的邏輯。若設立女性車廂之後,女乘客在地鐵其他車廂或地方被騷擾,會不會有人指責她“幹嗎不去專用車廂”、“自食其果”呢?

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地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乘客流量過大,車廂擁擠。假如說設立專用車廂的目的是培養“女性有限搭乘地鐵”的文明習慣,一來它不符合先來後到、排隊上車的常規,二來這種看似友善的“特別照顧”,實則不加區別地把女性弱者化了。很多男性強調“騎士風度”“女士優先”,主觀上自以為是好意,保護女性,卻也同時確認了男性是“保護者”,是比女性更強、更有能力的一群。如果女性車廂建立在女士優先或保護女性的價值觀上,主觀上出自好意,短期內也確實可以起到讓某些女乘客不受性騷擾的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卻無助於形成一種公共政策和社會環境,幫助女性提高對抗性騷擾的能力。

實際上,要在地鐵等公共場合反性騷擾,選項有很多,比如設置警鈴、加裝監視設備、完善和落實舉報投訴機制,提高出警效率等,而不一定非要採用設立女性車廂這種弊大於利的辦法。關鍵是,每出臺一項公共政策,決策部門都應該傾聽不同女性的聲音,反省許多陳舊的性別關係想象(如“紳士風度”、“女士優先”)及常談背後可能存在的性別歧視問題。一句話,關愛和尊重女性,不如保護和尊重女性的權利,尤其是社會空間裡的行動自由和選擇的權利。 □獸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