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接待機構最多的海康威視被開“賣出”評級高密度調研背後有隱情?


二季度接待機構最多的海康威視被開“賣出”評級
高密度調研背後有隱情?
二季度接待機構最多的海康威視被開“賣出”評級高密度調研背後有隱情?

基金調研頭號重倉股

■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上週五一份瑞銀的降低評級報告刷屏,這份報告將海康威視由中性降至賣出。

二季度基金調研75次的海康威視將會怎麼走?相信這將成為不少基金經理本週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糾結所在。

機構調研“棄舊尋新”

上週五上證50又刷新高!上半年,機構集體抱團白馬股,A股走出極具特色的“漂亮50”行情,截至7月14日,上證50指數年內上證14.7%,而同期,上證僅錄得3.83%的漲幅。臨近基金二季報的披露的時節,市場焦點又將聚集在基金的重倉股,尤其是一季度踩準節奏,業績較好的基金更受關注。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二季度共有906家上市公司接受調研,機構調研總量超100次的有18家,超200次的有四家,海康威視獲得機構超500多次的調研,成為二季度的人氣之王,其中有52家基金累計調研75次。

在這900多家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受機構關注度明顯上升,二季度接受調研總量較一季度提升超過100的有18家,其中海康威視二季度調研總量增396次,機構關注度增加2倍,匯川技術增266次,關注度增6倍,歐普康視增184次,大北農增129次,增加近5倍。美的集團增123次,增幅不到1倍,機構關注度再增。榮泰健康、樂普醫療和潔美科技增超100次。值得注意的是,歐普康視、樂普醫療和潔美科技在一季度接受調研次數為0。

一季度被機構抱團調研的前四名,利亞德、碧水源、一心堂和安潔科技在二季度被冷落,二季度機構調研降幅分別為79%、53%、52%和69%。前三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在今年二季度均開啟了回落模式,而二季度安潔科技大漲16.55%。這四家上市公司紛紛掉出二季度被機構調研前四榜單,取而代之的是海康威視、匯川技術、美的集團和榮泰健康。

二季度基金關注度暴增的上市公司有歐普康視、海康威視、美的集團、科森科技和京東方A,二季度調研頻次均增超40次,調研機構對匯川技術、信維通信和華僑城A的調研頻次增加超30次。其中科森科技和華僑城A在一季度並未獲青睞,無一家機構調研。

從行業來看,二季度機構對醫療器械、電子製造、計算機應用板塊、專用設備的上市公司更感興趣。而基金關注的行業除了醫療器械、電子製造和專用設備之外,對白色家電也情有獨鍾。

基金扎堆海康威視

記者選取了二季度業績排名前十偏股基金的重倉股,重點觀察基金公司對其調研情況。一季度業績前十偏股基金持有的41只個股中,4只在二季度被基金調研次數增加,7只被基金調研次數減少,海康威視和美的集團依然受基金青睞,關注度繼續暴增,二季度基金分別調研75次和59次,均較一季度增加44次,基金公司對海康威視的關注度暴增1.4倍。

但是記者發現,一季度被多隻基金共同持有的伊利股份和福耀玻璃,在二季度受關注度下降,二季度基金調研僅為5次和3次,調研頻次分別下降13次和5次。另外碧水源和老闆電器也遭遇類似待遇。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57家基金公司對海康威視進行106次調研,其中二季度調研75次,佔比為70.75%,關注度較一季度提升141.94%。上半年,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和信誠基金均對海康威視調研4次,另外有10家基金公司對其調研3次。二季度中,博時基金、嘉實基金和廣發基金對其關注度最高,均進行3次調研。而在基金一季報中,三家基金公司對海康威視的持倉卻不高,嘉實基金旗下三隻基金合計持有541.86萬股,廣發基金旗下5只基金合計持有55.93萬股,而博時旗下無一隻基金持有海康威視。

但是記者發現,7月初至7月14日,海康威視尚未接受任何基金調研。近期卻首獲瑞銀“賣出”建議,該行將海康威視評級由中性降至賣出,認為投資者可能對公司的長期增長過於樂觀,而全球市佔率增加、國內政府需求改善,及智能產品的滲透率提高等利好皆已反映。

伊利股份在二季度被基金冷淡,但7月上旬基金調研熱度再次迴歸。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上半年共有16家基金公司對其進行23次調研,其中二季度僅5家基金公司分別調研5次。但是在7月上旬,半個月的時間裡,就有9家基金對其10次調研。

券商對伊利股份也十分推崇,據Wind資訊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14日,共有44份研報推薦伊利股份,近一個月內,四家券商給出25元-32.5元的估值。其中在6月底給出6個月32.5元估值的天風證券認為,同其他進入MSCI指數的8家食品公司與國際巨頭對比發現,伊利股份估值相對偏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