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輕騎——人民海軍早期炮艇繪考小記一(日製25噸級炮艇)

人民海軍炮艇部隊制式化裝備的第一款炮艇是舊日本海軍在1939年專為中國水域作戰而研製的25噸級中型炮艇。該型艇長18米,寬3.6米,最大吃水1.2米,裝備2部柴油機,雙軸推進,最大航速11節。該型艇為平甲板型,駕駛室前的艇首甲板稍高,其內佈置有帶圓形舷窗和頂部水密天窗的前部兵員室,部分艇的前甲板前端佈置有一門80毫米迫擊炮;低矮的半埋式裝甲駕駛室和上層建築融為一體,駕駛室後部為輪機艙;輪機艙的頂部為敞開式、但有裝甲護板的戰鬥室,戰鬥室裡安裝有1挺“九三”式單裝或者1座雙聯裝“九三”式13毫米重機槍;再往後為封閉式後部兵員室,其頂部有一根可以折倒的單棒式桅杆和一個機槍安裝座,通常安裝1挺“九二”式7.7毫米機槍;後部兵員室的尾部出口還有一段用以支撐氈布頂棚的框架結構;艇尾甲板很短,僅能提供給尾部旗杆升降旗站立所用,所用艇尾兩側往往會各安裝一塊額外的踏板,在左舷的踏板上佈置有廚房,而右舷的踏板上則佈置有廁所。

怒海輕騎——人民海軍早期炮艇繪考小記一(日製25噸級炮艇)

25噸炮艇

該型艇一經問世就獲得侵華日軍的好評,所用從1939年至1941年的3年不到的時間裡一共由橫須賀海軍工廠、佐世保海軍工廠、宇品造船所、石川島造船所和三菱長崎造船所建造了七十七艘之數。其中除了少部分留在日本外,大部分都於1940年開始被陸續派到了中國的長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

日本投降後殘存下來的25噸炮艇被中國海軍接收,總計三十五艘,推測另有數目不詳的同型艇加入了地方水警部隊,在1949年通過起義和投誠,總共有十七艘該型炮艇加入了新生的人民海軍,另有相當一批數量的該型炮艇處在備用狀態。

人民海軍炮艇部隊的發端是1950年2月1日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江防炮艇大隊(下轄三個中隊,總計四十五艘炮艇和登陸艇),原第3野戰軍25軍74師221團副團長陳雪江任大隊長。其絕對主力是第一中隊下屬的十艘原國民黨海軍機動艇隊起義而來的日製25噸中型炮艇(人民海軍總共接收十七艘,其中兩艘疑似歸廣東軍區江防部隊節制,華東軍區海軍接收十五艘,裁舊留新後列編十艘,剩下的調撥給淞滬基地和海軍學校使用)。在成軍初期的時候各艇保留了原國民黨海軍時期以“炮”字開頭後跟數字的艇名,武備也保留著日式13毫米和7.7毫米機槍的配置(80毫米迫擊炮則被撤除)。

怒海輕騎——人民海軍早期炮艇繪考小記一(日製25噸級炮艇)

由於內陸水域事實上已無作戰任務,因此這批原本設計在內河作戰的炮艇被人民海軍當做出海炮艇使用,1950年7月7日,華東軍區海軍第五艦隊炮艇大隊第一中隊所屬的“炮68”和“炮105”艇參加了嵊泗列島作戰,配合陸軍成功解放了大、小洋山島;7月9日,“炮3”號在大陳島西部海域和國民黨海軍炮艇發生交火,因13毫米機槍火力不足,本艇被擊沉在大陳島以西7海里處,11人隨艇陣亡(編制艇員14人,另能搭載兩個班的步兵,“炮3”艇的人員陣亡是艇員9人、步兵2人),該艇損失後缺編的位置由原本處在封存狀態的“炮107”艇替代;1950年7月12日,“炮107”等四艘炮艇掩護帆船突襲披山島,與駐防該島的國民黨海軍日製驅潛特務艇“海鷹”、特設炮艇“新寶順”、“精忠-1”、“精忠-2”發生猛烈交火,炮艇隊吸取“炮3”艇沉沒的教訓,在戰鬥中採取撞擊、跳幫、投擲炸藥包等非常規手段成功壓制了國民黨軍艦艇的火力,新加入炮艇隊的“炮107”艇表現尤其突出,以區區25噸的體格成功將150噸的“新寶順”艇撞沉。在敬佩老一輩人民海軍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此時作為炮艇隊的主力的日製25噸炮艇暴露出體量小、火力弱的諸多弱點,加強本型艇的火力迫在眉睫。

1951年初,華東軍區海軍第五艦隊炮艇大隊改為華東海軍舟山基地溫臺巡防大隊、部分第四艦隊所屬的25噸炮艇改編為舟山基地舟山巡防大隊。沿用的國民黨時期艇名被取消,改為以“4”開頭的三位阿拉伯數字的艇號。主炮位上的“九三”式13毫米機槍被挪到了桅杆前部的兵員室頂棚處,空出來的主炮位上裝上了火力更強的日製“九六”式25毫米單管機關炮或者蘇制72K型25毫米單管機關炮,此時的25噸炮艇的武備為日製或蘇制25毫米單管機關炮一門、日製13毫米單管或雙聯裝機槍一門、日製7.7毫米機槍一到兩挺,火力顯著增強。

怒海輕騎——人民海軍早期炮艇繪考小記一(日製25噸級炮艇)

強化火力後的414艇

增強火力後的25噸炮艇們變得更加活躍,1951年6月24日,溫臺巡防大隊所屬“411”、“413”、“414”、“416”艇在頭門山附近與四艘由原日式特設機帆船改造的特設炮艇遭遇,經過加強的火力發揮了重大作用,不需要再用撞擊、跳幫、投擲炸藥包等非常手段,四艘炮艇的25毫米機關炮和13毫米重機槍向國民黨艦船潑去密集的火力,當即擊沉了其中的一艘,這場戰鬥以“頭門山海戰”載入新中國的海戰史,參戰的“414”號炮艇因為作戰英勇而獲得華東海軍授予的“頭門山海戰英雄艇”稱號。12月11日,六艘炮艇協同陸軍對國民黨軍佔據的一江山島進行偵查性的突襲並全身而退。1952年1月13日,溫臺巡防大隊的25噸炮艇又掩護陸軍向洞頭山發起登陸作戰,炮艇隊和前來增援洞頭山守軍的國民黨海軍炮艇發生交火,成功將敵船擊退並俘虜了一條國民黨海軍炮艇。此時,海軍江南造船所批量建造的52甲型炮艇開始陸續服役,溫臺巡防大隊在1952年7月開始換裝52甲型炮艇。25噸炮艇開始退出華東軍區海軍一線序列。

和華東軍區海軍接收25噸炮艇的同一時期,中南軍區海軍所屬的廣東軍區江防部隊也接收了兩艘25噸炮艇,來源可能是在漢口起義的原漢口巡防處巡防艇隊的“炮64”和“炮65”艇,也可能是逃到香港又就近起義迴歸的原國民黨海軍同型炮艇,筆者和陳悅先生討論後傾向於後者。兩艇加入江防部隊後改名為“奮鬥”號和“前進”號,塗裝的方式也和華東軍區海軍的同型艇大有不同,艇身上刷著迷彩塗裝,推測類似於美式迷彩,艇首兩側的船殼上用紅色油漆醒目的刷著“奮鬥”和“前進”的繁體中文漢字艇名,戰鬥室的原13毫米機槍被一門帶防盾的日製25毫米單管機關炮取代。1950年5月23日,“奮鬥”號和“前進”號與“解放”號、“先鋒”號等配合陸軍參加瞭解放萬山群島的戰鬥。

怒海輕騎——人民海軍早期炮艇繪考小記一(日製25噸級炮艇)

前進號炮艇

在25噸炮艇退出現役後,“頭門山海戰英雄艇”即“414”艇被啟運北京,陳列在北京革命軍事博物館戶外展區,作為展品的該艇的武備和在役的時候又發生了變化,主炮位內的蘇制72K型25毫米單管機關炮被日製“九六”式25毫米單管機關炮取代,安裝在主炮後部的雙聯裝日製“九三”式13毫米重機槍被撤除,後部兵員艙頂部的日製“九二”式7.7毫米機槍仍然保留。該艇就以這麼一副狀態靜靜的躺在北京革命軍事博物館至今,默默的向前來參觀的遊客訴說著他從侵略幫凶涅槃到海疆衛士的過程。

怒海輕騎——人民海軍早期炮艇繪考小記一(日製25噸級炮艇)

軍博狀態的414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