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天才大腦的代價

從哈佛不招“神童”談起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和“神童”。“神童”最終成為成功人士的機率有多高?英國米德爾克斯大學36年間跟蹤調查210名“神童”,結果僅3%的人最終功成名就。與之相呼應的是一個極端個案。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哈佛大學一名心理學教授在兒子塞達斯身上進行“培養試驗”,孩子一出生就教他認識英文字母,用各類教科書取代玩具。“早教”在塞達斯6個月時就見效,他能讀出26個英文字母,此後2歲看懂中學課本,6歲完成解剖學論文,12歲被哈佛大學錄取。正當人們對這孩子豔羨不已時,塞達斯卻表現出了一些反常的舉動,比如,在不該笑的時候傻笑。最終,“早教”使他的神經系統失常,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14歲住進精神病院。在這個極端案例之後,哈佛大學沒有再招收過“低齡神童”。儘管按照規定,任何申請人都不會因年齡受到所申請學校的歧視,但世界名校無一不對“神童”的錄取慎之又慎。因為現代科學發現,那些可以做到過目不忘,又或天生智商遠遠高於平均水平的人,通常備受精神疾病的困擾,比方說感覺關聯紊亂、自閉症等。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科學家研究得出結論,人類不可能擁有一個完美的“超級大腦”。為什麼?一個人可以獲得超人的智力、非凡的記憶力或過人的注意力,然而當他在某項認知功能上有所突破時,在別的地方,他就要付出代價。

天才往往是有缺陷的

在人的大腦中,常用資源只佔腦容量的十分之一,其他十分之九的腦資源一般都處於休眠狀態。很多人認為,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們的大腦資源開發得比常人多,天才是大腦極其發達、極其聰明的人。然而科學研究表明,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世界上很多天才具有極特殊的技能,而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則表現得不如一般人。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澳大利亞神經生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後得出結論,天才人物之所以在某一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能,是他們大腦中負責這方面能力的區域被隔離起來的結果。大腦中被隔離的區域發育格外發達,使得他們在這方面具備了非同一般的能力。而在其他方面,天才們一般都表現得很普通,甚至低於常人。愛因斯坦的智商超過150,提出了許多人至今認為高深莫測的相對論,但同時,年輕時的他他又患有語言障礙和讀寫障礙。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天才與瘋子往往一線之隔

英國詩人約翰·德萊頓說:“天才與瘋子比鄰。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從天才到瘋子,僅有一步之遙。”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大師亞里士多德也持相似的看法:“沒有任何天才人物不帶有瘋狂的特徵。”牛頓和康德患精神分裂症,愷撒和拿破崙患癲癇,普希金和歌德有狂躁性抑鬱症……彷彿天才存在著精神分裂症的隱性基因。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布魯斯·米勒博士曾在人的大腦內成功地發現了“天才按鈕”。它是大腦內部的一種“預防機制”,具有某種壓制天才的功能,不讓人們的日常行為舉止偏離常規。每當人們腦子裡出現一個新想法時,“測錯儀”就進入了“這不允許”的制約狀態,使人們自己也覺得這種想法沒多大意思,從而失去興趣。但如果這個制約機制出了毛病,或者受到外來損害,那些非凡的念頭和天才理論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這個人就成了天才,但這也要冒很大的風險。有不少專家認為,大多數天才的大腦正是因為有毛病才得到了“解放”。

愛爾蘭精神病學家,同時也是“艾斯伯格綜合徵”研究專家的邁克爾·費茨傑拉德教授,在對歷史上一些最具想象力的藝術家進行精神病學分析後提出:“‘瘋狂’與‘偉大’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聯繫,‘艾斯伯格綜合徵’對人們的社會關係影響巨大,可是對人的智力並沒有什麼影響,患有這種病的人反而容易擁有超常的藝術創造力和高超的數學天賦。”

世界上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患有“艾斯伯格綜合徵”,他們的行為給人的感覺只有一個字:怪。愛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難與人正常交往的;米開朗基羅則患有孤僻症;英國詩人葉慈情緒總是陰鬱的,且帶有“自閉性侵略行為”;英國文豪喬治·奧威爾則對妻子“很不客氣”,“行為乖張”,“有被虐傾向”。

研究人員發現,成績優異的學生患上狂躁症的可能性要高出常人4倍。狂躁症可能有助於提高人在智力和學術上的表現,促進人向天才靠攏。患輕度狂躁症的人通常機智而富有創意,表現出“更能駕馭語言、記憶力更好和其他一些認知上的優勢”。他們往往情緒反應誇張,這可能有利於他們“在藝術、文學或音樂上發揮才能”。在瘋癲的狀態下,人會有“非凡的耐力和持續集中的注意力”。

天才大腦的代價,大多數天才通常都有缺陷

天才沒有普通人幸福

天才往往比常人更脆弱。年僅31歲就離開人世的“歌曲之王”舒伯特,其作品充滿著憂鬱的氣息;35歲辭世的“音樂神童”莫扎特,其鋼琴曲蘊含著一絲淡淡的哀愁;猝然早逝的音樂天才還有34歲的貝里尼、37歲的比才、40歲的韋伯、42歲的穆索爾斯基、43歲的沃爾夫……他們的精神狀態都比常人更敏感脆弱。這是偶然巧合?還是必然結果?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轉基因技術培養了一批聰明鼠,然後用聰明鼠與普通鼠做對照實驗。他們把一種能產生壓迫痛苦感的溶液注射到聰明鼠和普通鼠的小爪子裡。在其後的一個小時,兩種鼠由於感到疼痛而舔爪子的次數相差不多。但隨著時間的繼續,聰明鼠舔爪子的次數逐漸多了起來,明顯超過了普通鼠。這樣的結果說明聰明鼠與普通鼠忍受急性疼痛的感覺幾乎一致,然而對慢性疼痛,聰明鼠的承受能力要遠遠低於普通鼠。這種痛苦代價的罪魁禍首也在於基因的轉變。因為聰明鼠有了過多的NMDA的受體,這個受體既能促進記憶和學習,但同樣也使聰明鼠對疼痛和傷害都比普通鼠更敏感。

科學家據此推論,天才對疼痛和傷害往往比普通人更敏感,他們天生的脆弱神經使他們比常人更容易被痛苦擊垮,所以他們沒有常人那麼容易獲得幸福感。這也是很多天才患有心理性疾病的原因。由此看來,做一個普通人也許比做一個天才更幸福。世上不會有絕對完美的人,因為上帝造人是公平的,他賦予了那些天才常人所不具備的天賦,也給了他們常人所沒有的缺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