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感覺,包頭這塊地方最為重要,最輝煌的年代應該是秦漢時期。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的許多事情,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秦代這裡是九原郡,公元前 127 年即漢武帝元朔二年,九原郡改稱五原郡。郡治所在地就是現在的九原麻池古城,按現在的說法是省府城市了。

秦漢時期,最突出的政權和政治問題是漢匈關係問題。匈奴帝國是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個遊牧民族帝國,第一個王城叫頭曼城,第一個帝王叫頭曼單于。頭曼城大概就在今固陽縣西鬥鋪鎮一帶,可惜至今沒有搞清楚具體位置。

這是一個充滿無畏精神和冒險勇氣的民族,這是一個狂野奔放而難以捉摸的帝國。秦漢王朝與之隔山對峙,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有時也花好月圓。這個充滿血性而又覬覦中原風花雪月的鄰居,攪動著秦漢王朝的神經和黎民安寧。

當年,這裡是秦漢帝都長安的第一北方門戶。秦漢帝國為了維護邊疆安寧和王朝的統治,在北部邊疆派出名將重兵,並不惜血本修築了眾多的軍事防禦工程。


"

我感覺,包頭這塊地方最為重要,最輝煌的年代應該是秦漢時期。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的許多事情,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秦代這裡是九原郡,公元前 127 年即漢武帝元朔二年,九原郡改稱五原郡。郡治所在地就是現在的九原麻池古城,按現在的說法是省府城市了。

秦漢時期,最突出的政權和政治問題是漢匈關係問題。匈奴帝國是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個遊牧民族帝國,第一個王城叫頭曼城,第一個帝王叫頭曼單于。頭曼城大概就在今固陽縣西鬥鋪鎮一帶,可惜至今沒有搞清楚具體位置。

這是一個充滿無畏精神和冒險勇氣的民族,這是一個狂野奔放而難以捉摸的帝國。秦漢王朝與之隔山對峙,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有時也花好月圓。這個充滿血性而又覬覦中原風花雪月的鄰居,攪動著秦漢王朝的神經和黎民安寧。

當年,這裡是秦漢帝都長安的第一北方門戶。秦漢帝國為了維護邊疆安寧和王朝的統治,在北部邊疆派出名將重兵,並不惜血本修築了眾多的軍事防禦工程。


五原塞、固陽三分子和碾坊古城


探訪碾坊障城

秦王朝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運兵高速公路秦直道,終點在麻池古城;新修了秦王朝第一條長城,固陽秦長城;重新修築並利用了陰山南麓的趙北長城。漢王朝又在北部高原上包括今達茂轄域內修築了兩條平行的漢外長城,完善了趙北長城、秦長城、漢長城防禦工程,修築了密集的烽燧亭障。秦漢王朝實行戍邊屯田,強化供應保障;建立郡治,強化組織保障。特別是漢代在長城沿線修築了重要的邊塞關城,強化前線指揮,如光祿城、朔方城、雞祿塞、五原塞等。

在漢代五原郡諸邊塞中,就其所處地位之重要而言,莫過於五原塞。自漢築五原塞以後,終兩漢之世,漢匈間諸多重大事件,與五原塞相關聯。五原塞成為兩漢朝廷接納南、北匈奴使節和歸降者的重要邊塞。選取 3 件史書記載有關五原塞的歷史事件,可見一斑。

事件一:公元前 52 年冬,即甘露二年十二月,匈奴呼韓邪單于叩五原塞,願奉國珍,於甘露三年正月行朝禮,這是史書記載。歷史故事是這樣的:公元前 52 年冬,呼韓邪率領 5 萬餘部眾抵達五原塞,表示要向皇帝進貢族中珍寶。他們派出的特使不是別人,正是呼韓邪單于本人,他期望可以在第二年春正月親自到長安覲見天子!

這真是一個出乎漢帝劉詢意料的驚喜之舉。劉詢隨即昭告天下:匈奴單于要來朝見天子,從此就要四夷鹹服天下太平了。於是大漢舉國歡騰!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它說明了在這場歷經數代人的漫長戰爭中,漢帝國終於獲得了勝利。從劉邦到劉徹,從衛青霍去病到張騫、蘇武,每一位先輩的血汗和淚水都在歡呼聲中得到了昇華。

公元前 51 年春,呼韓邪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長安的道路。漢帝國派遣車騎都尉韓昌為專使,前往五原塞迎接呼韓邪單于入京。沿途的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等郡,都派出二千騎兵列隊作為呼韓邪的護衛儀仗以示尊宏。當劉詢登上渭橋迎接呼韓邪單于時,數萬民眾三呼萬歲,漢帝國的聲望達到了頂峰,嶄新的時代開始了。

事件二:公元 48 年春,即東漢光武帝建武 24 年春,匈奴王“比”遣使,款五原塞,求幹御北虜。歷史故事是:公元 48 年春,南匈奴王“比”派使者到五原塞,上書劉秀請求內附,聲稱: “願永為蕃蔽,捍禦北虜”。劉秀聞訊,激動不已,他正苦於匈奴連年入寇無法應對,而今匈奴分裂,南匈奴自願為漢保衛邊塞,這真是天佑漢廷啊。

不過劉秀手下的大臣們則懷疑“比”附漢的誠意,大夥兒紛紛表示不如趁匈奴內亂出兵永除後患。劉秀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國力並沒有恢復到很強大的地步,所以採納五官中郎將耿國的建議,同意南匈奴通好的請求,確定了扶持南匈奴,抗擊北匈奴的基本策略。 “比”立即決定攻打北匈奴作為自己的投名狀,從此匈奴正式分為南北二部。

事件三:公元 83 年六月,章帝建初八年, “北匈奴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萬八千人,馬二萬匹,牛羊十餘萬,款五原塞降”。歷史故事是: 公元 83 年,北匈奴再度發生分裂,三木樓訾部落在大人稽留斯等率領下到五原塞降漢,一次便帶來三萬八千人,馬二萬匹,牛羊十餘萬。這次叛變的規模僅次於當年南單于“比”率部分裂匈奴帝國的程度,給北單于帶來的恐慌是巨大的,所以,北單于便於第二年匆忙派使者請求再度互市以表示與漢親善。

五原塞,如此重要的邊疆塞城,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提出了達茂德成永古城、什拉文格古城,固陽三元城古城、三分子古城的猜想,並通過引經據典和實地考察以論證,其具體位置至今只有論證,沒有定論。

也有學者認為五原塞不是一座塞城,是一條長城防線。但我認為這些事件的發生地則是一個具體的塞城。包頭學者們也在研究探尋,認為有 4 座古城有可能是漢五原塞城。我步其後塵,在這些古城中尋找可能的信息。

一是德成永古城。對於這座古城,包頭三位很有名氣的前輩文化人組合,筆名“鮑桐” (意為包頭志同道合的人),對此進行過專門論述,下面是這些學者論述的原文摘要:縱觀今達茂旗境內的漢南、北兩道長城沿線,共有 6 座古城遺址,唯烏蘭忽洞鄉德成永“回”字形古城規模最大,其他 5 座都是 110 米見方的障城。德成永古城位於南道長城內側僅 500 米處,恰在北出石門障,去漢匈邊界和漠北的大道上,可循漢長城北偏西行到受降城。從德成永古城南行,經石門障循石門水,達於五原,爾後渡河循秦直道,直逼雲陽甘泉宮,這是條捷徑。從五原塞南下到五原郡治所,東南行經雲中、太原、河東,從蒲阪渡河,再西去長安,則是條坦途。所以,漢五原塞,就只能是今達茂旗烏蘭忽洞鄉的德成永村古城。

看到這篇文章的分析與推論,我激動不已,如獲至寶。一個炎熱的下午,幾經周折我終於找到了這座古城。古城呈正方形,邊長約 300米,城牆為黃土夯築,保存比較完好。行走在古城,我為歷經兩千多年風雨,城牆依然屹立而驚歎。

我搜尋古城的每一個角落,尋找可能有的歷史信息。但我慢慢開始疑惑並失望,就我僅有的考古常識告訴我,這裡絕不是漢代遺址。經和村民聊天證實,原來這是一座民國年間當地政府為防土匪修建的一座古城堡,還不到百年曆史。我的希望瞬間變成了失望,甚至有點沮喪了。

同時, 《漢書》記載,公元前 102 年漢武帝派遣光祿勳徐自為出五原塞外,近處幾百裡,遠到千里以外,興築起長城,並築有城、障、列亭。德成永古城距漢長城 500 米,在地理位置上也不可能是五原塞。

二是什拉文格古城。我看到上世紀 90 年代出版的一本《包頭史話》中《五原塞與度遼營》一文記述:五原塞,今達茂旗西河鄉什拉文格古城,還標出了具體的地圖位置。我按圖索驥,可找遍了西河鄉不僅沒有找見五原塞,連個類似的古城影子也沒有找到,包頭考古專家張海斌也沒有找見。

其實我在古城行走中發現許多和實際情況不相符的記述,包括一些很權威的歷史書籍也有錯誤記載。我感覺一些學者在研究歷史時,由於這些歷史遺蹟偏僻鮮為人知,又沒有現在這麼好的交通條件,很難身臨其境去體驗和考察,只是憑道聽途說分析解讀歷史,勢必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三是碾坊古城。從固陽銀號鎮向東行 5 公里,便是碾房村。古城遺址位於該村東三百餘米的高地上,呈正方形,城牆邊長約 300 米,殘高4 米,寬 8 米,西牆、南牆各開一寬 11 米城門。城牆保存較好,地表可見少量瓦及陶器殘片,城址文化層厚度在兩米左右。

固陽縣轄域內的古城,由於大多為黃土夯築,現已基本消失了。碾坊古城是至今最能判斷出原貌的古城遺址之一,在古城牆行走可以感受古城當年的宏偉氣勢。

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長城學者、歷史學專家董耀會先生認為:這座古城是漢代五原郡下轄五原縣之五原塞。但有學者認為:該古城緊臨秦長城南側,距漢長城最近處也在 130 裡以上,碾坊古城為秦長城線上的一座障城,而絕非漢五原塞故址。

四是三分子古城。古城位於銀號鎮三分子村南一公里叫城樑的地方,城址已變為農田,輪廓很難辨別了。但據考古記載,城呈長方形,東西長 200 米,南北寬 150 米,北牆及秦長城,土牆夯築,基寬 15 米,頂寬 3.5 米。城內文化層厚 1.5 米,城西北建一東西長 70 米,南北寬 50米的小城。城內有大量的建築構件和陶器殘片。

縱觀這 4 座古城,我認為:五原塞應該是三分子古城與碾房古城的統稱。三分子古城與碾房古城緊鄰,相距約 5 公里,道路平坦,往來便捷。從古城結構和地表文化遺存分析,碾房古城是屯聚軍隊的軍營,三分子古城是集軍事、行政、供給、商貿包括漢匈互市為一體的塞城,二者功能互補。

這兩座古城近年我多次前去,感覺有幾個方面可以驗證:一是古城地處河谷地帶,雄踞於高臺地上,視野開闊,城南是古石門水,城西北一條大河從達茂草原蜿蜒而來匯入石門水,河谷兩岸兩山對峙,為古城屏障,可容大隊人馬往來於大漠南北。而古城居於咽喉要衝之地,軍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二是古城周邊土地肥沃,平坦連片,石門水幾大支流匯合後,繞城西行,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有發展農耕業得天獨厚的條件。三是古城內及周邊有大量的建築構件和陶器殘片,以及古代生活垃圾,我還撿拾到“大泉五十”等東漢時期的錢幣,同時撿到了寫有“五”字樣的陶片。豐富的文化遺存說明這座古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來源:老方帶你遊包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