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的“將”念jiāng還是qiāng?

古詩 李白 詩歌 語文 南報網 2017-03-30
《將進酒》的“將”念jiāng還是qiāng?

李白《將進酒》詩意圖。

古詩文中很多字容易讀錯 央視名主持頻頻中招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 等文化類節目火爆電視熒屏,不少詩歌古文藉機又重新火了一把。這兩天,有細心觀眾發現,撒貝寧在《開講啦》節目中把《將進酒》讀作了“將(jiāng)進酒”,這讓讀者孫小姐感到奇怪:“我的印象中,將進酒的‘將’應該讀成‘qiāng’啊!”

這個“將”究竟該怎麼讀呢?撒貝寧是不是真的讀錯了呢?記者採訪專家後發現,還真的是撒貝寧讀錯了。而類似“將進酒”這樣容易讀錯的古詩詞,還有不少。

到底是誰唸錯“將”

讀者孫小姐是一個古詩詞愛好者,最近,她看了一段央視撒貝寧主持的《開講啦》節目,訪談中,嘉賓濮存昕受邀朗誦了李白名篇《將進酒》。

“濮存昕老師的朗誦抑揚頓挫,充滿了激情,具有穿透人心的感染力!”孫小姐說。不過,在聽撒貝寧介紹《將進酒》篇名時,她卻覺得很奇怪,“將進酒的‘將’,小撒讀的是‘jiāng’,但我印象中,當年老師給我們講這首詩的時候,說過將進酒的‘將’應該讀‘qiāng’!”

到底哪個讀音才對,孫小姐又找了其他著名演員、主持人朗誦《將進酒》的視頻來看,她發現包括央視主持人朱軍在內的很多人,都把將進酒的“將”讀成“jiāng”。

“到底是誰讀錯了,把我搞糊塗了!”孫小姐說。

正確讀音是“qiāng”

記者昨天就此採訪了高中語文老師,並查閱了相關資料後發現,孫小姐的印象並沒有錯,讀錯的是撒貝寧、朱軍等主持人:將進酒的“將”的正確讀音是“qiāng”。

南京市二十九中語文教師時明告訴記者,《將進酒》的語境中,“將”讀“qiāng”是無疑的,在古漢語中,這個“將”意為“邀請”。說通俗點,“將進酒”就是“請你再喝一杯酒”。由於在現代漢語中,“將”的多個古義已經失去,一般指代“將要”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容易讀錯。但為了準確表達,“將進酒”的古音還是應該保留的,也就是讀成“qiāng”。

時明還提到,在初高中語文教材中,“將”讀作“qiāng”的古文還有一篇,出自《詩經》的《國風·衛風·氓》,裡面有一句“將子無怒,秋以為期”,這句話的大意是希望情郎不要發脾氣,等秋天到了再來迎娶。

記者查閱《辭海》 後發現,“將”是一個多音字,有三個讀音,分別對應著各種不同的含義。讀“jiāng(第一聲)”時,一般意為“將要”、“打算”、“漸進”、“做”等;讀“jiàng”時,一般指軍事將領;而讀“qiāng”時,是“願,請”的意思。

容易讀錯的音有不少

“古詩詞中,類似‘將進酒’讀音容易錯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是因為古音和現在的讀音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不小心就會讀錯!”古詩詞愛好者劉平告訴記者。

劉平為記者舉出了很多常見詩詞的例子,比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寫南京的名篇《烏衣巷》,其中有一句“烏衣巷口夕陽斜”,這個“斜”,就應該讀成“xiá”。同樣的,“遠上寒山石徑斜”和“青山郭外斜”的“斜”都讀成“xiá”

東晉陶淵明《飲酒》中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的“車”,應該讀成“jū”,而不是“chē”。“飛鳥相與還”的“還”應該念“xuán”,而不是“huán”;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籠蓋四野”的“野”,不念yě,而念yǎ, “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見”,不讀“jiàn”,而讀“xiàn”;賀知章《回鄉偶書》“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不讀“shuāi”,而讀“cuī”;李白《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的“看”不讀“kàn”,而讀“kān”;李白《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明朝散發弄扁舟”中的“扁”字應念“piān”,而不是“biǎn”。宋代詞人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有一名句“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句中的“強”,常常被人讀成“qiáng”,但其正確讀音應該是“qiǎng”,是“勉強”的意思。容易錯的,還有詩人的名字,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名字中的“參”是一個多音詞,這個字應該怎麼讀,專家指出,岑參的“參”應該念cā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