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十八窖(民間故事)

郭子儀 唐朝 民俗 貴金屬 理由不瘋 理由不瘋 2017-09-05

在山西省汾陽市冀村鎮的仁巖愛子村,村裡人一直有“南道到北道,金銀十八窖”的說法,傳說的主人翁為汾陽王郭子儀。       

據說,愛子村古時也叫郭家村,相傳為汾陽王郭子儀的赦封地,其子郭矅為國捐軀後,老王爺想兒子時常哭,為了紀念後人將郭家村改名為哭子鎮,又因哭子鎮不吉利,又改名愛子村,以表汾陽王郭子儀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傳說,汾陽王郭子儀年老以後一直住在愛子村,中說七子八婿都在為大唐效力,可老王爺還是時時不忘保家衛國,每日裡操練兵馬演示陣法,屯集糧草籌集軍晌。

那一天,老王爺操練罷郭家軍,趁著軍士們在茶臺喝水休息的時候,他信步來到郭明樓。樓上是郭家祭祀祖先的地方,供奉著李家王朝賞賜汾陽王的聖旨哩!

站在高高的郭明樓上,老王爺依欄極目遠眺追昔撫今,想起了平息安史之亂,想起了退僕固懷恩之兵於汾陽,老王爺禁不住感慨萬千。是呵!朝廷對郭家是恩寵並重禮遇有加,七子八婿又一個個鎮守邊疆忠心赤膽的,總算沒有辜負皇家的期待。

這時,村北的官道上駛來一匹駿馬,看差官的衣服顏色,老王爺心中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不一會兒,有下人來報,說邊疆有書信呈上,請王爺回府閱覽。

老王爺匆匆回到府中,看罷書信不由得眼前一黑昏了過去,耳聽得家裡人在身旁急切地呼喚,老王爺許久才緩過氣來,老夫人抽抽泣泣握著老王爺的手,一個勁地喊著郭曜的名字,老倆口禁不住悲淚交流……

郭曜死後,老王爺思兒想兒心情一直不好,加上邊關戰事瀕傳,他更是一天天憂心忡忡的,他一面加緊郭家軍的操練,一面籌集糧晌。因為銀兩多不便存放,故而在南道至北道建了十八眼地窖,窖為磚窯結構,並鑄有大鐵門。

幾個月後,邊關又告急,老王爺再也坐不住了,決定自己親自押送糧晌,到邊疆為朝廷效力,於是他頂盔戴甲要茶臺點起了郭家軍,浩浩蕩蕩直奔邊關。

多虧了老王爺的鼎力相助,邊關之圍困才得以緩解,因押運糧響有功,皇帝對汾陽王郭子儀進行了封賞,郭家軍威震三關。

由於此後愛子村幾遭山洪水淹,十八眼地窖深深地埋在了地底下,而“南道至北道,金銀十八窖”的傳說卻一直流傳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