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國學 孔子 子路 孟子 中華詩文學習 中華詩文學習 2017-09-11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孔子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家,他首創私學,廣收門徒,號稱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為繼承、發展和傳播古代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他的教育主張、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治學方法,直至今日仍閃耀著思想的光輝。

孔子自然並非不可批評。

但今天依然猛烈批評孔子的人,有多少真讀過孔子呢?

接下來就用十三句話告訴你,孔子在《論語》裡是如何做老師的。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應該是一件內心欣喜悅樂的事,至於為什麼悅樂,得自己琢磨。

在今天的應試教育體系下,要欣喜悅樂,大概是很難的了。

後人提倡“頭懸樑、錐刺股”的苦學精神,孔子不一定很反對,但大概會嘆息:何至於呢?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小孩子的“知”,是從親愛父母兄弟姐妹,建立基礎信任開始的。

一個人,言行值得信任,懂得親愛家人,並泛愛眾人,親近有德性的人,再向書本上用心,就可以開闊心胸,深造自得,成就一個自由而美好的人生。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3、學則不固。

學習,才不會固陋,不會被各種固定的概念、分析框架限制住,使人生總處於一種活潑潑的創造與生髮狀態。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矣。

學不僅是向書本學,更要在生活裡學,向一個個具體的“有道”之人學。為什麼要這樣孜孜不倦地學習?

因為學習讓人內心欣喜悅樂,讓人活潑潑地生活。

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15歲才志於學。晚嗎?似乎有點。

不過,捫心自問一下,我們自己15歲知道這一生的志向是什麼嗎?還在準備高考呢。

很多人到了大學畢業,甚至博士畢業,甚至臨到生命盡頭,也不太清楚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是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孟子說:“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

志於學,雖然與孟子說的還不一樣,但也可謂立乎其大了。

一個人,肯志於學,其生命才可能會通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仁境。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如果一個老師無論說什麼,學生也不提問、質疑、反駁你,會不會覺得這學生有點呆萌傻?

但孔子會“退而省其私”,認真耐心地觀察學生,再做結論。

顏回這樣的學生不多,孔子這樣的老師,也不多。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僅僅懂得一些固定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嗎?

照本宣科,就可以做老師了嗎?

僅有記問之學,沒有個人的體驗心得,不能根據當下處境出新,不能有所創造、發揮,哪裡能做好老師?

6、君子不器。

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是如今很受歡迎的主流教育理念。

樊遲請學稼。

子曰:“吾不如老農。”

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

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自己明明多能鄙事,博學而無所成名,但卻說,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為什麼?是他輕視老農和老圃嗎?我想應該不是。

這裡要講明的,從整個美好生活來講,禮更根本;一個,是一切專門職業背後,都應該是一個活生生的整全的人。

這個人,理應志於學,求聞道,而不應止步於某種特定的使用。

人不是工具,人是目的。每個自食其力的人都需要在某個具體的行業,具體的崗位,但又不應該被其限定住。

老農和老圃,栽好莊稼種好花的同時,也可以志於道,身在道中。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到底是對孔子的發揮,還是孔子本身就有的主張?

不妨暫時擱置“新文化運動”那些猛批孔子的言論,好好地用心琢磨一下。

8、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顏回是孔子最器重的學生,但錢鍾書與楊絳都說,勇猛有餘的子路,其實才是孔子最喜愛的學生。

我也常有此感。子路多可愛啊。

這句話,孔子簡直是提著子路的耳朵在教誨他。

一則,在求知的問題上要誠,別自欺欺人,一則,別超越人類的認知能力,去妄斷那些不可知的事。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9、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

老師能不能承認學生可以給自己啟示?

能不能承認孩子有值得自己學習的至真至誠的一面?

兒童固然有頑劣一面,但更根本的,是成人再也難以抵達的“至誠之在”。大人們能不能說一句:“起予者,兒童也”?

10、子入大廟,每事問。

先從字面意思反省下,自己什麼場合能“每事問”?

再看看其涵義。有兩種主要解釋,一說孔子明知故問,以示對“禮”的敬慎之心於他人;

一說孔子認為種種禮不當在魯之太廟中,故意發問,委婉地希望人有所省悟。不論哪種解釋,都可以看到孔子的深意。

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十五志於學,最終通往哪裡?

不是金融、國關、數學、經濟學、政治。是道,是善生善死,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至境。

但是,道也從不離開具體的人,具體的事情,具體的學科。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11、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年紀小,質樸,孔子也甚喜愛,這樣來耳提面命地提醒他。

曾子認為孔子的道是忠恕。如今,可以對學生說“吾道一以貫之”的老師還有很多嗎?

若對自己所教授的內容,沒有通貫性的理解,授業解惑,可能會勉為其難。

1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向“人”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途徑。

不斷是向賢人學習,不賢的人,也可以從反面給自己啟示。

我們常常批評他人,但能從他人的問題身上,反省自己的時刻,可太稀少了!

我們幾乎天天跟他人打交道,這些跟人打交道的機緣,全都可以轉化為學習的機緣。

教師節|十三句經典名言,道破孔子做老師的智慧

13、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富學生窮學生都有,貴族平民都教,貧如顏淵,卻是孔子最器重的學生。

孔子開私學,可謂有教無類。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讀過這段話,還會有人認為孔子贊成灌輸式教學嗎?會贊成純粹的記誦之學嗎?

人人皆有潛在的學習能力,不思不想,不學不問,那是很難教的了。

但是,是什麼樣的摧殘,才能把一個小孩子天然的好奇心、探索心給摧毀掉呢?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email protected]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