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流浪大師是虛偽和無聊還是贖救靈魂

【千千千里馬原創-流浪大師-沈巍】

關於“流浪大師沈巍”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的事,已經幾天了。是不是在中央電視臺白巖鬆主持的《新聞1+1》之後,我到沒有太在意。

其實,我一直對沈巍保持靜觀。沈巍這麼火爆,到底是一場什麼火這麼熱?

是垃圾分類?還是是精神自由的發現?

圍繞著“流浪大師沈巍”的核心價值,就是垃圾分類和國學。也包括精神“流浪”。

那麼,我們到底是面對沈巍湊熱鬧,還是激發了我們的反思?

比如,最現實的問題垃圾分類,從一些學者提出到現在為止,至少二十年!

我記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有一位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女博士,就在奔走垃圾分類理念。

垃圾分類,也已經不是我們陌生的一個詞兒了。

但是,大城市的垃圾分類進度都非常緩慢,何況小城鎮!

由於垃圾沒有分類,垃圾處理的隱患是非常嚴重的。

例如,目前垃圾處理,主要以“填埋”為主。

據我的瞭解,有些地方專門開闢了不止一條山溝,作為城市垃圾的填埋專用地。

這看起來是把城市垃圾“處理”掉了,但是,由於垃圾是混合垃圾,其中塑料垃圾的比例很高,還有其他有害垃圾。那麼長年堆放深埋在山溝,底下水會不會受到汙染?

現在,農村的垃圾也多了,這些垃圾,仍然是以塑料居多,長此以往,農村的土地,飲水會不會受到影響?

我們在消費水平提高的時代,為什麼對日益增長的垃圾沒有科學的處理?

為什麼沈巍的垃圾分類行為,沒有引起我們對垃圾分類的再次重視?

城市拆遷的規模這麼大,為什麼沒有引起我們對城市建築垃圾處理的重視?

反觀我們圍繞著沈巍的熱議,不是什麼美女合影,就是什麼微商直播。

還大談什麼國學讀書,有人衝著沈巍是讀書的嗎?

有談論“流浪精神”的,我們真的可以去流浪嗎?一個沈巍已經夠悲哀,更悲哀的是,我們還在用媒體消費沈巍。

這是一種心裡無聊還是靈魂贖救?

那些天,據說排隊去看沈巍,假如沈巍不是從圍觀他的困境逃離,他會被這些圍堵者,逼得撒泡尿都不能了嗎?那麼,我們對沈巍做了哪些支持和幫助呢?起碼有靈魂深處的反思也行。

那些欣賞沈巍垃圾分類的,有幫助沈巍分垃圾的人嗎?

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反思的是,我們應該不應該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一下!

整天談沈巍,無非就是蹭個媒體熱度,我想,熱度總會冷下去的,熱度冷下去以後,我們的下一個熱度又是什麼?

如果天天有熱度,我們的垃圾怎麼辦?

這個娛樂至死的社會,我們欠沈巍的太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