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之三: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國學 子路 孔子 文化 悅讀論語 2017-03-27

「子路」之三: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原文】

子路曰:“衞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註解】

衛君:出公輒。衛人立輒而拒之。

必也正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必先正其名。

子之迂也:迂,謂迂遠不切事情。子路就當時情實,殆謂孔子以魯人出亡在衛,無可為衛之君臣父子間正此名。時人必有以孔子為迂者,子路初不信,今聞孔子言,乃謂誠有如時人之所譏。

野哉由也:野謂粗鄙,責其於所不知不能闕疑,而率爾妄申己見。

言不順:以子拒父,其言不順。

名之必可言:所名必可得而言。既有父子之名,則不可言以子拒父。

言之必可行:所言必可得以行。若言拒父,何以號令於國人?

於其言無所苟:一名一言,皆不可茍,否則牽連一切皆苟,豈有苟道而可以治國者。

【譯文】

子路問道:“如衛君有意等待先生來主政,先生對衛事將何從下手呀?”先生說:“首先必該正名吧?”子路說:“先生真個迂到這樣嗎!這名又何從正呀!”先生說:“真太粗野了,由呀!君子對於自己不知的事,該闕去不談。若果名不正,便說來不順。說不順口的,做來便不成事。做不成事,便不能興禮樂。禮樂不興,單用刑罰,刑罰也必不能中肯。刑罰不中肯,民眾將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呀!因此君子定下名,必然要說得出口,說來必然要做得成事。君子對任何一句話,總求沒有苟且就得了。”

子路

假設

有個合適的位置給你

老師

你說

先做啥

孔子說

正名

就是

逐一定義職責及其範圍

子路

老師老師

是玩笑

還是

真的

不食人間煙火

迂腐到這個樣子

現實的事情

撲面而來

你都不說

愣生生

退後一步

要再定章程規則任務

真的嗎

孔子

子路

說話野瓜瓜的

不知道

不該瞎說的啊

然後

說了一個公式:

沒有確定的定義

說話就可能不精確

就會導致理解偏差

導致做的走樣

然後

普遍的規則

就難以形成

你在這個情境下

出臺任何獎罰

都可能

失當

最後

黎明百姓

不知道該咋辦

這不

亂了套了嘛

做公共事務承擔者

最好

定義的儘量清晰

說的儘量準確

然後

言出必行

大家就知道該如何

秩序就會更好

自然

慢慢就會更和諧嘛

釐定範圍

制定規則

宣佈章程

兼及獎罰

堅持制度

想想

大致不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