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正能量反著說(正言若反)

國學 老子 文章 比德 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 2017-03-26

作者:楊本樞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系列文章之九十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正能量反著說(正言若反)

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以其無以易之。弱勝強,柔勝剛,天下莫知,莫能行。大意是,天下最柔弱的物質就是水,但水卻是攻擊堅強的最優武器,因為水能夠隨形就形,沒有物質能夠比得上水。弱勝強,柔勝剛的道理沒有人不知道,沒有人能夠真正地去踐行。

“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天下王。正言若反。大意是,遠古的聖人說過,能夠治理百廢待興的國家的統治者才無愧於社稷主的稱號,能夠臨危受命的統治者才是真正的天下王。正能量可以用反語進行表白滴。

老子對水是情有獨鍾,經文的開端就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此章中,老子又拿水來證明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水的柔弱性無物能比,放在杯中是杯子的形狀,放在桶中就是桶的形狀,流入江河就是汪洋大海;一滴水能夠將石頭打穿,水過之處帶走所有汙垢。這些優美的品質用語言來形容卻都是一些令人生厭的詞彙,如“卑下、柔弱、低窪、易變”等等,這也是老子為何會說出“正言若反”的原因。

此章的主題就是“正言若反”,“正言若反”是老子的語言風格,也是《道德經》的語言表述特徵,為了證明“正言若反”能夠站得住腳,也為了證明“正言若反”不是自己的發明,是早已有之的,老子就列舉出遠古時期的聖人的格言加以佐證。

“受國之垢”的“垢”本義是指汙垢、髒東西,“受國之垢”比喻國家遭受侵略、內戰等重創後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境況。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會出現這種現狀,清末時期,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割地賠款的屈辱,各國在中國設立領事管轄權,公然樹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這樣的情景堪稱“國之垢”,能夠肩負這樣的重擔治理好這樣的國家自然是“受國之垢”“受國不祥”,當然這樣的統治者也堪稱“社稷主”“天下王”。

老子認為,遠古的聖人也是用反語傳播正能量,就像老子一樣。老子說了許多正能量的反語。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不長。”

“治人事天,莫若嗇。”

這些都是老子的“正言若反”的經典表述,也代表了老子的道學思想觀。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正能量反著說(正言若反)

78章通行本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帛書》甲本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也。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訽(詬),是胃(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