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文▪賦——《中庸》節選

國學 中庸 大學 朱熹 都叫授 都叫授 2017-09-19

《中庸》是儒家經典之一,錄存於西漢成書的《小戴禮記》。一般認為系戰國時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孫)所作。北家程灝、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大學語文」文▪賦——《中庸》節選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中庸▪第二十章》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辯,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惠必明,雖柔必強。

《中庸▪第二十章》

【註釋】

(1)子曰:孔子說。據朱熹《四書集註》的說法,此二字為衍文。

(2)斯:此,這。

(3)審:詳審,仔細審察。

(4)慎:謹慎,不粗心。

(5)篤:篤實,切實。

(6)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要麼不學,學了就一定要學會,否則就不停止。有,有假設意味。措:停止,放棄。

(7)果能此道矣:真的能具備這種精神。果:真。

(8)雖愚必明:即使再愚昧的人也必定能夠達到聰明的境地。雖:即使。

(9)雖柔必強:即使再軟弱的人也必定能進至勇敢的境地。

「大學語文」文▪賦——《中庸》節選

【提示】

這兩則語錄均節選自《中庸》第二十章。第一則語錄主要論述如何通過好學、力行、知恥達到智、仁、勇的境界,並認為這是個人修身養性,經世治國的前提和基礎。第二則語錄重點論述人怎樣做到擇善並堅守善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擇善,篤行是力行、堅守善道。這兩則語錄的論述,簡明扼要,充滿真知灼見,對我們今天的治學為人依然有可取之處。

【思考與練習】

一、為什麼說“知恥近乎勇”?請舉現實生話中的例子予以說明。

二、熟讀並背誦這兩則語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