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郭襄 金庸 南宋 楊過 中國歷史 划水哥 2018-11-27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遇楊過誤終身。

十六歲的郭襄在黃河邊上第一次聽說江湖上聲名顯赫的神鵰俠,心生仰慕,竟然徑直拋開了大姐去尋找自己的詩和遠方。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風陵渡口初相遇

一邊是初入江湖,白璧無瑕的郭二小姐,一邊是閱盡風雨,飽經滄桑的神鵰大俠,驚鴻一瞥就這樣漸漸發展成女孩心中揮之不去的故事。作為江湖上的前輩楊過留給了這個喜好結交江湖豪傑的小妹妹三根金針,一根報答靖夫婦養育之恩,一根懷念十六年前保護初生郭襄的經歷,最後一根答謝這個性格與己相近的小東邪在短短數日內帶來的快樂。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一遇楊過誤終身

雖然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但是楊過依然對著這個像極了自己的後輩有著親人般的感情,於是無所不能的神鵰俠在郭襄生日宴上送上了三大賀禮,像極了濃烈的花火,照亮了女孩的世界。

其一突襲蒙軍,斬殺蒙古先鋒兩千人。

其二南陽大火,毀掉蒙古二十萬大軍糧草輜重。

其三肅清匪類,除掉丐幫奸細霍都。

三件大禮蘊含的意義一件更甚一件,先拔蒙古獠牙,再除蒙軍根基,最後還順手鏟掉了霍都這個奸細,讓丐幫重回穩定,一時間郭家二小姐名動天下。

風陵渡口的相遇,生日宴散不去的焰火,一切的一切都太過華麗,太過閃耀,以至天性活潑的郭二小姐久久不能釋懷,守著早已不再的人和記憶,青燈古卷相伴一生。

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十六歲就燃盡的花火

《神鵰俠侶》作為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承前啟後,其故事發生在南宋末年,彼時蒙古鐵騎縱橫四野,家國動盪,一著不慎就會走上亡國之路。

在小說中襄陽是重要的舞臺,宋蒙對峙的關鍵突破口就在襄陽,而襄陽守將呂文德普通平庸似乎全部仰仗郭靖黃蓉以及廣大武林中人的力量才保得襄陽一時周全。那麼歷史上的襄陽是否有這麼重要的戰略意義,呂文德是否真有其人,假若有功績又如何呢?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神鵰俠侶》

其實襄陽在宋蒙對抗的初期,並不是蒙古的戰略重點。蒙軍作戰,戰術上喜歡依仗騎術和速度優勢將對方軍團分割成落單的多個單位再集中力量撲殺,戰略上也與此大致類似,從蒙古滅金一戰就可看出端倪。當時,窩闊臺率軍進攻正面,誅心的劍卻是由假道南宋迂迴進攻的拖雷在三峰山刺出,十五萬金軍加急回防,幾乎沒有修整的時間就被拖雷、史天澤、速不臺的精銳擊潰,隨著蒙軍的旗幟出現在汴梁城下,金朝的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南宋晚期局勢圖

蒙古徵宋起初也想沿用滅金策略,因此蒙軍先後征服了西藏、大理,隨之出現在了南宋屬地四川的背後,希望能先圖蜀地再沿江而下,直擊臨安。但是川軍的血性,四川的地形,蒙古大汗蒙哥的陣亡種種因素使得蒙古征服四川的進程一緩再緩。直到忽必烈在與阿里不哥的內戰中獲勝重啟戰爭時,才因為南宋降將劉整的建議,將襄陽樊城一線作為第一戰場,先取襄陽再由漢水渡過長江,盡取東南之地。

然而此時的襄陽守將呂文德卻並不是小說中所寫一般平庸無能。呂文德起初經略貴州,後調任四川,在蒙哥受傷最終不治的合州保衛戰中,他率軍增援合州成功牽制了蒙軍。隨後呂馬不停蹄揮師湖廣,解了鄂州之圍,成就南宋末期的巨大軍功,被朝廷倚為荊襄屏障。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然而忽必烈因為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蒙軍北撤,一時間江漢一帶威脅驟減,南宋的內耗也隨之開始,呂文德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當時劉整屢立戰功,一時風頭無人能及,因此被呂文德所猜忌,不僅對劉整的建議置若罔聞,對他的功績也是隱瞞不報,更是將其派往最為艱難的四川前線組織防務。劉整心中不安,以瀘州之地投降蒙古,雖然呂文德其後擊敗劉整收復瀘州,但作為南宋末期名將的劉整被逼反,卻對後期的宋蒙戰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劉整投降蒙古後不僅提出先取襄陽,再圖東南的重要戰略思想,並根據呂文德好利的特點獻上了具體的執行策略:重兵圍城,斷掉襄陽物資,再利誘呂文德,開設榷場,並外修城牆作為攻打襄樊區域的前線據點。

對此呂文煥曾多次提醒呂文德蒙古志在修寨圍城而不在通商,呂文德均不以為然,直到堡壘修成,呂文德才悔之不已,哀嘆:“誤國家者,我也!”然而這次的軍事失誤並沒有提醒呂文德做好周密的防務佈置,直到蒙古大舉伐宋前夕,這位宿將仍然自信城堅糧足,不做準備,可是城牆再高也有被大炮轟破的一刻,糧草再多也有消耗殆盡的一天,種種軍事部署上的輕敵不作為最終導致襄陽成為一座孤城。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襄陽

1269年,呂文德憂憤成疾,背疽發作而死。呂文煥接手襄陽防務,苦守五年,內無餘糧,外無援軍。眼見大勢已去,呂文煥開門投降,呂文德一生抗蒙,最終其族人初呂文信一人外係數降蒙,他若泉下有知,又為作何感想。

雖然小說與歷史有所出入,但這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在金庸先生的藝術加工下有了不一樣的味道,郭靖的忠肝義膽,黃蓉的巾幗風彩,郭襄被俘後不畏生死的態度,楊過小龍女對俠義的踐行,都能讀出先生筆下弘揚正氣,抵抗侵略的主題。

筆者85後人,年少的時候正值TVB風行的歲月,古天樂的楊過,呂頌賢的笑傲江湖,陳小春的鹿鼎記,黃日華的天龍八部,每一部都是記憶猶新。那時候電視上一般一晚播兩集,無奈小孩子並沒有太大的話語權,父母只讓看一集就被趕回自己房間睡覺,只好豎起耳朵聽聽臺詞過過乾癮。後來光看電視不過癮,機緣巧合之下借到了幾本小說,發現文字相比畫面,別有洞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文人的浪漫

每一部都是我心頭所好,從金庸到古龍到溫瑞安到梁羽生再到大陸新武俠,最終自己提筆磨鍊心中小小的故事,武俠帶給我的感受不是刀光劍影的蕩氣迴腸,而是金先生所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句話寫盡了所有的磊落與責任。

而今,金庸老師駕鶴西去,但他傾其一生用雄渾的筆力寫就了十四部作品,不留遺憾的踐行了作為一個作家的俠與義。

風陵渡口初相遇,金庸先生筆下誤的又豈止是郭襄

一路走好,大俠

更多內容請點擊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