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試水“劃轉社保+混改” 7家國企股權交易仍在招商

國企改革 經濟 投資 基金 經濟觀察報 2017-05-07

遼寧試水“劃轉社保+混改” 7家國企股權交易仍在招商

(圖片提供: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笛 混改的腳步正在加快,隨著第二批央企混改名單的陸續公佈,地方國企混改也受到更多關注。在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公佈之前,就已經有20餘地方出臺方案,各自先試先行,在這種“小步快跑”的試水中,各地的混改模式也不盡相同。

2016年年初,遼寧省決定將多家國有企業的股權劃轉至社保理事會,隨後,瀋陽聯合產權交易所在8月掛出了公開轉讓7家國有企業的部分股權的公告,此舉被認為是遼寧推進補充社保資金以及國企混改兩項國企改革任務的一次嘗試。“在地方層面,這種將劃轉社保和國企混改同時推進的方式還尚未有過先例。”對於遼寧這輪國企混改的嘗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這樣評價。

經濟觀察報獲悉,從2016年8月至今,這7家國有企業的股權轉讓依然處在前期招商階段。

瀋陽聯合產權交易所相關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通過交易所諮詢的潛在購買者數量不少,其中包括民營企業,按照正常的流程,在確定意向合作伙伴後,社保基金會和合作夥伴將簽訂一個框架協議,然後再掛牌、評估價格,最終完成交易。首批進行股權出售的國有企業為:交投集團、水資源集團、遼寧能源集團、遼漁集團、撫礦集團、沈煤集團和鐵法能源等7戶企業的國有股權。

參與到此次遼寧國企混改的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政府對於這7家國企的股權交易推進得非常謹慎,此前國企在產權交易所進行交易的流程是和潛在合作人談好後,就會直接掛牌交易。而按照省政府的意願,此次出售的7家國企股份要先在交易所發佈公告進行公開招商,最後再確定潛在合作者。2016年4月-6月的僅僅三個月時間,遼寧省省長陳求發三次在省長辦公會議中提及國企混改事宜。

遼寧省推進混改的迫切性顯而易見,截至2013年年底,遼寧省國有企業法人單位數量超過了6000個。而在2016年上半年,遼寧省又經歷了一次民間投資的大幅度下滑,下滑幅度超過50%。伴隨著民間投資的下滑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輪交易的7家遼寧省國有企業中3家為煤炭企業。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去產能的背景下,這種重配有可能帶來經濟效率的提高;同時,地方性國企的混改也應該依照各省情況不同,進行一些符合本省情況的嘗試。

混改新嘗試

2016年8月23日,瀋陽聯合產權交易所官方網站掛出了一份《遼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入戰略投資者股權轉讓公告》,公告稱遼寧省政府決定向省內外戰略投資者首批出售本鋼集團、華晨集團、交投集團、水資源集團、遼寧能源集團、遼漁集團、撫礦集團、沈煤集團和鐵法能源9家企業的部分股權。

8月31日,瀋陽聯合產權交易所再次發佈了一份題為《遼寧省屬7戶國有企業股權轉讓推介》的公告,在這份公告中,參與到此輪股權轉讓的企業數量從9家減少為7家,減少的兩家國有企業為本鋼集團和華晨集團。

對於本鋼集團和華晨集團暫時未能進入首輪國企股權交易的原因,截至發稿,遼寧省社保基金理事會尚未給出答覆。

2016年年底,瀋陽聯合產權交易所再次分批披露了上述7家國企股權轉讓的具體信息,其中除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轉讓的股份數量為19.1%以外,其餘6家轉讓股權比例均為20%。經濟觀察報瞭解到,參與此次轉讓的7家國有企業均已完成向社保基金的股權劃撥。

國企劃撥社保基金此前已有地方做過嘗試,2015年山東省就率先啟動了第一輪國有資產向社保基金的劃轉,劃轉的目的在於利用國有資產填充各省的社保資金。

遼寧省在這一做法上更進了一步,在劃轉社保後,遼寧省又開始推動這些國有企業股份的出售。據悉,2016年遼寧省第37期省長辦公會議曾明確提出,由省國資委、省社保基金理事會全力完成股權劃轉變現任務。

這種做法對於地方混改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李錦也認為,這種社保劃轉和國企混改聯動的做法可以被看作地方國企改革中的一個嘗試。

自2016年8月起,7家國企的股權轉讓就進入了招商期,所謂招商期就是指出讓方與潛在投資者進行對接的時期。瀋陽聯合交易所此前多次進行過國有股權、物權的轉讓交易,但同時有7家在省內屬大型規模的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轉讓,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瀋陽聯合交易所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這7家國企還處在前期招商的階段,需要等待與合適的投資人達成意向,簽訂框架性協議,並經過相關部門批准後,才能最終掛牌交易。

兩個問題

此次進行股權交易的7家國企中,撫礦集團、沈煤集團和鐵法能源三家企業的主營業務與煤炭開採業務相關。按照聯合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這三家企業在2015年均處在虧損狀態,沈煤集團在2013年、2014年、2015年稅收淨利潤分別虧損2億元、7億元和15億元。

上海天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些國企股份交易首先要考量的問題是,要面對哪些投資人。

在祝波善看來,這些資產如果僅僅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並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因為財務投資者很難參與到國企的戰略、經營層面,而目前這7家國企中一部分財務營收並不樂觀,僅僅通過持有股份也很難獲得合適的財務回報,真正的投資者應該是有戰略需求的投資者。

遼寧省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王金笛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經表示,此輪國企交易有“產業鏈密切相關性原則”,此次遼寧拿出來的資產都是重大基礎設施資產和煤炭、資源類資產,而這部分真正掌握資源、技術和市場的還是央企,所以社保基金理事會一直在與大型央企接觸。

如何定價,則是國企股份轉讓的另一個核心問題。

祝波善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如果是上市公司,其價格可以在流通性好的股票市場得到準確反應,但非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如何定價就需要謹慎評估。

上述瀋陽聯合產權交易所相關人士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此次的7家國有企業價格將會在掛牌後通過評估確定,目前具體的評估模式尚未確定。按照一般的國企股權交易方式,評估需要綜合考量企業淨資產、產業發展前景等綜合因素,而這輪國企股權交易無論從規模還是數量上都較為龐大,因此評估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更為複雜。

在李錦看來,通過產權交易所進行國有企業股權交易是地方國有企業混改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第三方介入,能夠更為充分地對國有企業股權交易的價值空間進行估量。

謹慎的地方混改

遼寧省此次的國企混改“破題”,與整個遼寧的經濟形式相關。根據遼寧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遼寧省國有企業法人單位數量超過了6000個。在2016年4月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就曾經表示要“加快推進地方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具體模式和途徑。”

同年5月3日,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又在省長辦公會議中表示,要圍繞的《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貫徹落實情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在李錦看來,鑑於遼寧省的經濟結構,遼寧省的國企改革迫切性可能要高於其他省份。

在這一輪央企改革試點推進之前,多個省份的國企改革實際已經在2014年之前悄然開始,員工持股等試驗性措施開始出現。在祝波善看來,這一輪先行的國企改革始終沒有完全鋪開形成規模,更多的是試點性質,而且隨著政策方向的調整,很多改革都暫緩了下來。

2016年,國有企業混改的推動隨著“1+N”政策體系的逐漸出臺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輪廓,在這個體系中包含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國資委相繼推出的7個專項配套文件、國資委和其他部門出臺的36個配套文件。

2017年3月30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走訪東北國企深化改革轉型升級時表示,“1+N”文件體系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工作關鍵是抓落實,要堅持問題導向,實行“一企一策”,切實解決制約國企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

政策方向的明確給予了地方政府推動國企改革的方向,遼寧省政府也是在這一時間段開始推進國有股份劃轉、交易等一系列混改措施。張文魁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這一輪地方國企混改中,除了遼寧省通過劃轉社保、然後混改的舉措外,其他省份國企混改“破題”並不多。

祝波善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1+N”的文件體完善後,地方國企混改的方向也進一步清晰,但可供操作的空間也減少了,這一政策體系設置了包括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做大做強國企等一系列的國企混改基本原則,在這些原則之下,地方政府在混改中所採用的方式有愈加謹慎的情況。

“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選擇用增量部分來做混改,這種方式肯定是可以有效杜絕國有資產的流失,但是也有可能帶來資源的浪費。”祝波善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