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希的遺憾

國企改革 朱鎔基 我以我心寫我言 2017-04-11

2005年4月17日,在武漢市古田一路漢正街都市工業園中,豎起一尊銅像,銘文上鐫刻著:威爾納·格里希,1984年至1986年擔任武漢柴油機廠廠長期間,忘我工作,大膽改革,從嚴治廠,為中國企業改革,增進中德人民友誼做出重要貢獻。格里希是中國國企第一位“洋廠長”。然而,在2000年,年屆80高齡的格里希最後一次訪問武漢時,卻是帶著遺憾離開的,因為陪同人員不忍心告訴老人“武柴”的真相。

“武柴”是武漢柴油機廠的簡稱,現在說“武柴”已經是一個“歷史詞”了,但是武漢柴油機廠在格里希這位“洋廠長”的領導下,曾經創造過輝煌,其產品打入東南亞市場,換取百萬美元的外匯。“武柴”,留下了格里希的足跡和心血。

格里希是德國退休專家局派往中國的專家,他的任務,就是到武漢柴油機廠擔任四個月的顧問。當時的“武柴”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如果格里希說,“武柴”已經無力迴天,誰也不能拿他怎麼樣。但是,格里希卻沒有那樣做。相反,考察兩個月後,他拿出10萬字的諮詢材料,竟然和市領導“要官”——主動請纓擔任廠長。按照中國人的想法,格里希完全是在自找苦吃。但市領導同意了格里希的請求,任命他為“武柴”廠長,任期兩年。

德國人的嚴謹和認真,“武柴”職工都看到了。據稱,格里希每天上班背一個包,裡面放著“三件寶”:遊標卡尺、吸鐵石、白手套。遊標卡尺用於檢測零件的精度;吸鐵石用於吸檢查機器裡有沒有掉鐵渣;白手套用於驗證機器是否被贓物汙染。格里希帶著這“三件寶”,逐個車間巡查。一段時間後,他撰寫了26萬字的企業機構設置和勞動重組方案,把工廠的行政管理系統設計成為一個精幹、高效的網絡、實行以崗位為核心的結構工資制。

格里希的改革在中國國企是“前無古人”的,改革自然受到了習慣勢力的阻撓,一些職工根本想不通。比如,他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免掉了工作中失職的總工程師和檢驗科長的職務。儘管格里希不怎麼受歡迎,但是,格里希救活了“武柴”:柴油機氣缸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使用壽命由原來的3000小時,增加到6000小時至8000小時,廢品率由40%下降為14%,產品出口海外。格里希圓滿完成了兩年的任期目標。

然而,不重視產品質量的勢力極為頑強,格里希離任後,他所主持的改革制度也就“壽終正寢”了,“武柴”又回到了老路上。1988年4月,洛陽拖拉機廠訂購一批柴油機。當“武柴”將精心挑選的10多臺樣品送上檢驗臺時,全部被檢驗為不合格。1990年出口東南亞的產品質量也不行,第二年,東南亞地區再也不要“武柴”的產品了。1993年“武柴”開始出現虧損,到1998年已經完全破產。

格里希夫人回憶,在格里希離開中國前,曾向國家計委等部門提出了許多條建議。時任國家經委副主席朱鎔基,稱格里希為“質量先生”。朱鎔基在擔任國務院總理之後,強力推動了大範圍的國企改革,改變了中國企業的面貌。但是,“武柴”消失了,和“武柴”一樣的很多國企也消失了。其原因就是,我們的國企沒有德國人的嚴謹和認真,更沒有重視產品質量的意識。現在格里希“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格里希是帶著遺憾走的,格里希不只是沒有看到“武柴”,恐怕更擔心的是有些國企是不是還走在“武柴”的老路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