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PSA背水一戰加速改革 36億緊急輸血DS品牌

國產車 長安標緻 商用車 豪華車 中國經濟網 2017-06-19

(原標題:36億緊急輸血長安PSADS背水一戰加速改革)

連續兩年陷入發展困境的法國汽車品牌DS進入了全面反擊的時候。進入六月之後,長安PSA頻頻出招,試圖扭轉旗下DS品牌的市場表現。6月1日,原長安PSA執行副總裁應展望卸任,剛剛調任長安PSA營銷副總裁三個月時間的沈明均接替其職務走馬上任;戰略層面,6月7日,長安與PSA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擬定雙方股東增資36億元,加速DS品牌在華髮展。

更意想不到的是,6月10日,DS官方放出一項“不分品牌,原價置換”的營銷活動,其規則是隻要客戶的車開票價在10萬元以內、行駛年限不超過三年並且車輛無重大事故,DS經銷商將按原價將客戶的舊車進行回收,客戶再補足差價就可以提取任意一款DS車型。“大的政策不變,只是每個區域具體政策還不同,對車的年限規定有點細微的差別。”DS品牌公關總監李岷雪解釋道。

進入中國市場已經五年,但DS在前兩年的發展進入了困境之中。5月長安標緻雪鐵龍(即長安PSA)產量為45輛,相比去年同期的1602輛同比暴跌97.19%;銷量為496輛,相比去年同期的1197輛同比暴跌58.56%。今年前5個月長安PSA累計銷量為2630輛,相比去年同期的7692輛同比暴跌65.81%。

今年年初長安PSA將DS的年銷量目標定為2萬輛,比2016年總銷1.6萬輛高出0.4萬輛,提升25%,這被業內認為是一個相對務實的目標。但如果照目前的節奏發展下去,今年DS兩萬輛的目標也很有落空的可能。正是如此狀況迫使長安PSA連番使出大招應付,而背水一戰的DS能否迎來轉機?

原價置換背後

在2015-2016年連續兩年沒能完成既定目標,銷量跌至一萬餘輛,也被擠出豪華車前十陣營的種種不利形勢下,DS進入2017年便掀起連番自救。在今年初舉行的媒體交流會上,長安PSA宣佈DS品牌進入2.0時代,將通過新產品、新營銷、股東加強合作等手段推動品牌發展,力爭讓其年銷量重新站上2萬臺。

此後DS的營銷熱度迅速升溫。不光是DS6作為熱門電視劇《歡樂頌2》中新晉人氣男星王凱的“男神座駕”而備受關注,更有DS7 CROSS-BACK藉著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在總統就職典禮時的“總統座駕”而風光了一把。但這些營銷活動並沒有對拉動DS的在華銷量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DS推出的“原件置換”的活動也已經在DS全國4S店迅速推行,但各地的規定不盡相同。

比如在北京市場,客戶用來置換的舊車開票價若略高於10萬元也可以享有政策,而在安徽、重慶等地,客戶擁有車型必須是合資品牌。活動有效期也不同,重慶、安徽顯示是6-8月,北京的經銷商則表示是6月和7月兩個月。但這幾家店都表示,該活動不能與店內其他優惠方式同時享受。

對此長安PSA內部的一位發言人告訴記者:“這項促銷政策是由DS官方提出來的,但是具體實施將由各個大區根據自身的情況去制定不同的策略。”而據經銷商反饋,確實有消費者看到“原價回收”的字眼後表示已經“心動”,因為使用了幾年的舊車,去任何地方估值都不會照原價回收。

但也有人認為原價置換可能效果甚微,並且有負面效果。因為目前DS車型沒有任何一款車的售價低於10萬元,加之該政策不能與現有優惠同時享用,所以客戶必然要補齊差價,而對應的價格是DS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也就是說DS經銷商將已有的終端優惠挪到了補齊差價上,消費者能獲得的優惠並不多。這對DS來說,也能將原價置換的損失降到最低。

國內一位汽車流通領域的人士表示:“'原價置換'有利有弊,好處是從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原價回收的誘惑力很大,在短期內能夠幫助品牌刺激銷量。弊端在於置換本質上是一種消費升級形式,企業在拉攏低一層次的消費者也可能會傷及品牌形象。”

有其他汽車品牌人士認為,10萬元級別的車主並非DS潛在客戶。實際上,原價置換在業內也並非新鮮事。此前奔馳、寶馬、奧迪等主流豪華品牌也曾採用過,但是多數豪華品牌瞄準的對象是價格20萬元左右的合資車主,遠高於DS的10萬元標準,並且往往只針對某一款車型,而DS則是針對全系車型。

毫無疑問的是,解決DS目前的困境需要徹底的改變。而業內多數分析認為,DS品牌發展不順有多方面原因,包括但不限於兩年前的高層人事動盪、激進發展策略、中法股東合作分歧、品牌定位不明、產品力缺乏、銷售網絡佈局緩慢等等。

這些長安PSA正在逐一排解。早在三個月前沈明均擔任長安PSA營銷副總裁時,原DS品牌總監普華傑便返回法國,這一人事變動被業內視為中方掌控長安PSA銷售的重要一步,而隨著沈明均晉升為長安PSA副總裁,意味著中方對DS的營銷話語權更進一步。

今年前五個月,廠家也為減緩經銷商庫存而主動放棄生產,在他們看來,進一步考慮經銷商的實際問題更重要。這也是導致今年前5個月DS產銷量暴跌的原因。

長安PSA“擴容”

而從長安PSA公司層面看,在產能閒置、業績虧損的難題下,長安PSA股東雙方是繼續投入DS還是將其逐步淡化,將是影響這個品牌在中國發展的關鍵。目前。股東層面的關係也一直在一個微妙關係之中。隨著2014年東風入股PSA成為其三大股東之一,對長安與PSA的合作也產生了影響。

最直接的因素是,由於DS經銷商退網時有發生,造成部分城市的DS經銷商數量不足,車主售後維修保養只能掛靠在東風雪鐵龍4S店,這損害了DS作為一個獨立品牌的完整形象。

而去年年底,坊間曾流傳出“PSA或考慮將DS轉讓給神龍汽車經營的消息”。彼時長安PSA銷售公司將總部從上海搬遷至深圳,業內曾認為DS正在施行“收縮”戰略。

而對於長安來說,今年長安又與福特旗下的高端品牌林肯達成了合資協議,擬定將在2019年國產。長安此前引入DS的很大原因是它旗下沒有豪華品牌,如今擁有DS和林肯兩個豪華品牌後,長安會不會將重點轉移?從目前來看,年銷量直逼5萬的林肯在華髮展的態勢要遠遠優於DS。

不過,6月7日長安汽車和PSA簽署深化合作戰略協議,反駁了長安PSA放手DS的猜測。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態“堅定不移地推動DS品牌發展”,算是對以上猜測的某種迴應。

對於PSA而言,在東風成為其大股東之後,它曾計劃與東風共推PSA在亞太區業務的發展,並由神龍汽車主導,但幾年過去此舉並沒有實質性進展。近來PSA又在對馬來西亞寶騰汽車的收購中敗給吉利,意味著其拓展亞太區業務的步伐受阻,這些都讓PSA再次將希望寄託在長安身上。

根據長安與PSA的深化合作內容,DS將從2018年開始每年投入一款新車,並發展DS的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技術,還要在深圳設立DS品牌的中國及亞太區域總部,向亞太區域出口產品。這些計劃無疑為DS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長安和PSA簽署深化合作協議的一些細節仍值得探討。據記者瞭解,雙方曾計劃在4月上海車展前夕進行深化合作,但是由於一些細節問題未敲定從而推遲到了6月。“細節問題是關於長安PSA長遠發展的問題。”上述長安PSA發言人表示,但其未透露具體是哪些細節。

從現有合作內容看,為提升產能利用率、強化運營,雙方股東計劃增資36億,短期內在深圳工廠生產更多的SUV及轎車產品。根據協議,雙方決定在整車平臺聯合開發,在新能源汽車、傳統動力、智能互聯、海外合作等領域加強合作。此外,雙方還將落實在輕型商用車和皮卡領域的合作。

記者發現,發展輕型商用車是2011年長安PSA成立之初便確立的內容,只不過隨著2012年長安汽車從其股東中國長安手中收購長安PSA50%股份後,雙方決定引入DS品牌。現在,輕型商用車和皮卡項目重啟,它們將如何與豪華品牌DS共存,值得關注。目前,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此舉已經意味著DS品牌不再是長安PSA的全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