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古浪 廣播 不完美媽媽 梭梭 農民 寒露 甘肅 誰人 武威市廣播電視臺 2019-05-30

“時代楷模”——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事蹟報告會上,市廣播電視臺主任播音員、製片人袁潔以《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為題,分別從綠色承諾、使命責任、接續奮鬥、青春抉擇、記者見證等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講述了“時代楷模”——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的感人事蹟。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袁潔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從業以來,一直行走在家鄉的熱土上,用真情記錄著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她曾三次走進八步沙、瞭解八步沙、探尋八步沙。被八步沙人的堅守所震撼,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人與沙的動人故事,唱響了綠色發展、永續發展的時代壯歌!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 1999年秋天,我第一次走進了八步沙。在此之前,我早就聽說了六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在那裡堅持不懈治沙造林的故事。甘肅省綠化委、省林業廳和古浪縣委、縣政府還為他們勒石樹碑,發出了向八步沙六老漢學習的號召。”


帶著好奇,袁潔來到了八步沙。她沒有見到沒有想象中的風沙迷茫,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林草相間的綠色林地。採訪中,我見到了六位老人中健在的張潤元和程海兩位老人。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憨厚的笑容和樸素的語言。年近花甲的張潤元身體健壯,精神矍鑠。我問他,這麼大的一片林子,你們是怎麼種出來的?張潤元說,我們的林子是用一把炒麵一碗涼水“吃”出來的,那一棵棵綠樹是用老漢們的命換來的!

在採訪過程中,張潤元老人帶著袁潔走在沙漠裡,深一腳,淺一腳。不一會兒,鞋子裡就灌滿了沙子。他說,進沙漠難,在沙漠裡植樹更難。那時候條件艱苦,一趟趟拉苗,一桶桶澆水,只能驢馱人扛。望著剛剛栽下卻被風吹得連根拔起的樹苗苗,他們就像守著不幸夭折的孩子一樣,難過得傷心流淚。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為了管護這些好不容易長成的樹苗,他們在沙漠裡常常徒步40裡,來回巡護。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守著八步沙!就這樣,六老漢默默地奮戰在荒漠上,幾十年如一日,晨迎寒露晚披霞,臥雪爬冰幾忘家。他們以不畏艱難、拼搏奮鬥的精神,種下了一棵棵綠色的希望。”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當時,一看到茁壯成長的苗木,張潤元老人就激動不已,不住地提起已經去世的四位老人,眼裡噙滿了淚水。他說,四位倔強的老哥哥,都是苦死的。曾經,賀發林老人抱著碗口粗的大樹喜極而泣,老淚縱橫。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已是肝硬化晚期的他,幾次昏迷在沙窩裡。臨終時,還強忍著疼痛,要到八步沙看上最後一眼。積勞成疾的石滿老人臨終時叮囑後人,就把我葬在八步沙吧,讓我一直看著這片林子!六老漢,八步沙,竟是這樣的生死相戀。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2008年,正值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市廣播電視臺記者袁潔第二次走進了八步沙。如果說,九年前來過的八步沙,綠樹點綴在荒漠上,黃色還是大地的基調。今天,八步沙已經變成了蔥蘢的林海、鮮豔的花海。綠色,成了這片土地的主色調。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陸續接過了父輩們的接力棒。當初不願來、來了捨不得走的郭萬剛已成為八步沙林場的場長。他講述著自己從國家職工到到民間治沙人的矛盾抉擇,講述著林場在他們手中起死回生的艱難轉型,講述著淚別父輩接續奮戰的生死約定。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他們戰勝了荒漠,也戰勝了自我。其間的酸甜苦辣,誰人可解?誰人可懂?但是,六兄弟知道,只要向著陽光走,只要心中充滿綠色,日子就一定會好起來!這次的採訪,我踏著八步沙人的足跡,從八步沙走向了黑崗沙。那裡,是八步沙六兄弟新開闢的治沙戰場。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走進孤零零的護林站,我見到了石滿老人的兒子石銀山。在與風沙搏鬥最艱苦的日子裡,石銀山就像一株梭梭,把根深深地扎進了大漠裡。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他白天跑前跑後,壓沙植樹,夜晚就睡在護林站守護樹木。他說,我啥苦都不怕,就怕沙窩裡的夜。最難以忍受的,是漫漫長夜的孤獨和寂寞。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待在沙窩裡,心裡急啊。石銀山說,老一代人的條件那麼艱苦,都堅持了下來。我們又怎能輕言放棄?”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堅守是八步沙人的信念和品格。隨著採訪的深入,記者袁潔又看到了八步沙人的另一種精神——創新。在郭萬剛看來,林場要發展,就不能守攤子。隨著治沙腳步的不斷延伸,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開始大膽探索,蹚出了一條農林結合的發展新路子和入股分紅的管理新模式。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對於這樣的探索,郭萬剛很有底氣。他說,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生態建設,還實施了那麼多生態恢復項目。我們相信,防沙治沙的政策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的辛苦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沙棗花棒苗健壯,破土已聞漠花香。”這是一個普通農民郭萬剛寫出的優美詩句。在郭萬剛的身上,有著第二代治沙人矢志不渝、改革創新的力量。

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 袁潔:“站在高高的沙樑上,郭萬剛對我說,當年我埋怨父親,天下這麼多的沙子,我們能治過來嗎?但今天,我卻要說,黃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八步沙人的治沙故事再一次感動隴原,感動中國。2018年初冬時節,我第三次走進八步沙。這一次,我驚喜地發現,八步沙新時代的治沙人,已經走上了科學治沙、綠色發展的新徵程。昔日寸草不生的黃沙灘,變成了增收致富的金窩窩。”


袁潔:寫在大漠上的壯美詩篇


三十八年如風而過,一片綠洲已經茁壯。那是生命的頑強,那是不滅的希望!今天,在廣袤的大地上,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畫卷正鋪展開來。作為荒漠變綠洲的接續奮鬥者——八步沙人,正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在大漠黃沙間譜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壯美詩篇!

記者 黨延晶 何成裕

來源:武威市廣播電視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