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貴州】水城縣坪寨鄉有位浦醫生:願成為鄉親們身邊的“120”

貴州 不完美媽媽 六盤水 六盤水發佈 2019-05-01

在水城縣坪寨鄉,有著一位被人們所熟知的鄉村醫生。今天的故事,圍繞他開始。

1992年,22歲的浦仕潮考入當時的水城縣衛生院,在經過了一年的學習期、一年的實習期之後,他在老家---水城縣陡箐鎮阿佐村成為了一名“半農半醫”的鄉村“赤腳醫生”。


【今貴州】水城縣坪寨鄉有位浦醫生:願成為鄉親們身邊的“120”


走村竄戶的浦仕潮


說起當初為什麼學醫,浦醫生的回答或許跟很多人一樣---母親身體不好,每次看到前輩們通過醫術讓她好起來,就覺得很神奇,也因此埋下了治病救人、服務鄉親的理想。

“我還記得第一天上班,因為興奮,前一天遲遲無法入睡,就起來把放在床頭的醫療箱擦了又擦,把藥品整理再整理。第二天,天一亮,簡單洗漱、早餐之後,我略微顫抖著雙手,將白大褂穿在了身上,推開門,開啟了我的行醫之路。”



【今貴州】水城縣坪寨鄉有位浦醫生:願成為鄉親們身邊的“120”


浦仕潮工作的坪寨鄉衛生院


那時候的阿佐村,還沒有水泥裡,不足一米寬的毛毛路算是最好的,很多時侯,他都需要在羊腸小道中穿行,甚至手腳並用的攀爬,每天至少要走15公里的山路,一年穿壞四五雙鞋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2000年,浦仕潮參加市裡的統一招考,進入六盤水市衛校學習。在揹著包袱出門之前,他特意去到了石頭寨村一位65歲的老人家裡。

因為交通不便,百姓看病很難,所以他的看診不僅僅侷限在阿佐村,還包括附近的兩個村,石頭寨便是其中之一。



【今貴州】水城縣坪寨鄉有位浦醫生:願成為鄉親們身邊的“120”


浦仕潮叮囑患者家屬按時給患者服藥


“在我認識這位老人的時侯,她的老伴已經去世,兒子也因為意外過世了,女兒遠嫁,只留她一人在家徒四壁的破舊房屋之中。”

老人患有支氣管炎,天氣一變,就很容易犯病。所以每次去石頭寨,不管她是否叫人帶話來讓浦醫生去診治,他都會順路去看看,送一些常用藥。

“老人,我要去水城讀書了,以後只能放假過來給你們看病了。你要多注意身體,天冷的時侯不要到處走、不要摸冷水,記得按時吃藥。”這樣的叮囑,浦醫生總是不厭其煩的對老人說道。

“你真是比我的親人還親,”家境窘迫的老人想要拿出點什麼招待他,但是有心無力,只能在遞上一杯水後,緊緊握著浦醫生的手,聲淚俱下。

2003年,衛校畢業的他被分配到坪寨鄉箐馬村。常年在山間行走,很容易遇上些磕磕碰碰的事。

“有一年的汛期,我剛從百姓家看診出來,就下起了大雨。本想找個地方避一避,卻因為著急趕去下一戶老鄉家裡而放棄了。可誰想到,在去的路上就差點出事。”

當時,他正行走在一個山凹處,頭頂便是萬噸巨石。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突然聽到了一絲異樣。

“就在我還未反應過來的時侯,一塊大石從頭頂飛下,落到了離我不遠處的草叢間,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此時的我,已經被嚇得丟掉了手中的雨傘,後背緊貼這山壁,半天緩不過神來。”


【今貴州】水城縣坪寨鄉有位浦醫生:願成為鄉親們身邊的“120”


浦仕潮給村民測量血壓

然而,人不總是這麼幸運。

說起那次意外,浦仕潮顯得很坦然:“又有一次,一位患者家屬接我去看診,因為雨天路滑,騎著的摩托車發生了側翻,我和胸前抱著的醫療箱重重的摔在了泥巴地裡。好不容易爬起來之後,卻發現我的腰伸不直了。後來經過市裡醫生的診治,原來是扭傷了腰大肌,需要臥床休養。“

在家休息的那一個月,每天都有好幾通電話打來請他看診,問他怎麼不在村裡的衛生室,在得知他受傷之後,還組織了村民代表來看他。

“那一刻,我覺得,值了!“

2014年,浦仕潮從箐馬村調到了鄉衛生院,一些村民們落淚了。

“浦醫生,你要是走了,以後我們有個三病兩痛,怎麼辦?”

“老人,這是我的手機號碼。以後,不管颳風下雨還是深更半夜,你隨時可以給我打電話,我就來給你們看病。”

如今,因為需要在衛生院坐診,上門問診的頻率也減少了一些,但浦醫生仍然保留了一變天,就去一些需要重點關注的“老患者”家裡看診的習慣,不為別的,只為實現自己曾經的治病救人、服務鄉親的理想。


【今貴州】水城縣坪寨鄉有位浦醫生:願成為鄉親們身邊的“120”


浦仕潮給記者展示他的醫療箱


記者手記:

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採訪中,記者和浦仕潮的對話多次中斷,要麼是遇上了到衛生院來,點名要他看診的患者;要麼就是打電話來諮詢的村民,他都像對記者講述一樣,語速平緩、吐字清楚的一一解答。

在一同進村看診的路上,幾乎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會跟浦仕潮打招呼,一句“浦醫生,又去看診啦!”自然而親切。

“醫者父母心”,這位外來人浦仕潮,用自己的一計計良藥、一聲聲叮囑,與患者成為了一家,如同一趟隨叫隨到的“120”救護車,讓曾經的諾言與理想,成為工作的日常點滴。

(來源:今貴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