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無論是在正史還是演義小說中,關羽都是驕傲的,除了劉備,似乎任何人都不放他的眼裡。但是我們細看後漢三國史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關羽其實是很孤獨的,他一生最尊敬並想結交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還有一個居然想置他於死地。所以我們可以說關羽是一位悲情英雄,在宏圖霸業面前,關羽的義薄雲天,其實也是一個短板,這個短板註定關羽難以善終。

很多人都說關羽驕傲,其根據就是關羽曾經跟諸葛亮爭寵,跟馬超黃忠不合,拒絕孫權替子求婚,破壞了孫劉聯盟。但是我們細分析之下,就會發現關羽不是驕傲而是正直,眼裡不揉沙子的他,做出的事情自然跟梟雄劉備和智囊諸葛亮有所不同。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即使關羽不是熟讀春秋和孫子兵法的萬人敵,也會一眼看出孫權的聯姻請求包藏禍心:孫權是一方勢力之主,跟他對等的是曹操和劉備,如果孫權聯姻,應該跟曹操和劉備商量。

孫權這廝慣於把別人架到火上去烤,他提出跟關羽做親家,實際是一種挑撥離間,等於把關羽當做“一方霸主”來“平等相交”。這個消息傳到劉備的大耳朵裡,要是一點都不反感,那劉備就比阿斗還痴呆了。

被架到火上烤的關羽有苦難言,只好表現出氣急敗壞的高傲:“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如果關羽欣然許婚,就中了孫權的圈套;如果關羽婉言辭謝,又會被認為立場不堅定。所以關羽只能用近乎粗野的無禮(關羽並非沒有涵養,否則曹操也不會那麼敬重他)言行來讓孫權死心,也讓劉備放心。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至於關羽要跟馬超比試(實際是決鬥),是因為歷史事實是馬超抗死了親爹和兩個弟弟,而不是替父親馬騰報仇才起兵抗曹——《三國演義》把馬超反叛和馬騰之死的因果關係顛倒了。

關羽自然知道馬超是個坑爹的逆子,這樣的人即使是在曹操那裡也活不成——殺孔融,罪名為不孝。不管這罪名是否是強加的,都可見包括曹操在內的漢朝帝王將相,都很看重傳統的孝道,不孝之子是可殺不可饒的。

關羽不肯“與老卒為伍”,當然不是為自己爭權奪利,因為他是“董督荊州事”的假節鉞前將軍,在劉備陣營,可以說是二號實權人物。他之所以發毛,很可能是因為劉備為了平衡各方勢力,有點用人積薪後來居上的意思:魏延搶了張飛心儀的位置,在入川之戰連下兩城(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在漢中之戰空營計殺出虎威將軍美名、一身是膽的趙雲趙子龍,未得到實質升賞(雜號翊軍將軍遠低於魏延的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至於關羽跟諸葛亮的關係,也遠不像某些電視劇裡演的那樣(關羽張飛氣哭諸葛亮,也只有劉三刀的製造者能想得出來)。事實上關羽是極其尊重諸葛亮的,並且也是真拿諸葛亮當朋友看待的。

關羽曾經對諸葛亮有所不滿,這是事實,但是經劉備做思想工作之後,顧全大局的關羽張飛已經跟諸葛亮消除了隔閡(羽飛乃止)。而且關羽想找逆子馬超的麻煩,事先是跟諸葛亮商量了的:“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回信表揚了關羽,結果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八個字道出了關羽對諸葛亮的尊重和親近,甚至可以說在關羽眼中,諸葛亮亦師亦友。但是我們看這段記載,怎麼好像是諸葛亮把關羽忽悠了?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陳壽說關羽“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評語未必準確——對坐而論道的迂腐士大夫,關羽是藐視蔑視的,但是對真有能力的諸葛亮徐庶龐統,文武雙全的關羽是打心眼裡認可並想傾心結納的——如果時間允許,關羽一定是十分願意與諸葛亮唱一出將相和的。

諸葛亮忽悠關羽,是從大局著眼。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為了成就大業,是非觀念必須暫且放在一邊(參見曹操《求賢令》),在劉備和諸葛亮眼裡,馬超這個不孝之子可用而且必須重用,在關羽眼裡,馬超所作所為屬於天人公憤死有餘辜。在當時的情況下,諸葛亮只能和稀泥(曹操也曾在陳群郭嘉之間和稀泥)。所以深諳“水至清則無魚”的諸葛亮忽悠關羽沒錯,眼裡不揉沙子的關羽被忽悠也不是真蠢,只是兩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陰謀論者說關羽之死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坐視不救,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其實即使是小人,也不會真的認為劉備和諸葛亮會自斷臂膀害關羽並搭上戰略要地荊州的。陰謀論往往是故作驚人之語,忽悠極少數的一些心理陰暗者而已。

劉備和諸葛亮不會坑害關羽,但是另外兩個“朋友”卻真的把關羽坑得挺慘:一個把關羽私下裡的話出賣給曹操,另一個則直接想要關羽性命。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出賣關羽的那個“朋友”,自然是張遼張文遠。但是張遼出賣關羽的行為,我們居然不能說是錯誤的。

關羽還沒斬顏良之前,就已經很重視關羽了。但是以曹操的雄才偉略明察秋毫,自然知道關羽的“投降”只是權宜之計:“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

狐疑的曹操派張遼去套關羽的話,而關羽並沒有在朋友面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張遼轉過頭就把關羽賣了:“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據說張遼在出賣關羽之前也曾有過心裡鬥爭:“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正史中關羽並沒有護送二位嫂子過五關斬六將(甘夫人一直在劉備身邊,糜夫人被曹軍俘虜後不知所蹤),他是隻身逃歸劉備,雖然路途沒有千里之遙,但“走單騎”的說法是準確的。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張遼出賣了關羽,而且出賣之前已經想過關羽可能因此被殺,而且也是承認他跟關羽是兄弟關係的。就像我們不能說諸葛亮忽悠關羽是錯誤的一樣,我們也不能指責張遼出賣兄弟關羽——兩個人陣營不同,立場不一致,先公後私,不失大丈夫本色。

張遼出賣關羽,遇到的是大度的曹操,所以曹操與關羽的交往成為千古美談(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

關羽在曹營的另一個好朋友,做得比張遼還絕——他直接就是想要關羽的性命,而且是重金懸賞關羽的首級。

這個想要關羽性命的朋友姓徐名晃字公明,也是曹操“五子良將”中的老五,據《三國志·張樂於張徐》記載:“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太祖(曹操)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由此可見,關羽兵敗襄樊,徐晃“居功至偉”。

在徐晃擊敗關羽之前,還發生了一個戰場插曲:“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蜀記》”

關羽最尊敬的三個朋友:一個忽悠他一個出賣他,一個要置他於死地

​關羽之所以“驚怖”,當然不是怕死,而且徐晃也未必有本事擊殺關羽,與其說關羽是驚怖,還不如說是心如刀絞——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什麼都可以凌駕於友情之上嗎?

在千金懸賞要殺死關羽這件事上,我們當然不能說徐晃做得不對,因為兩軍交戰,舉手無情,這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如果徐晃放水,那就是對曹操的背叛,他的下場不會比鴻門宴上的項伯好,反而可能做了被殺的丁公或曹無傷。

但是關羽肯定是又驚又怒的:盟友孫權背後捅刀,劉封孟達見死不救,糜芳傅士仁變節投敵,現在老大哥徐晃又想取我項上人頭,這個世界上,可以當做朋友的,還有誰?還有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