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關羽 于禁 樂進 淩統 史憶 2017-06-24

承接上篇《三國名將之死,姜維死後被剖屍,發現姜維的膽如斗大》已經介紹了曹仁,姜維和李典,你有什麼想說的?

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天的主角:

于禁:投降關羽後羞愧而死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關羽敗亡後,于禁從荊州獲釋到了吳國。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遣還於禁回魏,同年去世,諡曰厲侯,有一子於圭。

晚節不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樊城,于禁與龐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時大雨連綿,漢水暴漲,七軍都被大水淹沒。于禁和眾將登高坡望水,沒有可以迴避的地方,關羽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隨即投降,被關押在荊州江陵。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龐德大罵關羽而寧死不降,龐德向關羽說:"豎子,什麼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振天下。你們的劉備只是庸才而已,豈能敵魏王啊!我寧肯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逐為關羽處斬。曹操得知後,哀嘆良久,說:"于禁跟從我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

羞愧而死

呂蒙攻破江陵後,于禁從荊州獲釋而到了東吳,有次和孫權同騎馬出行。虞翻見二人並排十分不滿,大罵于禁只是俘虜,沒有資格與孫權並排;更手持馬鞭要鞭撻于禁,孫權立刻喝止。隨後孫權在樓船與群臣宴飲,于禁聽到演樂曲時傷心流淚,虞翻又指于禁是裝可憐。 于禁雖為他所惡,但猶讚歎其忠義。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遣于禁回魏國。于禁回魏後,卻遭受其他人的嘲笑。當時于禁的鬍鬚和頭髮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對於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諡號是厲侯。

樂進:自然死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國(今山東莘縣)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從擊袁紹於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羽、蘇飛等人,擊退其眾,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

後來從曹操徵孫權,假進節。曹操回師後,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於合肥。又以樂進數有軍功,遷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諡曰威侯。後世將其與張遼、張郃、于禁、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樂進逝世,諡曰威侯。其子樂綝嗣任。樂綝性格果毅,有乃父之風,官至揚州刺史。後諸葛誕造反,掩襲殺樂綝,朝廷下詔悼惜,追贈衛尉,諡曰愍侯。其子樂肇嗣任。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樂進從祀於曹操廟庭。

歷史評價

樂進容貌短小,作戰勇猛,因膽烈跟隨曹操,多次有先登之功。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淩統:病死

淩統(189 - 237),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東吳驍將,破賊校尉凌操之子。其父隨孫權征討黃祖時中流矢而死,年僅十五歲的淩統繼承父親的旗幟統帥兵馬,後來孫權再次征討黃祖時,淩統擔任前鋒,大獲全勝。後又與周瑜在攻打曹仁之戰中反敗為勝,解救了甘寧。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淩統和甘寧的故事,廣為後人所稱道。從剛開始的睚呲以對,到後來的戰場兄弟,顯示了淩統明辯事理的一面。

淩統為人親賢納士,輕財重義,又愛士卒,深受士卒愛戴。後來張遼圍困孫權,淩統捨身救主,受了重傷。可惜他英年早逝,孫權悲痛不已,飯量都減少了很多,他的後代受到優待,孫權還專門請人為他寫墓誌銘。

雖然史書記載淩統死時四十九歲,但有更多的論據傾向於淩統只活了不到三十歲的觀點。列出來供參考。

《建康實錄》:“統為人性好接物,親賢愛士,輕財重義,有國士風。年二十九歲卒。”

《三國志駱統傳》:“及淩統死,復領其兵...以隨陸遜破蜀軍於宜都,遷偏將軍...年三十六,黃武七年(228年)卒。”

三國名將之死,他投降關羽後成為人生中的汙點,羞愧而死

《三國志校誤》的作者陳景雲認為:“從往合肥往當作徵卒年四十九,案統父操以漢建安八年從徵黃祖戰沒,統時年十五及十一年即預討麻屯之?後至四十九而卒,則吳之赤烏中也。統自攝領父兵屢立戰功為時名將,若赤烏中尚在,則從徵合肥還二十年間,統之宣力戎行多矣何更無功可錄乎。據駱統傳淩統死復領其兵在隨陸遜破蜀軍之前,然則統之年當在三十左右本傳所云乃傳錄之誤。”

《三國志集解》的作者盧弼也傾向於陳景雲的觀點。

故02年嶽簏書社《三國志》修正版:“事畢當出,會病卒,時年二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

《永樂大典》收錄了《吳志》:“淩統病卒,時年二十九。”

《諸史拾遺》的作者錢大昕認為:“計統之年,殆未逾三十。”


這就是今天的三國名將之死,你有什麼想說的?

三國名將之死到此告一段落,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小編:小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