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米”'

""廣州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米”

白雲區望崗經濟聯社監察站

大洋網訊 一名股東因條件不符被取消了登峰公司董事會參選資格,村集體所有象崗山地塊租賃不合理延期被叫停……廣州市越秀區登峰街登峰社區監察站掛牌4個多月以來,緊盯基層公職人員日常履職,向公權力任性說不。一時間,登峰社區監察站成為街坊們愛上門說話、村(社)幹部有所畏的地方,推動了登峰社區治理這個“老大難”問題逐步走上正軌。

這是廣州市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的一個實踐縮影。去年底,廣州各區完成派出鎮(街)監察組掛牌。同時,選取越秀、海珠、白雲、增城等四個區開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試點。今年2月,試點工作基本完成,並向全市推開。截至6月,廣州各區2821個村(社)監察站已全部掛牌,人員基本到位,在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社區治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個個村(社)監察站:

打通基層監督“最後一米”

20世紀90年代,登峰村是廣州經濟最富裕的村之一。去年,登峰經濟聯社總收入1.1億元,經濟體量大。登峰街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盧豔芬直言,與廣州眾多城中村一樣,富裕起來後,村集體手中的土地物業資產越來越值錢,也越來越難監管。不少矛盾就集中於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使用管理問題,且容易滋生腐敗,有時候還會引發矛盾,群眾意見很大。

“改革試點前,對於經濟聯社中的非黨員公職人員、非黨員村幹部基本無力約束,只要他們不違法,就管不到。”盧豔芬表示。

除了城中村,城市社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由於基層監督盲區的存在,給了一些履行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可乘之機。2018年,海珠區紀委監委僅社區居委會相關案件就查辦了8起,比如其中一起就是社區居委會人員侵佔“三無”老人津補貼6萬元的案例,“這些錢對老人來說是生活託底的救命錢,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海珠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有專家認為,當下村(社)履職呈行政化趨勢。少數職能部門和鎮(街)向村(社)下放計生、勞保、醫保、民政、衛生等便民服務事務性工作,無形中賦予了村(社)幹部更多的權力。特別是村(社)幹部掌握了大量“三資”初始分配權、具體事務話語權和決定權後,成為滋生“微腐敗”的重災區。

監察站的成立有效覆蓋了這些監督盲區。廣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認為,推動監察職能向鎮(街)、村(社)延伸,有利於克服上級監督滯後和乏力的問題,同時發揮“從上到下監督”的組織優勢和“貼身監督”的天然優勢,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

擴大監督對象覆蓋面:

村集體所屬公司管理層納入監督

增城區新塘鎮東華村監察站位於村內繁華道路旁,唯一的大門直接開向街面。新塘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賴國輝解釋說:“如此設置,主要考慮有兩個方面,一是監察站不與村委會在一起,監察站的獨立性可消除群眾反映問題的顧慮;二是選址位於村中心位置的村廣場旁,人流比較密集,方便群眾上門反映問題。”

"廣州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米”

白雲區望崗經濟聯社監察站

大洋網訊 一名股東因條件不符被取消了登峰公司董事會參選資格,村集體所有象崗山地塊租賃不合理延期被叫停……廣州市越秀區登峰街登峰社區監察站掛牌4個多月以來,緊盯基層公職人員日常履職,向公權力任性說不。一時間,登峰社區監察站成為街坊們愛上門說話、村(社)幹部有所畏的地方,推動了登峰社區治理這個“老大難”問題逐步走上正軌。

這是廣州市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的一個實踐縮影。去年底,廣州各區完成派出鎮(街)監察組掛牌。同時,選取越秀、海珠、白雲、增城等四個區開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試點。今年2月,試點工作基本完成,並向全市推開。截至6月,廣州各區2821個村(社)監察站已全部掛牌,人員基本到位,在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社區治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個個村(社)監察站:

打通基層監督“最後一米”

20世紀90年代,登峰村是廣州經濟最富裕的村之一。去年,登峰經濟聯社總收入1.1億元,經濟體量大。登峰街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盧豔芬直言,與廣州眾多城中村一樣,富裕起來後,村集體手中的土地物業資產越來越值錢,也越來越難監管。不少矛盾就集中於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使用管理問題,且容易滋生腐敗,有時候還會引發矛盾,群眾意見很大。

“改革試點前,對於經濟聯社中的非黨員公職人員、非黨員村幹部基本無力約束,只要他們不違法,就管不到。”盧豔芬表示。

除了城中村,城市社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由於基層監督盲區的存在,給了一些履行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可乘之機。2018年,海珠區紀委監委僅社區居委會相關案件就查辦了8起,比如其中一起就是社區居委會人員侵佔“三無”老人津補貼6萬元的案例,“這些錢對老人來說是生活託底的救命錢,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海珠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有專家認為,當下村(社)履職呈行政化趨勢。少數職能部門和鎮(街)向村(社)下放計生、勞保、醫保、民政、衛生等便民服務事務性工作,無形中賦予了村(社)幹部更多的權力。特別是村(社)幹部掌握了大量“三資”初始分配權、具體事務話語權和決定權後,成為滋生“微腐敗”的重災區。

監察站的成立有效覆蓋了這些監督盲區。廣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認為,推動監察職能向鎮(街)、村(社)延伸,有利於克服上級監督滯後和乏力的問題,同時發揮“從上到下監督”的組織優勢和“貼身監督”的天然優勢,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

擴大監督對象覆蓋面:

村集體所屬公司管理層納入監督

增城區新塘鎮東華村監察站位於村內繁華道路旁,唯一的大門直接開向街面。新塘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賴國輝解釋說:“如此設置,主要考慮有兩個方面,一是監察站不與村委會在一起,監察站的獨立性可消除群眾反映問題的顧慮;二是選址位於村中心位置的村廣場旁,人流比較密集,方便群眾上門反映問題。”

廣州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米”

增城區東華村監察站

村(社)監察站要順利運轉起來,首先要搞清楚監察主體、監察對象,也就是“誰監督”“監督誰”的問題。據瞭解,東華村監察站由5人組成,站長羅秋媚是新塘鎮監察組一名在編幹部,具有大學本科學歷,擔任過大學生村官,參加過四輪區委巡察,具有一定的農村基層和紀檢監察工作經驗。2名專職監督員從鎮黨委和政府在職人員中選聘;兼職監督員從東華村黨支部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選聘。監督對象為村“兩委”幹部和村委發放工資的人員。

“這種組成模式既有利於鎮(街)監察組對村監察站領導的管理,也有利於發揮村級組織的積極性。”賴國輝說。

基於不同實際,其他區的試點工作也有新經驗。海珠區規定,經濟聯社監察站站長在全區正科級領導職務及一、二級主任科員黨員幹部中擇優選派,任期2年,任職期間不承擔派出單位工作。白雲區嘉禾街則通過新老結合、上下結合、外姓人與本地人結合的形式建起相對穩定的信息員隊伍,把監察站的觸角延伸到每個監督對象。

在監督對象方面,廣州四個試點區在實踐中形成了共識:既根據監察法,將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以及上級職能部門派駐(出)在村(社)行使公權力的人員納入監督範圍;也結合實際,將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所屬經濟聯社和經濟社等實體、社區服務站中從事管理的人員作為監督對象,實現了監督全覆蓋。以越秀區登峰社區為例,登峰集體經濟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如董事長、中層管理人員等也被納入監督範圍。

延伸監督觸角:

讓基層幹部感到監督就在身邊

怎樣才能讓監察站和監督員發揮作用?海珠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認為,首先要保證其知情權,具有了解“三重一大”等事項決策部署過程、列席會議、查閱資料的權利;其次要保證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深入群眾,開展巡查走訪;再次,要保證他們約談監督對象、瞭解情況的權利。

除了監督員入村訪戶,廣州多個試點村(社)還打造自己的監察APP和微信公眾號,讓基層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反映問題。比如,海珠區紀委監委開通“海珠微監察”,增城區東華村監察站開設“東華清風”APP,白雲區望崗經濟聯社開設“公權監督”微信欄目,群眾通過手機就可以投訴舉報身邊的違規違紀問題。

下沉到最基層村(社)的監督員,該將目光鎖定在哪裡?廣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認為,村(社)監督員工作的重點是監督而不是辦案,監督的重點是日常而不是某個時間節點。村(社)監督員要注重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下功夫、做文章。

村(社)監督員天然具有近距離、全天候、經常化監督的特點和優勢,要自覺把監督寓於被監督對象日常工作中,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督促公職人員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廣州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米”

白雲區望崗經濟聯社監察站

大洋網訊 一名股東因條件不符被取消了登峰公司董事會參選資格,村集體所有象崗山地塊租賃不合理延期被叫停……廣州市越秀區登峰街登峰社區監察站掛牌4個多月以來,緊盯基層公職人員日常履職,向公權力任性說不。一時間,登峰社區監察站成為街坊們愛上門說話、村(社)幹部有所畏的地方,推動了登峰社區治理這個“老大難”問題逐步走上正軌。

這是廣州市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的一個實踐縮影。去年底,廣州各區完成派出鎮(街)監察組掛牌。同時,選取越秀、海珠、白雲、增城等四個區開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試點。今年2月,試點工作基本完成,並向全市推開。截至6月,廣州各區2821個村(社)監察站已全部掛牌,人員基本到位,在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社區治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個個村(社)監察站:

打通基層監督“最後一米”

20世紀90年代,登峰村是廣州經濟最富裕的村之一。去年,登峰經濟聯社總收入1.1億元,經濟體量大。登峰街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盧豔芬直言,與廣州眾多城中村一樣,富裕起來後,村集體手中的土地物業資產越來越值錢,也越來越難監管。不少矛盾就集中於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使用管理問題,且容易滋生腐敗,有時候還會引發矛盾,群眾意見很大。

“改革試點前,對於經濟聯社中的非黨員公職人員、非黨員村幹部基本無力約束,只要他們不違法,就管不到。”盧豔芬表示。

除了城中村,城市社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由於基層監督盲區的存在,給了一些履行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可乘之機。2018年,海珠區紀委監委僅社區居委會相關案件就查辦了8起,比如其中一起就是社區居委會人員侵佔“三無”老人津補貼6萬元的案例,“這些錢對老人來說是生活託底的救命錢,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海珠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有專家認為,當下村(社)履職呈行政化趨勢。少數職能部門和鎮(街)向村(社)下放計生、勞保、醫保、民政、衛生等便民服務事務性工作,無形中賦予了村(社)幹部更多的權力。特別是村(社)幹部掌握了大量“三資”初始分配權、具體事務話語權和決定權後,成為滋生“微腐敗”的重災區。

監察站的成立有效覆蓋了這些監督盲區。廣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認為,推動監察職能向鎮(街)、村(社)延伸,有利於克服上級監督滯後和乏力的問題,同時發揮“從上到下監督”的組織優勢和“貼身監督”的天然優勢,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

擴大監督對象覆蓋面:

村集體所屬公司管理層納入監督

增城區新塘鎮東華村監察站位於村內繁華道路旁,唯一的大門直接開向街面。新塘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賴國輝解釋說:“如此設置,主要考慮有兩個方面,一是監察站不與村委會在一起,監察站的獨立性可消除群眾反映問題的顧慮;二是選址位於村中心位置的村廣場旁,人流比較密集,方便群眾上門反映問題。”

廣州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米”

增城區東華村監察站

村(社)監察站要順利運轉起來,首先要搞清楚監察主體、監察對象,也就是“誰監督”“監督誰”的問題。據瞭解,東華村監察站由5人組成,站長羅秋媚是新塘鎮監察組一名在編幹部,具有大學本科學歷,擔任過大學生村官,參加過四輪區委巡察,具有一定的農村基層和紀檢監察工作經驗。2名專職監督員從鎮黨委和政府在職人員中選聘;兼職監督員從東華村黨支部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選聘。監督對象為村“兩委”幹部和村委發放工資的人員。

“這種組成模式既有利於鎮(街)監察組對村監察站領導的管理,也有利於發揮村級組織的積極性。”賴國輝說。

基於不同實際,其他區的試點工作也有新經驗。海珠區規定,經濟聯社監察站站長在全區正科級領導職務及一、二級主任科員黨員幹部中擇優選派,任期2年,任職期間不承擔派出單位工作。白雲區嘉禾街則通過新老結合、上下結合、外姓人與本地人結合的形式建起相對穩定的信息員隊伍,把監察站的觸角延伸到每個監督對象。

在監督對象方面,廣州四個試點區在實踐中形成了共識:既根據監察法,將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以及上級職能部門派駐(出)在村(社)行使公權力的人員納入監督範圍;也結合實際,將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所屬經濟聯社和經濟社等實體、社區服務站中從事管理的人員作為監督對象,實現了監督全覆蓋。以越秀區登峰社區為例,登峰集體經濟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如董事長、中層管理人員等也被納入監督範圍。

延伸監督觸角:

讓基層幹部感到監督就在身邊

怎樣才能讓監察站和監督員發揮作用?海珠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認為,首先要保證其知情權,具有了解“三重一大”等事項決策部署過程、列席會議、查閱資料的權利;其次要保證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深入群眾,開展巡查走訪;再次,要保證他們約談監督對象、瞭解情況的權利。

除了監督員入村訪戶,廣州多個試點村(社)還打造自己的監察APP和微信公眾號,讓基層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反映問題。比如,海珠區紀委監委開通“海珠微監察”,增城區東華村監察站開設“東華清風”APP,白雲區望崗經濟聯社開設“公權監督”微信欄目,群眾通過手機就可以投訴舉報身邊的違規違紀問題。

下沉到最基層村(社)的監督員,該將目光鎖定在哪裡?廣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認為,村(社)監督員工作的重點是監督而不是辦案,監督的重點是日常而不是某個時間節點。村(社)監督員要注重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下功夫、做文章。

村(社)監督員天然具有近距離、全天候、經常化監督的特點和優勢,要自覺把監督寓於被監督對象日常工作中,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督促公職人員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廣州推動監察職能向村(社)延伸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米”

越秀區鹽運西社區監察站

小監察站大作為:

“揪”出基層公職人員不作為

違規出入境、私自開發收儲地塊、基層河長巡河記錄造假、隱瞞違法事實申請入黨……隨著廣州各區村(社)監察站全面運轉起來,部分監察站已發現有關問題,相應的鎮(街)派出監察組跟進作出調查處置,監察站的監督效果初步顯現。

“監察站成立後,監督員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可以說開局良好。”越秀區登峰社區監察站負責人舉例說,監察站掛牌成立幾天後,監督員就發現了問題:今年1月4日,在登峰公司董事會報名參選過程中,有7名股東報名參選。在資格審查過程中,監督員發現有1名股東因是繼承股東,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經向組織反映後,取消了該名股東的參選資格。

在白雲區望崗經濟聯社監察站,也發現了問題。該監察站一名信息員在第十二經濟合作社辦事時,發現該社會計員黎某去澳門旅遊了。身居“管錢”的重要崗位,本應在出境前向街道報告,怎麼會沒打招呼就離開?街道派出監察組立即向公安部門調取了黎某辦理出國(境)證件和出國(境)情況。

經查,黎某事先偷偷申請補辦了一張往來港澳通行證,且未按規定將通行證交街道統一保管。此後,黎某在未向街道申請出境的情況下擅自持證到澳門旅遊。對此,街道派出監察組對黎某進行了談話提醒,在望崗經濟聯社股東代表大會和全街進行通報,並責令其交回補辦的通行證。

對於村(社)監督員來說,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發現問題。海珠區南石頭街道紙北社區監察站就有一位細心的監督員,她的名字叫樑佩珊。她在翻閱社區每日巡河簡報中“盯”到了一個問題:廣紙湧一位基層河長上報的內容和圖片竟然與前期反饋的相同。經核查發現該河長當日並未巡查河湧。隨後,監察站對該河長及城管專幹實施了談話提醒,防止繼續出現不作為的情況。

激發監督熱情:

構建全民監督良好氛圍

作為基層監督“哨所”的監察站,在村(社)這個最小的基層治理單位中,正催生著觀念之變、風氣之變。

樑澤臻原來是海珠區沙園社區廣重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現在身份變成了該社區監察站站長。“過去同一個辦公室的老同事,現在都成了監督對象。換了崗位,要忠於職責,大膽地抹開面子去監督老同事。”樑澤臻坦言。

“試點一方面激發了老百姓的監督熱情,不僅讓大夥兒知道有說話的地方,而且說了還管用。另一方面,讓村社幹部知道背後有無數雙眼睛盯著,必須嚴於律己。”白雲區嘉禾街黨工委書記熊奇家說。

作為被監督對象,新塘鎮東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海橋表示:“有監察站看著村幹部做事,讓我們心中有戒。同時,有了監察站的監督,群眾對村幹部也更放心了,信任感更強了,我們的工作也會更好做。”

時任海珠區南石頭街道紀工委書記陳志堅表示,有了社區監察站後,無形中督促領著“公糧”的社區公職人員積極履職、廉潔奉公,“監督員們要勤監督、敢監督、善監督,讓整個社區形成一種監督氛圍。慢慢地,社區群眾對腐敗零容忍的態度就會越來越堅決,公職人員廉潔用權也會成為行為自覺。”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方晴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高鶴濤、莊小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