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藍皮書指出: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作用逐漸顯現

廣州 經濟 廣東 銀行 歷史 交通 澳門 深圳 中國發展網 2019-06-23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皮澤紅報道

6月19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了《廣州藍皮書:廣州城市國際化發展報告(2019)》。記者從該藍皮書的總報告中獲悉,近年來,廣州經濟實力穩步上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作用逐漸顯現。

1.地區生產總值穩定增長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州經濟發展取得驕人成績,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43.09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21503.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2017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是1978年的126倍。2018年,廣州市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22859.35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1990~2013年間連續24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兩位數增幅;2010年衝破1萬億元大關;近五年來每年邁上一個千億元臺階,2013~2017年分別超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1.8萬億元、1.9萬億元和2.1萬億元。若作為一個經濟體參與排位,參照世界銀行發佈的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榜單,廣州可排在世界各經濟體第38位。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四十年來,順應國家發展戰略部署,廣州市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從以工業為主導轉為以服務業為主導,從傳統工商城市發展成為現代創新城市。1978年廣州三次產業比重為11.67∶58.59∶29.74,到2018年三次產業比重為0.98∶27.27∶71.75,第三產業比重大幅提高,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2018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的比重為66.5%,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廣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啟動19個產業園區提質增效試點項目,92個項目獲評國家級綠色製造示範項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積極培育壯大新動能,出臺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點培育6個新支柱產業集群,獲批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其中智能裝備與機器人增長10.4%,新一代信息技術增長9.1%,軌道交通增長9%。廣州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加快釋放。

3.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就強調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規劃要求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廣州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研究制定規劃綱要實施意見系列文件,推動各重點領域工作取得實效。廣州加快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粵澳合作葡語系國家產業園等重大合作平臺,推進設立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商業銀行,建設國際金融島。廣州國際醫藥港與英慈醫療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在廣州國際醫藥港合作推出醫療商城,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醫療服務。廣州南沙區重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中國互聯網仲裁聯盟、灣區法商研究院、“一帶一路”服務機制南沙辦公室和“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南沙調解室5家國際化高端法律服務機構正式揭牌成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