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朝天區:“窮山”變“寶地”奔向“小康路”'

"

每天上萬人上山避暑,曾家山再次成為這個夏天的“網紅山”。平均海拔1400米,方圓586平方公里的曾家山,歷史上以“窮”聞名,近年大興“文旅經濟”“果蔬經濟”,“窮山”變“寶地”。

這正是廣元市朝天區70年發展的縮影。經過幾代朝天人的苦幹實幹,2018年朝天區實現脫貧摘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奔向“小康路”。


"

每天上萬人上山避暑,曾家山再次成為這個夏天的“網紅山”。平均海拔1400米,方圓586平方公里的曾家山,歷史上以“窮”聞名,近年大興“文旅經濟”“果蔬經濟”,“窮山”變“寶地”。

這正是廣元市朝天區70年發展的縮影。經過幾代朝天人的苦幹實幹,2018年朝天區實現脫貧摘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奔向“小康路”。


廣元市朝天區:“窮山”變“寶地”奔向“小康路”


朝天區蔬菜遠銷港澳

脫貧攻堅鑄就“小康基石”

說起生活的變化,朝天區李家鄉老林村村支書何其林的話很多,“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些年,家家戶戶種蔬菜,開上了小轎車,住上了小洋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群眾的感受從數字上看更直觀。數據顯示,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朝天區農民人均純收入82元,1989年建區時為239元,到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為10568元,2018年達到11620元。2013年、2015年朝天區分別被評為全省三農工作先進區,2015、2016、2018年被評為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區。

脫貧攻堅促進了收入倍增。朝天區作為川陝革命老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災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歷屆區委、區政府把扶貧工作列入“重中之重”。近年大力實施區域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兩輪驅動”戰略,前後派出數千人次幫扶幹部到村到戶蹲點扶貧。

特別是實施精準脫貧以來,全區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214個,確定區級領導幹部掛聯25個鄉鎮、106個區級部門(單位)幫扶結對到村,選派64名優秀幹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覆蓋全區所有行政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

2018年,是朝天區“脫貧摘帽年”。全區29個“行業扶貧方面軍”,以及25個脫貧攻堅“戰區”、214名“戰場指揮長”及5000餘名“作戰隊員”,走村入戶訪民情、田間地頭看產業、翻山越嶺問民生,鉚足幹勁,精準發力,堅決完成23個貧困村退出、4725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持續鞏固37個已退出貧困村、20535名貧困人口脫貧成果,剩餘4個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未脫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3.45%,降至2018年底的0.19%。

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朝天區通過脫貧攻堅,實現了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標,鑄就“小康基石”,夯實“高質量發展後勁”。

改革創新闖出“產業新局”

“朝天核桃滾全球”,很多人對這句話耳熟能詳,說的是朝天核桃聲名遠播,全球暢銷。

不過,朝天核桃雖然有上千年栽種歷史,真正成氣候卻是近20年的事。

看數據,1996年,朝天區核桃產量僅750噸,2018年達到4.3萬多噸,翻了近60倍,種植面積達到20餘萬畝,多年穩居“四川核桃第一縣”位次。

朝天核桃迅猛成長的背後,既有朝天區委區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執著,也有持續不斷注入的改革創新激情。

1997年,朝天區在全省縣區中率先成立核桃科研所,隨後牽手四川省林科院、川農大等科研單位,建成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省級專家服務基地,在全區逐步構建起了“區有研究所、鄉有服務站、村有技術員、戶有明白人”的四級技術服務網絡。2018年,“朝天核桃”區域品牌價值評估達15.82億元。

今年5月,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與廣元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聯手繪就朝天核桃現代林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未來3至5年,省市區三級聯動,共同把朝天核桃現代林業示範區建成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林業示範園區。計劃到2023年,年採收乾果10萬噸以上,年產值30億元以上。

改革創新,讓朝天核桃由弱變強。改革創新,也讓朝天藤椒“無中生有”。

朝天沒有種植藤椒的歷史,但朝天的土地卻適宜藤椒種植。

2012年,朝天區首先在羊木鎮、西北鄉示範試種,三年後,500畝藤椒成為一道別樣的“綠色圖景”。

更多人看到商機,當地政府從土地流轉、小額貸款等方面釋放“政策紅利”,鼓勵返鄉創業者、農業經營者介入,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朝天藤椒種植逐步擴散到22個鄉鎮51個行政村7000餘戶,其中1200餘戶貧困戶從中受益,今年藤椒總產量突破4500噸。預計到2021年,該區將發展藤椒基地5萬畝,帶動周邊縣區發展5萬畝,綜合產值超過10億元。

無中生有,人有我優,改革創新闖出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蠶桑及小水果、藤椒、魔芋、山葵等“5+ N”農業特色產業不斷走強;堅持念好“謀引管”三字經,“水(泥)—(黃)金—石(材)”三大支柱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建材、農產品及食品飲料加工、清潔能源、塑品製造、生物醫藥五大主導產業不斷優化提升,形成了“3+5”工業產業體系;“+旅遊”“+生態”“+文化”等模式不斷創新,2018年,接待遊客574.66萬人次,同比增長33.0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8億元,同比增長44.3%。


"

每天上萬人上山避暑,曾家山再次成為這個夏天的“網紅山”。平均海拔1400米,方圓586平方公里的曾家山,歷史上以“窮”聞名,近年大興“文旅經濟”“果蔬經濟”,“窮山”變“寶地”。

這正是廣元市朝天區70年發展的縮影。經過幾代朝天人的苦幹實幹,2018年朝天區實現脫貧摘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奔向“小康路”。


廣元市朝天區:“窮山”變“寶地”奔向“小康路”


朝天區蔬菜遠銷港澳

脫貧攻堅鑄就“小康基石”

說起生活的變化,朝天區李家鄉老林村村支書何其林的話很多,“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些年,家家戶戶種蔬菜,開上了小轎車,住上了小洋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群眾的感受從數字上看更直觀。數據顯示,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朝天區農民人均純收入82元,1989年建區時為239元,到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為10568元,2018年達到11620元。2013年、2015年朝天區分別被評為全省三農工作先進區,2015、2016、2018年被評為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區。

脫貧攻堅促進了收入倍增。朝天區作為川陝革命老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災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歷屆區委、區政府把扶貧工作列入“重中之重”。近年大力實施區域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兩輪驅動”戰略,前後派出數千人次幫扶幹部到村到戶蹲點扶貧。

特別是實施精準脫貧以來,全區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214個,確定區級領導幹部掛聯25個鄉鎮、106個區級部門(單位)幫扶結對到村,選派64名優秀幹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覆蓋全區所有行政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

2018年,是朝天區“脫貧摘帽年”。全區29個“行業扶貧方面軍”,以及25個脫貧攻堅“戰區”、214名“戰場指揮長”及5000餘名“作戰隊員”,走村入戶訪民情、田間地頭看產業、翻山越嶺問民生,鉚足幹勁,精準發力,堅決完成23個貧困村退出、4725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持續鞏固37個已退出貧困村、20535名貧困人口脫貧成果,剩餘4個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未脫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3.45%,降至2018年底的0.19%。

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朝天區通過脫貧攻堅,實現了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標,鑄就“小康基石”,夯實“高質量發展後勁”。

改革創新闖出“產業新局”

“朝天核桃滾全球”,很多人對這句話耳熟能詳,說的是朝天核桃聲名遠播,全球暢銷。

不過,朝天核桃雖然有上千年栽種歷史,真正成氣候卻是近20年的事。

看數據,1996年,朝天區核桃產量僅750噸,2018年達到4.3萬多噸,翻了近60倍,種植面積達到20餘萬畝,多年穩居“四川核桃第一縣”位次。

朝天核桃迅猛成長的背後,既有朝天區委區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執著,也有持續不斷注入的改革創新激情。

1997年,朝天區在全省縣區中率先成立核桃科研所,隨後牽手四川省林科院、川農大等科研單位,建成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省級專家服務基地,在全區逐步構建起了“區有研究所、鄉有服務站、村有技術員、戶有明白人”的四級技術服務網絡。2018年,“朝天核桃”區域品牌價值評估達15.82億元。

今年5月,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與廣元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聯手繪就朝天核桃現代林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未來3至5年,省市區三級聯動,共同把朝天核桃現代林業示範區建成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林業示範園區。計劃到2023年,年採收乾果10萬噸以上,年產值30億元以上。

改革創新,讓朝天核桃由弱變強。改革創新,也讓朝天藤椒“無中生有”。

朝天沒有種植藤椒的歷史,但朝天的土地卻適宜藤椒種植。

2012年,朝天區首先在羊木鎮、西北鄉示範試種,三年後,500畝藤椒成為一道別樣的“綠色圖景”。

更多人看到商機,當地政府從土地流轉、小額貸款等方面釋放“政策紅利”,鼓勵返鄉創業者、農業經營者介入,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朝天藤椒種植逐步擴散到22個鄉鎮51個行政村7000餘戶,其中1200餘戶貧困戶從中受益,今年藤椒總產量突破4500噸。預計到2021年,該區將發展藤椒基地5萬畝,帶動周邊縣區發展5萬畝,綜合產值超過10億元。

無中生有,人有我優,改革創新闖出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蠶桑及小水果、藤椒、魔芋、山葵等“5+ N”農業特色產業不斷走強;堅持念好“謀引管”三字經,“水(泥)—(黃)金—石(材)”三大支柱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建材、農產品及食品飲料加工、清潔能源、塑品製造、生物醫藥五大主導產業不斷優化提升,形成了“3+5”工業產業體系;“+旅遊”“+生態”“+文化”等模式不斷創新,2018年,接待遊客574.66萬人次,同比增長33.0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8億元,同比增長44.3%。


廣元市朝天區:“窮山”變“寶地”奔向“小康路”


2019 中國·曾家山國際山地超級馬拉松賽

開放合作奏響“四向強音”

8月的曾家山,歡樂不斷。全國“村長”論壇(曾家山)夏季峰會、第二屆中國生食蔬菜節、四川省第十屆鄉村文化旅遊節(夏季)朝天分會場暨第十三屆曾家山避暑節、2019中國·曾家山國際山地超級馬拉松相繼舉行。

這些活動中,既有國內行業人士赴會,也有國際友人蔘與。

以“節”為媒,以文會友,傳唱的是開放合作好聲音。

8月4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生食蔬菜節,曾家山土生土長的60餘種生食菜餚、12道素食端上桌,讓參會的國內外生食愛好者大呼過癮。品味之餘,中國烹飪協會素食廚藝委員會主席陳志田說,曾家山生食蔬菜節倡導健康生活理念,影響力越來越廣。

一棵蔬菜,折射朝天開放合作的成效。

以美食交友,朝天生態蔬果進入重慶、成都、西安、澳門等城市居民廚房。以運動交友,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通過參加曾家山國際山地馬拉松體驗朝天的綠色生態。以康養交友,曾家山迎來重慶、成都、南充、綿陽、西安的“夏季候鳥群”……

開放帶來活力,開放促進合作,朝天區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堅持“融入南北向、深化東西向”工作路徑。

融入南北向,就是依託西成高鐵等南北大動脈,加強成(都)廣(元)合作、西(安)廣(元)戰略協作,積極融入成都平原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積極連接北部灣經濟圈,並依託中歐班列(成都)、中歐班列(渝新歐),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連接中俄蒙經濟走廊。持續深化成廣合作,加快成廣合作食品產業園建設,把朝天建成成都產業集群的新車間、特色產品培育的新基地、創新創業合作的試驗區。

深化東西向,就是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一帶一路”建設契機,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交流合作,招引更多企業來朝天投資興業,擴大優質特色產品供給和出口。深化浙(江)廣(元)合作,全力推動朝天與台州市路橋區兩地戰略協作,把朝天打造成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區。

砥礪奮進新徵程,凝心聚力再出發。朝天區幹部群眾將圍繞“加快跨越發展,決勝脫貧奔康,建設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繁榮和諧新朝天”這一奮鬥主題,深入實施“四化聯動、創新驅動、綠色牽動、開放帶動、共享推動”五大發展戰略,聚焦聚力“精準脫貧、縣域經濟、鄉村振興、生態建設、依法治理、全面從嚴治黨”六大主攻方向,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