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擔當扶貧大責任 誓將窮山變花園

三農 農民 黍子 種植業 中國經濟網 2017-05-25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之年。中宣部啟動精準扶貧駐村調研採訪活動,組織120名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到全國109個貧困村採訪扶貧工作,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金記者扶貧日記”系列報道,為您帶來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見聞,敬請關注!

地點: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大營鎮

今天,三門峽市陝州區大營鎮謝家窪村村民謝應選騎著摩托車上了村子附近的山,他的車上帶著兩袋酸棗花,目的地是位於半山腰的三門峽拙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基地負責人賈中虎收了這兩袋花用來釀花醋,“一斤5塊錢,兩袋大約50斤”。這一趟,謝應選拿到了200多元的收入。

“小公司”擔當扶貧大責任 誓將窮山變花園

圖為謝應選送來的酸棗花(肖偉/攝)

在三門峽,拙雅是一家年銷售額500多萬元的“小公司”,但是在大營鎮,拙雅是很多貧困戶眼中的“大企業”。通過收購農產品和提供就業崗位等方式,拙雅共幫扶貧困戶1265戶。

拙雅公司創始人賈躍忠今年36歲,曾經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經營電商公司。2010年,懷著對家鄉的深沉感情,他選擇了回鄉創業。“一個人富裕不代表什麼,帶動一個家庭富起來才是值得欣慰的事,如果能幫助一方百姓脫貧致富,那才是真正讓我有成就感的事。”賈躍忠的想法,不但促使他回到了家鄉,也深深影響著拙雅的運營方式。

公司把生產基地放在了深山中,租用農民廢棄的荒地種植山楂、玫瑰、連翹、薰衣草等;租用農民廢棄的窯洞,裝修加固之後作為醋窖。為了讓當地農戶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收入,拙雅放棄了從雲南買花降低成本的做法。為了讓公司穩定經營,公司沒有一分錢貸款和負債……“不是我們不想馬上發展壯大,而是因為公司主營農產品,抗風險能力較差,還有這麼多貧困鄉親們等著在這工作,獲取一份收入,我們必須一步步穩穩當當地走下去。”賈中虎說。

“小公司”擔當扶貧大責任 誓將窮山變花園

圖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生產基地採訪(肖偉/攝)

掙一分錢投一分錢,穩步向前的拙雅每一步都走得很不易。通往山上生產基地的一段盤山路,是拙雅公司用了2年時間才修起來的,賈中虎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因為沒錢,開始只是用推土機推平路面,“後來掙一點錢就投進去一點,開始硬化了路面,再沒錢了就停工,斷斷續續修到現在” 。

為了讓公司的發展儘可能帶動貧困戶增收,拙雅不但收購當地貧困戶種植的蘋果、核桃、山楂等,還聯合農戶加工高品質的柿餅、石磨麵粉、紅薯粉條等產品。公司通過與農戶簽約,引導農戶種植400畝黃米,由公司統一提供種子和技術,並進行產品回收,平均每畝能讓農戶收益1600元以上。賈躍忠希望,能把這個窮山疙瘩變成美麗的生態花園。

“小公司”擔當扶貧大責任 誓將窮山變花園

圖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儲存窖裡採訪(肖偉/攝)

此外,公司還為貧困家庭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現在拙雅的71名員工中,有18人是來自本地農村貧困家庭的大學畢業生。而在公司生產基地,用工也以當地貧困戶農民為主。64歲的兀家窪村村民賈恆茂,因家人做手術欠下15萬元外債,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在拙雅務工讓他對生活保有了信心。“在這裡工作不是很累,離家也近,方便我照顧家人,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自己還種了6畝多小米,將來都是一份收入,雖然說不能立刻還上外債,但是心裡總是有了底。”

“小公司”擔當扶貧大責任 誓將窮山變花園

圖為賈恆茂(左二)在黃米地裡除草(肖偉/攝)

但是,這個當地農民的“主心骨”公司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生產規模擴大後,企業運營成本加大,如何維持企業發展並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市場與傳統農副產品如何進一步融合的問題。”賈躍忠帶著這些疑問,繼續著他的扶貧之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袁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