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一些影視基地由於缺乏吸引力,長期沒有作品拍攝似乎已淪為空殼,一些熱錢褪去,資金困境愈發嚴重,進一步加大影視公司對實景娛樂佈局的謹慎性。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唐瑞峰

影視行業雖然在過去一年經歷了資本寒冬、天價片酬、收視造假、偷稅漏稅等風波,但國家支持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方向不會變,隨著影視行業發展持續升溫,我國影視基地建設繼續高歌猛進。

近年來,除了“北上浙”繼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做強當地的影視產業基地建設,各地政府也陸續配套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大力推動當地影視基地的建設,這些影視基地建設也成為當地政府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一環。

部分“影視基地”已爛尾

據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的調查數據,國內影視基地中能夠盈利的比例僅5%,另有15%的影視基地勉強達到溫飽,而剩下約80%的影視基地處於虧損狀態。

在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一些影視基地由於缺乏吸引力,長期沒有作品拍攝似乎已淪為空殼: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江西最大影視拍攝基地安源影視城一期工程建成10餘年從未承接過影視劇拍攝,也未開展過儺文化活動,當地旅行社的旅遊產品幾乎都“繞開”它,令當地市民及外地遊客扼腕嘆息。

據澎湃新聞報道,“河北故城一‘影視城’違佔5年多不退不拆,國土申請強執未果”一事後,當地故城縣縣長王立峰迴應稱,已成立調查組,會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做出處理,絕不包庇縱容。

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

據自媒體“芃汐的旅行蒐羅”爆料,河南省鄭州市的中原影視城,在2012年的時候投入3000萬巨資興建而成,由於景區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加上管理不善,以及商業化的經營方式讓很多遊客們都“敬而遠之”。

“橫店效應” 曾促使各地紛紛效仿以劇帶建的模式,“特色小鎮”的風潮更是帶動多地影視城的興建。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全國通過立項和審批的影視基地超120家,民間統計則有1000多家影視基地。

但部分影視基地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外景地缺乏核心競爭力,再加上配套設施貧乏,對劇組的吸引力不大,同質化建設正加速此類影視基地的沒落,一些影視城也開始廢棄。

實景娛樂風口漸小

實景娛樂,顧名思義就是娛樂IP的實體化,多數都是以“電影文化+旅遊項目”的形式,通過對電影IP的發酵吸引遊客,實現IP價值最大化和利益長效化。實景娛樂板塊收入來源主要為影視拍攝服務收入、商鋪出租和遊客門票收入等。

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

近年來,“影視IP+主題樂園”模式的實景娛樂成為不少影視公司佈局項目,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長城影視、歡瑞世紀、萬達影視等影視公司紛紛涉足,但從去年開始影視公司對實景娛樂出現觀望狀態甚至開始出售資產:

光線傳媒在2015年、2016年年報中均有提及公司有意向於實景娛樂項目方面的佈局,但並未見到相關“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在建或相關進展。


2018年10月,萬達公告稱,經雙方友好協商,由融創出資收購萬達原文旅集團和13個文旅項目的設計、建設和管理公司。


今年1月4日,長城影視公告,公司召開董事會會議,同意公司與優創健康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將諸暨影視城100%股權以3億元的成交價格轉讓給優創健康。


4月29日,華誼兄弟發佈2018年年報,屢屢試水文旅項目後營收並不理想,華誼兄弟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的淨虧損,華誼兄弟2018年新開業的唯一重資產實景娛樂項目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也尚未為經營帶來明顯效益。

不難看出,實景娛樂的利潤固然可觀,但其潛在的風險也同樣不容小覷。作為重資產項目,實景娛樂投資、維護、運營等費用成本較高,回收週期卻相對慢,實景娛樂的核心競爭力是IP內容,但中國影視行業亟待挖掘與延伸開發本地IP,進而增加對遊客的吸引力。

一段時間以來,影視寒冬論調成為行業的共識,在影視寒冬背景下,一些熱錢褪去,資金困境愈發嚴重,這或許進一步加大了影視公司對實景娛樂佈局的謹慎性。

城市戰略佈局下的“後起之秀”

雖然部分影視產業基地建設存疑,但近年來,一些影視產業基地憑藉著差異化運營厚積薄發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這與當地戰略、影視產業軟硬件設備和配套政策息息相關,這其中以青島、廈門最具代表:

《山東省影視產業發展實施規劃(2018-2022年)》將以青島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為龍頭,輻射帶動一批主業明顯、特色鮮明的影視產業園區,形成“1+N”影視基地(園區)佈局。

作為青島“電影之都”的重要載體,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異軍突起成為國內新崛起的工業電影基地,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自去年4月開園以來,共累計接拍影視作品20部、大型廣告10部、大型活動10場;

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

2018年3月,廈門市人民政府印發《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補充規定》的通知,大力推動廈門市文化產業發展。

今年4月,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落戶廈門新聞發佈會宣佈,繼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之後的未來五屆“金雞獎”將落戶廈門,廈門握手金雞獎,六屆十年的合作或將為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不同於之前的影視城建設,單獨以旅遊或者拍攝功能為主,近年以來,影視產業已經成為多個城市的發展戰略,如長沙力爭打造成中國“視谷”,海南打造全域全時影視島,重慶打造數字化影視城,成都打造影視硅谷。

這些影視基地的建設已納入當地城市戰略,並與當地城市的其他發展戰略同步驅動,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影視基地發展的可持續。

莫讓影視基地淪為“空殼”

目前,我國影視基地建設雖然數量繁多,但存在同質化嚴重、個性化不突出、商業模式不健全、發展動力不持久等問題,尚未實現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

從實踐來看,多數影視基地的場地還處在初級的出租階段,對劇組和遊客的吸引力不足,也尚未形成配套的產業鏈,影視產業基地建設投資巨大,如何保證持續運行成為值得關注的話題:

  • 提升配套服務能力

影視基地或受制於土地、資金等多方面限制,很難形成較大的規模,再加上場景、攝影棚相對較少,配套服務也不是很全面,已經成為制約影視基地發展的重大因素,這就需要影視基地儘快搭建起一條龍服務。

  • 避免同質化競爭

大部分影視基地在建設之初就缺乏明確的定位和完整的發展模式,尤其在如何運用當地資源發揮自身特色方面缺少切實可行的計劃,如何實現差異化和個性化,成為不少影視基地的當務之急。

  • 提升基地管理能力

避免拍攝和旅遊兩種業務出現衝突,如何更好的處理好這兩種業務的關係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後續具體以哪種業務為主則應該成為管理者思考的重要問題。

  • 提升造血能力

影視基地的收入主要來自場地設備租金、人員佣金、商業配套、服務營收和門票收入,尚未形成完整的生產鏈條。影視基地應在衍生品開發、投融資服務、高端服務的收入等方面佈局增加衍生收入。

  • 形成產業集群

影視產業園要想持續發展,並不能單單依靠影視產業園,需要在當地形成產業集群規模效應,與周邊地區的影視基地聯合成為產業共同體,共同做強區域影視產業,從而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量規模,提升經濟效益。

部分觀點、資料參考:

《國內影視基地八成虧損 實景娛樂風口漸小》

《僅兩成盈利,五個原因決定影視基地建設興衰》

《影視基地,持久生命力從哪裡來》

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多個影視基地“無戲可拍”,如何避免淪為“空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