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廣播 攝像機 最美家庭 美的 看晉中 2017-06-15

堅守新聞理想 甘於奉獻擔當

——記晉中廣播電視臺最美新聞人候選人白英麗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從業感言

每一期電視節目的精彩出爐,都凝結著電視人夜以繼日的艱辛付出。所以,當你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熒屏上,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一直在路上……

白英麗,晉中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晉中零距離》欄目製片人,1996年從事新聞工作,至今已經整整21年了,從一線記者到節目編導再到欄目製片人,她經歷了不同崗位身份的轉變,也實現了一名新聞人的蛻變成長。白巖鬆曾經說過:“做一名合格的記者,要有良知,分開來也就是良心和知識兼備。”從事新聞工作21年來,她始終心懷良知,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滿腔熱情踐行人文精神;始終肩負使命,把雙腳深深紮在基層的泥土裡,將身影與群眾緊緊地牽繫在一起,由她創作的新聞作品連續多年獲得國家、省、市各類新聞獎項,個人曾先後榮獲晉中市優秀新聞工作者、晉中市文化事業女明星、山西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2011年3月,晉中廣播電視臺第一檔民生新聞欄目《晉中零距離》面世晉中,白英麗被任命為欄目製片人。欄目開播以來,她帶領記者深入基層採訪報道,將帶著泥土氣味的鮮活事例,承載百姓情感的動人故事,身在基層卻心懷大義的“小人物”呈現於電視熒屏,用他們的艱辛付出與無私奉獻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推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欄目記者還奔波于田壟原野、行走於廣場社區,堅持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許多民生問題經欄目關注得到最終解決,真正做到為民解憂、為民辦事;欄目為弱勢群體奔走呼籲,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公益活動,為貧病交加的弱者徵集愛心、募集善款,他們曾為全身大面積燒傷的小浩浩募集善款10萬餘元,為身患白血病的小子欣募捐5萬餘元,為許多身患重病的求助者點燃生命的希望;多年來欄目記者深入晉中各縣(區市),持續關注留守、失依兒童的學習生活現狀,經欄目報道,許多孩子得到愛心人士的長期結對幫扶,《晉中零距離》用責任與良知,喚起了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現狀的關注與思考,體現了社會責任與民生新聞的價值所在。

在白英麗的主導下,《晉中零距離》既鋪開小民生新聞的報道範圍和力度,又進行大民生新聞的主題策劃和深度挖掘,由她精心策劃的《走基層、訪民生》、《追夢的晉中人》、《尋找最美家庭》、《早起的人》、《實事落實》、《百姓說吧》、《走群眾路線、辦惠民實事》、《走基層·百姓心聲》、《文明大家行》等系列主題報道,為弘揚社會主旋律、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文明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欄目所創作的《關注留守、失依兒童系列報道》、《聚焦老舊小區管理》、《鄰里有多遠》、《晉中抗戰記憶——抗戰民歌》、《那世德、詹月香:我倆的故事》等40多部新聞作品先後獲得省、市各級各類新聞獎項。

作為欄目製片人,白英麗說她代表的是《晉中零距離》欄目這個最美的集體,她認為他們才是最美的人,製作全市城鄉環境調查專題片,李政、吳瓊連續下鄉半個月,深入11個縣(區市),回來又不分晝夜投入後期製作,與周吉、李佩峰等後期人員連軸加班,最終成功完成這部調查報道;在拆違治亂第一線,攝像穆偉由於過度勞累突發耳石症,頭暈目眩、走路不穩,但他一直堅持到週六回到榆次做了簡單的治療後,又主動請纓回到下鄉採訪第一線;幾年來,欄目組記者曾經深入到條件惡劣、沒有手機信號的大山深處,記錄護林員不為人知的敬業與堅守;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酷寒冬日坐在三輪車上跟蹤拍攝快遞員辛苦的一天;凌晨3點,當人們還在甜美的睡夢中,零距離記者已經把攝像機架在大街上拍攝環衛工人、垃圾清運工等那些早起為夢想而奮鬥的人;為了掌握黑心商販作假的證據,零距離記者偽裝成打工者,不顧危險深入黑作坊調查取證;在為老百姓解決各類糾紛的過程中,零距離記者多次受到人身攻擊,但他們毫不畏懼,即使身心遭受凌辱傷害,但毅然選擇維護正義;記者馬婧、張鵬在採訪過程中一個不慎摔下樓梯,一個摔下兩米高的臺階,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剎那間,他們首先選擇保護手裡的攝像機,而這個選擇的後果最終導致馬婧手背骨折,張鵬腳踝骨折,即使這樣,他們依然表示,保護攝像機完全出自職業的本能,沒有別的選擇,以後還會這樣做……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例,無法一一講述,在這個最美的集體,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敬業故事,在為觀眾講述感人事、動人情的同時,他們也用最美的執著和堅守,構成了《晉中零距離》一路前行、不斷壯大的動力。

心懷社會責任、心繫民生大眾,在白英麗的策劃指導下,《晉中零距離》欄目以服務民生助推社會和諧進步,以輿論監督為利器、以深度調查見品質、以深刻銳評為特點,使《晉中零距離》成為我市第一民生新聞,成為家喻戶曉的“百姓貼心人”,使《晉中零距離》這檔民生欄目在群眾中立足生根煥發勃勃生機。2011年《晉中零距離》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授予十大品牌欄目獎,2015年被山西省婦聯評為“山西省三八紅旗集體”,2017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走進《晉中零距離》欄目辦公室,牆上掛滿的一面面錦旗記載著老百姓對欄目的認可與感激。“系民心為百姓、零距離促和諧”、“關注民生、心繫百姓”、“民生好記者、愛心暖民心”……這些來自老百姓心底的肺腑之言,是《晉中零距離》欄目最好的頒獎詞,更是他們前行的動力。

帶著感情做新聞,才能做出有溫度的新聞,央視主持人趙普說過:“為什麼我會眼含淚水,是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白英麗說,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她所從事的新聞之路,這是一條艱辛的路,同時也是一條快樂之路,她熱愛這條讓她嚐盡艱辛也倍感快樂的新聞之路,堅守理想、奉獻擔當、風雨兼程,她會一直在路上……

櫛風沐雨 不忘初心

——記晉中廣播電視臺最美新聞人候選人趙睿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晉中廣播電視臺的最美新聞人是這四位

從業感言

十年來,我一直在路上,晉中這片土地,給予了我太多的故事和精彩。在攝像機的鏡頭背後,我哭過、笑過、感動過、憤怒過,但記者的職責和使命,我從來沒有忘記。

他在很多人看來,都不是最美的。

在孩子眼裡,他是總不能陪孩子玩耍的父親;在家人心裡,他是總“失聯”的兒子和丈夫,連週末的陪伴都是奢侈的;在朋友嘴裡,他就是那個總因為新聞採訪而放他們“鴿子”的人。

他叫趙睿,是晉中廣播電視臺《晉中新聞聯播》欄目的一名記者。2007年,他從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畢業考入了晉中廣播電視臺,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傳媒行業,第一次扛起攝像機。那時的他有個疑問,記者到底是幹什麼的?有位前輩告訴他,記者就是不斷用鏡頭、用心,去發現美、挖掘美、記錄美。

10年過去了,趙睿始終奔走在尋求“最美”的路上。他曾經扛著30多斤重的採訪設備,跟著左權盲宣隊翻過幾道山頭,走過泥濘的山間小路,盲宣隊隊員們用心唱出的曲子,是他聽到的最動聽的聲音。他曾經和大西高鐵的修路工人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鐵路隧道,巡檢十幾公里,只為不漏過一顆螺絲釘,那天晚上凍僵的手暖和了快半個多小時才有了知覺。他曾經在森林火場蹲守一個星期,感受過撲面的熱浪,也看到大火撲滅之後,消防隊員們疲憊的笑臉。他還在百米多深的事故礦坑裡看到過死亡,看到更多的人沒白天沒黑夜的堅守搶救,只因為對生命的尊重。

10年來,趙睿在鏡頭的背後笑過也哭過,這些人和他們身後的故事,成為趙睿記者生涯中一個個最美的印記,也成為他一直堅持下去的信念和理由。為了選一個好題材,拍一個好鏡頭,他可以蹲守在一個地方几天不回家。為了抓住新聞線索,不管多遠都一定跑去親眼看一看,親自問一問,親耳聽一聽。就這樣,白加黑、“5+2”成了他生活的常態。父母生病時,他只能託人照看。妻子分娩時,他卻在去壽陽項目現場的路上。

很多人問趙睿,這麼辛苦值得麼?他說:“其實,我們一生中可以成為很多人,但我現在是一名記者,既然選擇了記者,就意味著選擇了吃苦,選擇了犧牲自己的生活。在路上、在基層、在現場就是我的職責擔當、是我應有的工作狀態。在路上心裡才會有時代,在基層心裡才會有群眾,在現場心裡才會有感動。新聞消息不單單只是文字、聲音和畫面的疊加,它們背後總有能打動我們的東西,還有我們想要記錄講述的當下。”

趙睿的每一次採訪都帶著感情。提起貧困村、貧困戶,我們看到的也許就是報紙、電視上的一串串數字。但他卻在走基層中,和村民聊天嘮嗑、同吃同住。在他的心裡,這些貧困村、貧困戶不再是文字材料裡的數字,他們就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他的朋友、親人一樣。

在太行山腳下,有一個漳漕村,2016年年初,趙睿第一次到漳漕村採訪時,看到村裡留守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人均年收入只有幾百元。後來村裡平整了土地、蓋起了大棚、拉起了秧苗,他每一次都要去看看。2016年大約快到中秋節的時候,漳漕村村幹部打電話給趙睿,讓他們到村裡看看。當他和同事們趕赴現場的時候,村裡第一個大棚的第一茬西紅柿熟了。村民們拉著他們的手,每個人手裡都捧著西紅柿讓他們嘗,那一張張幸福的笑臉現在他還記得。那一年,漳漕村種植大棚的村民全部脫了貧。後來趙睿用幾十個小時的採訪素材,編寫出了太行山下漳漕村的大變化。新聞的播出,對全市打贏扶貧攻堅戰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晉中新聞聯播》是晉中的主流媒體之一,趙睿深知他做的每一條新聞都代表著晉中的聲音。從事新聞工作以來,他始終努力地去講好晉中故事。近年來,晉中市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紛呈,作為新聞人,他積極投身其中,採寫了大量有影響力的重頭報道,以獨特的新聞視角捕捉晉中轉型發展中的閃光點,反映全市各行各業的新變化、新成就。

2015年,晉中市政府主要領導點題,為中央臺採寫一組關於晉中市政府落實重點政策成效明顯受國務院通報表揚的新聞。時間緊,任務重,兩天時間不僅要抓住晉中經濟逆勢而上的亮點,還要用講故事的手法來精細表現。趙睿和他的同事們連續20多個小時一直在路上,他們因為討論稿件的一個細節工作到半夜兩點多,為了拍好一個鏡頭一直等到日出東山的一刻。這條新聞得到了中央臺領導的認可,這個系列報道也獲得了山西新聞獎、晉中新聞獎一等獎。

10年來,趙睿採訪報道了“晉中兩會”、“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中國晉中社火節”、“文博會”等重大活動,擔綱了脫貧攻堅、轉型綜改、幹部能上能下、走轉改、挺進路上、砥礪奮進的五年等重大題材。他先後榮獲晉中市“優秀新聞工作者”、“治超宣傳先進工作者”、“禁毒宣傳先進工作者”等榮譽。他採編的新聞消息有20多次在山西新聞獎、山西廣播影視獎、晉中新聞獎等各級新聞評選中獲一、二、三等獎,撰寫了新聞消息上千條,文字稿近80萬字,節目錄制時長超過5000分鐘。

有關注晉中經濟“黑轉綠”的《晉中:38億民資“上山下鄉”》、《晉中:小循環轉出大效益》;有關注政府作為、精準施策的《敢為、善為、有為》系列報道、《晉中:“十條良方”解煤企之困》、《精細管理,項目提效》;還有反映全市發展成就、幸福生活的《晉中:百億落地,破冰迎春》、《老井村的新生活》等作品。

新聞從來不會準時發生。10年來,趙睿永遠不知道他下一秒會在哪裡,要面對什麼可能或是去記錄哪一段故事。什麼是記者,在他的心裡早已有了答案。

(待續)

走基層、訪民生

白英麗

晉中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

《晉中零距離》欄目製片人

認真審看每一期節目

欄目獲得“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趙睿

晉中廣播電視臺

《晉中新聞聯播》欄目記者

趙睿在脫貧攻堅一線採訪

趙睿工作在全運會柔力球比賽現場

趙睿工作在暴雪抗災一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