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蝸居 租房 經濟 社會 美國日誌 2018-12-15

蝸居,這個詞最早並非來自那部著名電視劇。早在三國魏晉之前,這一詞的本意是比喻屋之形狀而非空間大小。

然而蝸居這個詞的走紅和普及,確實屬因為十年前那部叫《蝸居》的電視劇。不管怎樣,在“蝸居”一詞走紅之前,社會底層階級如此群居的現象,早已不是新鮮事了。現代意義上的蝸居,至少可以追溯到上百年前。19 世紀,幾百萬愛爾蘭人移民美國時,就曾在波士頓和紐約處於這樣的居住狀態,一家住在一個很小的房間,唯一的房間兼具客廳、臥室、儲藏室和衛生間的功能。

近10年來,雖然中國內地的外出打工者,大部分都被北上廣深和各地經濟中心城市所消化。但仍有不少人選擇去香港和國外淘金,尋求命運之神的眷顧。無論他們最終收穫的是什麼,他們在異鄉的起點都是類似的。

從囊中羞澀的“蝸居”開始征途,幻想腰纏萬貫衣錦還鄉,亦或者融入主流安居他鄉。

蝸居的核心因素,無非是房價太高。高房價自然催生了租房的高租價。今天@美國日誌 就來調查下,外來務工人員在香港和美國的蝸居生活。

本文旨在給準備去香港或美國打工的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香港的蝸居環境

香港恐怕是中國最出名的“蝸居”城市了,但若要問租金最貴的區位在哪裡?恐怕很多人會認為是半山豪宅或中環附近的公寓,這個答案沒有錯。

但是如果較真的用 租金/單位面積 來計算,恐怕租金最貴的會是在深水埗,這當然是蝸居造成的,那些籠屋和棺材房每呎租金超過了300港幣。而這些單位面積很貴,但總價較低的“屋子”,是內地赴港體力務工人員無奈的“最佳選擇”,因為他們只住的起這個。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香港籠屋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香港棺材房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香港棺材房

看了照片上的居住空間,你可能以為只是極少的人會住這樣令人窒息的地方。而實際上,香港有幾十萬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比籠屋和棺材屋稍好一點的叫“劏房”,劏字讀tāng。類似以前北漂住的小隔斷間: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在香港,有4萬以上的兒童是在劏房裡長大的。小的劏房即使有廚房和衛生間,也是這樣的: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現在住在香港籠屋和棺材房的,幾乎都是來自內地的勞工,而每間月租不低於2000港幣。而劏房的租金就更貴了,一間10平米的劏房可以租到1萬港幣每月。

美國紐約的蝸居環境

美國不是地大物博、地廣人稀的世界第一發達的超級強國嗎?去美國也可能蝸居嗎?

沒錯!如果你去的是紐約。紐約平均3600美元/月上下公寓租金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可是天文數字,相當於中國二線城市一箇中產家庭的收入了。

在美帝的窮人也多,所以那些“紐漂”為了省錢,很多人也不得不住進小房子裡。但實際上,這些“蝸居”在美國也不都是合法的,根據紐約1987年頒佈的《地區劃分法》,迷你公寓並不合法。小房子也不便宜,下面這個13平米的屋子,冰箱都放在床上,月租金還要1375美刀。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美國的蝸居,也並非環境都差。下面這套位於曼哈頓上西區的9.3平方米的迷你公寓,牆面和地板整潔明亮,整個屋子有相對溫馨的裝飾感。它包含1間主臥和1間浴室,月租為1100美元,價格不算便宜。但是它離中央公園非常近,地理位置可謂極好。想起出門就可以去紐約中央公園跑步,這價格也就值了。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上面這些更多是留學生和技術型人才住的。真正從中國到美國去的底層勞動階級,蝸居的形式是這樣的,更艱苦一些: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很多人十幾年前就到了美國,在這樣的房間裡一住就是十幾年,有些覺得賺得差不多了就會打道回府,有些則會繼續掙扎。真正能從“蝸居”混出去的是極少數。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在這裡還有許多人選擇和幾十個人擠在一個隔間裡,儘管環境差且沒有獨立衛生間,但租金便宜。紐約這種小隔間,有些只要100多美元每月。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這樣的陽臺在香港怕是也要做成棺材房

如上圖中,這樣的陽臺在香港怕是也要做成棺材房。總體來說,紐約底層階級的居住條件比起香港,好太多了。

這個老人算是這裡的老租戶了,他在這裡租房子已經30年了,30多年前老人為了圓自己的美國夢,來到了美國。

北上廣深漂著不美,香港和紐約的“蝸居”更加殘酷

不幸的是,他一直在這裡“蝸居”到了現在。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香港和紐約的務工狀態,有了一番新的認識?當然,如果你在那邊有可以依靠的親戚或朋友照顧,或許情況會好很多。

本文來自@美國日誌

以言必有物的精神,說原汁原味的美國。

有收穫,可以關注@美國日誌 頭條號和同名公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