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最近這些年電影狀況變得越來越詭異,與國外不同的是我們並沒有在極速增長的物質條件下提升我們的文化娛樂品味的需求,相反地,以逗笑為目的的喜劇片成了我們最為追捧的電影類型之一。

而隨著一個個電影大師們從膠片電影時代的神壇墜落,我們如果不在主流意識形態鉅變後惡狠狠地吐槽一下那些被戴了“叛徒、工賊”高帽子的導演,似乎就會被身邊眾人所鄙視一樣。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陸川

所以越是在浮躁的環境中我們越要保持客觀和理性,而面對不同的聲音更要保持寬容和尊重,任何一面倒的評價都會讓我聯想到海嘯吞沒城鎮之前的焦慮不安。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人們的口水對於一個電影來說既具有毀滅性的的打擊也有起死回生進而逆襲的神奇效應,在某種情形下跟隨潮流地謾罵評價要比客觀地看待電影本身更加容易,這種現象在《九層妖塔》的評價上尤為突出。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從這些差評中可以看到,《九層妖塔》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似乎遭到了多數專業影評人,原著書迷,以及相當多電影觀眾們的口誅筆伐。對於這部電影本身來說,我則想在討伐聲中坦然地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更直白地說,我想誇一誇這部電影,這樣,至少在本文中你們會聽到不同的聲音,可怕的海嘯永遠不會發生。

小學的時候,學校裡建立了一個圖書室,地方不大,只有一間屋子,記憶裡好像只有兩排書架的書,這些書裡還有一部分是學生們從家裡找的舊書捐出來的。在借過的書中有一本對我來說印象最為深刻,那是一本漫畫書,書名不記得了,裡面講訴的都是一些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的世界未解之謎。那本書第一次讓自己對這個世界產生了無窮的好奇與想象,這種對未知的好奇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學甚至到現在都沒有減少。

《九層妖塔》就像那本未解之謎的書一樣把某種獵奇感從一開始便注入到了電影的血液中。古屍、墜龍、失蹤謎案、749局,從影像當中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在國產類型片的電影中好像第一次把視角放到了對神祕現象的探索中。更奇妙的是故事的背景是中國七八十年代那個特殊的時期。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如果沒有陸川我們可能都無法想象在那個人人都把靈魂獻給了集體主義、唯物主義的年代裡蘊藏了多少腦洞大開的可能性。電影開頭的石油頌歌以及快板的橋段在現在看來極具中國特色的荒誕感和諷刺性。如此荒誕但又如此的真實。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出現在了以特效為主要賣點的商業大片中,這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最大驚喜之一。

可以說雖然陸川一直在推崇這部電影的特效和怪獸,但這種具有時代中國特色的配菜才是這部電影的重要價值之一。在電影裡,一方面是特色年代中的荒誕離奇,一方面是電影劇情的腦洞大開,兩種脫離正常邏輯的風格再加上巨資打造的大片氛圍構成了一種獨有的魔幻風格。如果以後有類似風格的電影開始出現並進一步發展,陸川無疑是這種風格類型的開創者。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當朋友問我這部電影和哪部影片類似時,我說跟哪個也不類似。電影包含了神祕探險,科幻,恐怖,愛情,玄幻,怪獸,紅色等電影元素。比較爭議的一點是,電影中對科幻元素的掌控極為模糊,在影片中基本沒有什麼科學原理的闡釋。而怪獸、九層妖塔的展現又極像魔幻片的基調。整部電影的劇情極像那種有著科幻元素的獵奇小說,吸引我的是揭祕的氛圍,讓我投入的是具有真實本色的人與故事,讓我得到娛樂的是玄而又玄的故事情節。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電影的特質在於夢想照進現實的錯覺,從另一方面來說電影幾乎等同於造夢,在夢醒時分我們可能會因為夢中毫無邏輯、荒誕離奇的情節的而發笑,但信以為真才是夢境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對於電影來說影像無疑是傳遞這種真實感的媒介,對於影像的打造陸川是成功的,甚至這部電影很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們最接近好萊塢造夢水準的國產特效電影。那麼對於劇情來說呢?提醒一下大家,《九層妖塔》改編自網絡小說《鬼吹燈》,而不是《三體》更不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紀實小說。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十年前天下霸唱在天涯連載《鬼吹燈》的時候肯定想不到現在會有大批書迷會因為《九層妖塔》對原著的改編而大罵特罵。這就像吳承恩永遠想不到《西遊記》的書迷會對那些改編自原著的西遊電影大罵特罵一樣。我們應該認識到的一點是《西遊記》本身便是嚴重扭曲現實腦洞大開的通俗小說,原著甚至把佛教和道教以及儒教雜糅到一個世界觀裡。顛覆傳統與現實的趣味性才是《西遊記》最重要的價值之一,而此類文學最不怕的便是後來者的改編與顛覆,這也是西遊題材的電影如此之多的原因。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西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而網絡文學的代表作之一《鬼吹燈》的風行讓我們感受到了當代讀者在文字上對娛樂性與趣味性的進一步訴求,對於網絡讀者來說直接觸發神經的嗨點要比嚴肅、純文學的品味更重要。從這一角度上看《九層妖塔》這部電影甚至提升了小說本身的娛樂性,從內容上來看,與其說電影改編自《鬼吹燈》不如說原著中的內容只是這部影片的組成元素之一。反過來我們看影片對《鬼吹燈》這本書的影響,電影《九層妖塔》的出現不管從書的推廣、影響、甚至銷量上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作為商業特效大片《九層妖塔》做到了第一次讓身處中國七八十年代的中國人擔任起拯救地球,反抗外星文明的責任來,更重要的是這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違和感,這是我肯定這部電影的一個主要的原因,這也是超出我預期的一大驚喜,這種驚喜甚至比一部成功還原了原著《鬼吹燈》的盜墓電影還要令人興奮。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有許多影迷把749局的設定歸結為山寨復仇者聯盟的神盾局,但其實相比較虛擬的神盾局,749局卻是中國早就真實存在的機構。749一眾人員在荒涼的石油小鎮上無畏地持槍面對著怪獸的硬派影像風格讓我想到了《可可西里》裡與藏羚羊盜獵份子做鬥爭的巡山隊員。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石油小鎮被襲擊時報幕人員的“讓孩子先走”不免會讓人想起當年的克拉瑪依“12·8”慘案,這種情形下那紅色大幕後令人恐懼的怪獸身影代表了什麼?陸川把電影的結局放在這個案發當地石油小鎮上又代表了什麼呢?也許這種細思極恐的導演潛意識心理意圖可能才是片頭那句影片純屬虛構這句文字出現的來由。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在這個時間段人們最能夠接受的是喜劇類型,產量最多的是青春片,最容易得到投資的是油膩俗套的愛情片,種種跡象都表明電影這種文化產物在國人心中還是娛樂性大於藝術性。觀眾們還缺乏專屬於電影本身的那種尊重。所以即使電影本身並沒有那麼糟,大量觀影者也會因為它與其原著內容大相徑庭而極力討伐。

對於《九層妖塔》這部電影,最讓專業影迷吐槽的一點是它那充滿中二特質並且腦洞大得都幾乎無法自圓其說的故事情節,但這恰恰是我接受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

對於我來說陸川似乎把電影內容當做了另一種角度上的“巨獸”,把有點笨拙但充滿勇氣的想象力當做一份禮物,送給了過去那個最缺乏想象力的年代。

日本這頭哥斯拉在好萊塢再次崛起,中國的怪獸則還在襁褓之中經受著被罵殺的危險。

《哥斯拉2》上映後,想起來四年前的一部國產怪獸片被罵得很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