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拼命工作?還是在聰明地工作?

工作這一年 FLAG 扎克伯格 美文 女英官方 2019-02-01


你是在拼命工作?還是在聰明地工作?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努力善用每分每秒,卻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為什麼有人能夠日理萬機,卻還是精力無限?

工作苦,工作累,工作沒的睡?是你的老闆太苛刻,還是你的方法太“初級”?埋頭苦幹是一種方式,邊做邊思考如何能夠讓更多的人認可自己的成績也是一種方式。

對於職業成長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work hard,而是work smart

掌握正確的方法,勝過無用的努力。

學會取捨


辛苦學了很多知識,但到用的時候,卻總也記不起來。拍著腦門,覺得自己健忘。辛苦想起知識點了,卻是一團亂麻,心情壞掉了,刷個朋友圈吧?結果成了拖延症。同樣的任務,上次明明完成的很好,這次卻因為疏忽了一個細節而失誤。老闆對你很失望,你也覺得很委屈!佈置的年終任務,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變得越來越心浮氣躁,不斷的加班加點,效率還是低下。


過去,這些經歷的存在感並沒有那麼強,上了班之後怎麼忽然就成了常有的事?

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十年如一日,總是穿灰色的T恤出現在公眾視野,天冷再添一件帽衫。

看完他晒的衣櫃才知道,他整整一櫃子的衣服全是五十度灰。


你是在拼命工作?還是在聰明地工作?



他曾經解釋這種穿衣方式的原因。

“我需要在生活中斷舍離,儘量減少除了怎樣更好地服務公司用戶以外的決定。我很幸運的是每天醒來後,我都可以幫助超過十億人。如果我把時間都花在毫無價值的事情上,我就沒有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了。”

簡化你的生活。 減少在不重要事情上花費的時間,將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喬布斯也如此,他讓三宅一生給他做了夠穿一輩子的黑色高領衫。

在職場上,精英們都希望自己是全能的超人,工作8小時內都能保持最佳狀態,讓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不要浪費。事實上,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境界。因此,想有最佳的工作狀態、旺盛的工作精力,我們就要分清輕重緩急,優化自己的工作次序,將最多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我們做的20%的事,創造出了80%的成果,我們應該將更寶貴的精力投入到這20%的事情上來。


你是在拼命工作?還是在聰明地工作?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在年前,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定下各種flag,到年末才發現其實多半都是打水漂了。大多數人立flag的本意是因為對生活有著美好的嚮往,然而這也是容易陷入誤區的地方。

我們經常會追逐虛幻的標誌而非本質,最後只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和信心的打擊。

某知名書評人立了個flag:每天讀一本書。

其實讀書不在於量,而在於其精度的程度,在於對思想的提煉和發掘以及由此達到的思想高度。過分追求速度,就會本末倒置。

順便提一下,這個flag一週就倒了。

大多數時候,我們很容易把事情做到80分,但要做到99分,可能就要花數倍於之前的時間。工作也是這樣,過度追求完美,你會犧牲很多效率和機會。


你是在拼命工作?還是在聰明地工作?


把握工作節奏


加班,從來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它變相證明了你的無能。

有些時候,我們忙得像個陀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接收了太多來自上司交代的臨時交代的工作或者同事委託幫忙的事。但這些臨時性的工作若礙於面子照單全收,就會打亂自己的工作節奏,讓自己被工作追著跑,甚至是自己規劃內的最緊急最重要的時候也得靠邊站。

我們經常會被各種計劃之外的工作內容拖累,會被各種無謂的溝通與交流浪費時間,最終導致效率低下,從朝九晚六活成“996”的模樣

德國人工作節奏奇慢,但效率極高。是因為處理事務時,要求對細枝末節一次到位,而且中間要求不能被打擾,不能被中斷。這也是預約這個習慣在德國特別流行的原因。

我們每天早上到公司都先問自己,“什麼是今天需要完成的三件事?” 把前三件最重要的事完成,並把這個原則當做死命令來執行。 把其他的瑣事任務都留到一起,集中處理。如果這個工作真的很緊急重要,甚至是非我不可的話,那就接受工作,但需要與上司或同事溝通具體的完成時間,儘量不要打亂自己的工作節奏。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有一個經典的觀點:“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持續的提高工作效率,尋找更好的工作方法,自然會幫助你步入職場發展的良性循環。

當務之急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從長遠來看,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才是最具效率的。職場需要的是能輕鬆把問題解決的人、而不是埋頭做到爆肝的人。如果不能改變思維、調整做事方法,只是抱怨不被重用,命運自然只會給出不被重用這樣的結果的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