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配了“女祕書”?看完我被感動了

第一書記配了“女祕書”?看完我被感動了

在慈利縣溪口鎮雲巖村,有一對駐村扶貧幹部“夫妻搭檔”——朱良軍和王淑平。

朱良軍是慈利縣紀委駐雲巖村工作隊隊員兼村支部第一書記,妻子王淑平退休後成為一名“編外”工作隊員,駐村輔助丈夫朱良軍的扶貧工作,夫妻倆並肩攜手書寫了一曲“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扶貧壯歌。

“第一書記”配了“女祕書”

2017年初,57歲的朱良軍接過同事遞來的接力棒,來到雲巖村任縣紀委駐村扶貧幹部。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進入爬坡過坎、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老朱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駐村工作壓力大,絞盡腦汁謀發展,忙於走村入戶,經常沒有按時吃飯。

半年後,老朱開始頭疼,睡不著覺。後來,在妻子王淑平的一再要求下,老朱在縣城醫院休養了8天。

看著日漸消瘦的丈夫,王淑平一陣心疼。“我已經退休了,孩子也參加工作了,以後讓我陪你一起去扶貧吧!”老朱出院那天,妻子做出了決定。

王淑平駐村協助工作的同時,幫忙打理老朱的生活起居,群眾戲稱“老朱有了女祕書”。有了堅強後盾,老朱的工作越來越有幹勁,脫貧攻堅路上,他心無旁騖一往無前,抓基礎設施建設,抓產業發展,抓農民增收。

王淑平平時幫忙整理資料、調處群眾矛盾,但這些不是她駐村生活的全部。關於扶貧,這個“女祕書”有自己的想法,“不僅要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還要喚醒他們的精氣神。”

她利用自己擅長舞蹈的優勢,在村裡拉起了一支集舞蹈、彈唱於一體的文化隊伍,又引導村裡組織了一支籃球隊,漸漸地,村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邊是物質生活環境在改變,一邊是奔向幸福生活的內生動力在增強,在雲巖村的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老朱夫妻各司其職,攜手前行。

穩定軍心的“扶貧夫妻”

去年下半年,有朋友邀請村支部委員朱冬明放棄村裡的工作,一起出門掙錢。剛好那段時間村裡的工作特別多,扶貧工作需要整理資料、走訪群眾、迎接檢查,還要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一大堆事擠到一塊,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壓力山大。”

有了情緒的朱冬明準備撂挑子,老朱不同意。可朱冬明鐵了心,接連寫了兩封辭職報告“逼宮”。

朱良軍夫妻一合計,決定同時出手,一起挽留。

這邊,老朱組織村支兩委幹部開會,開誠佈公說問題,講困難,討論解決辦法,共同描述村裡的美好前景,激發大家雄心和鬥志。那邊,老朱和王淑平一起做工作,共同瞭解朱冬明的工作和生活困難,共同商量解決辦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朱冬明被老朱夫妻為雲巖村的付出和他們真誠的挽留打動了,他不僅沒有辭職,還更加堅定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

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老朱深知,在這場戰役中,信心比黃金更加重要。而這個信心,除了村幹部,更要在貧困戶心中樹立起來。

兩年時間,老朱踏遍了村裡的每一個角落,反覆走訪了82個貧困戶,他知道每一戶的家庭成員情況,也知道他們家中的收入構成,甚至記得他們家中養了哪些牲畜。

“要想當一名合格的‘第一書記’,必須用心去熟悉自己的村、愛護自己的貧困戶。”老朱最驕傲的,是群眾早已把自己當了最親的人,“他們有了困難就會想到我。”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提及村裡的“扶貧夫妻”,18組的貧困戶印仕林伸出大拇指對其讚不絕口。年年在家務農年年窮,去年,印仕琳一家卻增收了2萬多元。

讓老印一家增收的,是村裡的紅薯專業合作社。而這個合作社,是朱良軍“軟磨硬泡”才建成的。

輸血的幫扶不能根治貧困,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讓群眾致富有“路”才是脫貧的方向。雲巖村的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狹窄,朱良軍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這時王淑平無心的一句“村裡的紅薯口感好,營養豐富”給了他思路,他決定引導大家種植紅薯。

種紅薯的點子一拋出來,就遭到了群眾質疑,“種紅薯費時費力”“紅薯不值錢”,但王淑平支持他,“紅薯這個東西直接賣不值錢,深加工之後卻‘寶貝’得很。”

老朱決定引導村裡成立專業合作社,走“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一條龍產業化經營路子。

合作社需要“領頭雁”,朱良勇看中了村裡的能人楊玉富,“他腦子靈活,有經濟基礎,有組織能力。”於是,老朱夫妻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反覆勸說,終於請動了原本“毫無興致”的楊玉富。

2018年6月8日,慈利縣富盛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吸納了43戶貧困戶,他們不僅可以足不出村到合作社務工,還能參與年底分紅,貧困戶人均增收上千元。

“一枝獨開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讓貧困戶有更多的穩定收入來源,2017年底,老朱和村幹部還引導貧困群眾參與中藥材種植,每戶每年增收最低的也有450元。看到部分貧困群眾勞動力差,老朱急在心裡,又多處奔走,與養殖企業簽訂養殖協議,企業給貧困群眾無償發放仔豬進行養殖,豬長大後,企業以每斤10元的價格進行回收,群眾風險少,收益可觀。

目前,全村82個貧困戶329名貧困群眾,已脫貧77戶314人。其餘5戶15人已納入兜底保障。老朱和村支兩委幹部正帶領群眾闊步邁向小康。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扶貧工作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期。扶貧幹部唯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真正把幫扶工作做到關鍵處,暖到人心裡,才能‘啃’下最後的硬骨頭!”朱良軍說。

同類文章推薦:

貧困戶的愛情:就算再難,也無法讓我放開你的手

【給最可愛的扶貧人】你讓失學的孩子們有了重返課堂的希望

第一書記配了“女祕書”?看完我被感動了

中國社會扶貧網 | 扶貧媒體端

來源:三湘風紀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