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工蜂 畜牧業 蜂王 蜂蜜 螞蟻 植物 蜂部落 2019-09-09
"

導讀:離家300米的石洞蜂收回來飼養如何避免回蜂的問題,以蜂部落對蜜蜂的瞭解,這個距離是難以避免回蜂的,但是並不等於我們不能收捕,如果處理好,我們不但可以獲得一群蜜蜂,原來位置的蜜蜂也不會滅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該怎麼操作。

"

導讀:離家300米的石洞蜂收回來飼養如何避免回蜂的問題,以蜂部落對蜜蜂的瞭解,這個距離是難以避免回蜂的,但是並不等於我們不能收捕,如果處理好,我們不但可以獲得一群蜜蜂,原來位置的蜜蜂也不會滅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該怎麼操作。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為什麼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來飼養會產生回蜂?

我們都知道,野生蜜蜂的採蜜半徑在山區也有2到3公里,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當地蜜源充足,蜜蜂的大範圍採蜜半徑也不會少於1.5公里,相對於300米來說,這個距離完全在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內,所以收捕這樣的蜜蜂回家養殖,蜂部落認為回蜂是難以避免的。因為300米對於蜜蜂來說,稍微有點年齡的蜜蜂認巢試飛都已經超過這個距離,蜜蜂認巢試飛的過程是由近及遠的,300米並不是很遠的距離,只要經過認巢試飛幾次的蜜蜂,基本上已經超過了這個範圍,所以蜂部落認為這種距離想要避免回蜂基本上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回蜂。

如何減少回蜂?

在我們收捕蜜蜂的時候,可以選擇在我們與蜜蜂之間存在障礙物的地方放置蜂箱,同時在傍晚或者夜間的時候收捕蜜蜂,收回蜜蜂以後打開巢門的時候用鬆散的青草堵塞巢門,讓蜜蜂在第二天的時候慢慢咬開巢門,這樣由於在時間上造成了影響,一些蜜蜂在短時間無法找到回到原來蜂巢的路線,會進行新的認巢試飛,最後只有留在新的位置,但是對於當地環境比較熟悉的成年工蜂就不一定能夠留住了,基本上幾個來回就可以找到原來的蜂巢,回到原來的位置。

為什麼可以收捕?

對於一個正常的蜂群來說,其實我們考慮回蜂僅僅是考慮工蜂,因為雄蜂數量過少,蜂王只有一隻,而且蜂王與雄蜂並不參與採蜜和哺育工作,所以關於回蜂問題,實際上我們考慮的僅僅是工蜂。

"

導讀:離家300米的石洞蜂收回來飼養如何避免回蜂的問題,以蜂部落對蜜蜂的瞭解,這個距離是難以避免回蜂的,但是並不等於我們不能收捕,如果處理好,我們不但可以獲得一群蜜蜂,原來位置的蜜蜂也不會滅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該怎麼操作。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為什麼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來飼養會產生回蜂?

我們都知道,野生蜜蜂的採蜜半徑在山區也有2到3公里,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當地蜜源充足,蜜蜂的大範圍採蜜半徑也不會少於1.5公里,相對於300米來說,這個距離完全在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內,所以收捕這樣的蜜蜂回家養殖,蜂部落認為回蜂是難以避免的。因為300米對於蜜蜂來說,稍微有點年齡的蜜蜂認巢試飛都已經超過這個距離,蜜蜂認巢試飛的過程是由近及遠的,300米並不是很遠的距離,只要經過認巢試飛幾次的蜜蜂,基本上已經超過了這個範圍,所以蜂部落認為這種距離想要避免回蜂基本上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回蜂。

如何減少回蜂?

在我們收捕蜜蜂的時候,可以選擇在我們與蜜蜂之間存在障礙物的地方放置蜂箱,同時在傍晚或者夜間的時候收捕蜜蜂,收回蜜蜂以後打開巢門的時候用鬆散的青草堵塞巢門,讓蜜蜂在第二天的時候慢慢咬開巢門,這樣由於在時間上造成了影響,一些蜜蜂在短時間無法找到回到原來蜂巢的路線,會進行新的認巢試飛,最後只有留在新的位置,但是對於當地環境比較熟悉的成年工蜂就不一定能夠留住了,基本上幾個來回就可以找到原來的蜂巢,回到原來的位置。

為什麼可以收捕?

對於一個正常的蜂群來說,其實我們考慮回蜂僅僅是考慮工蜂,因為雄蜂數量過少,蜂王只有一隻,而且蜂王與雄蜂並不參與採蜜和哺育工作,所以關於回蜂問題,實際上我們考慮的僅僅是工蜂。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就工蜂來說,工蜂的工作也是根據日齡來進行劃分的,新出房的工蜂身體柔軟,呈現灰白色,行動遲緩,雖然已經出房,但是其並不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一般3日齡以前的工蜂都還需要成年工蜂飼餵,主要在巢內承擔保溫和清理工作,到了4到5日齡才會調製蜂糧飼餵大幼蟲,而初次開始認巢試飛的時間為3到5日齡,到了8到9日齡的工蜂才會進行集團試飛,真正試飛完成,工蜂需要到達的日齡是18日齡,所以在養蜂業上我們把18日齡的工蜂當做是內勤蜂,超過18日齡的工蜂才算是外勤蜂。整體上來說,外勤蜂和內勤蜂的比例差不多為1比1,所以我們在收捕蜂群以後,實際上幼蟲是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的,而大量的內勤蜂也會留在新的位置,所以我們收捕蜂群以後,就算距離原來的位置很近,仍然可以收捕養殖成功。

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後如何飼養

由於我們收捕的蜜蜂距離蜂巢的位置很近,所以在收捕後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除了避免回蜂之外,蜂部落認為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蜂箱要處理好

對於我們收捕蜂群的蜂箱來說,首先要去除異味,同時選擇養殖的地點要恰當,不要遭受人畜的干擾,同時也要做好螞蟻的預防工作。

第二:綁脾過箱

大量的實踐已經證明,在收捕野生蜂群的時候,能夠把原來的蜂巢帶回過箱,可以大大增加蜜蜂留在新位置的成功率。

"

導讀:離家300米的石洞蜂收回來飼養如何避免回蜂的問題,以蜂部落對蜜蜂的瞭解,這個距離是難以避免回蜂的,但是並不等於我們不能收捕,如果處理好,我們不但可以獲得一群蜜蜂,原來位置的蜜蜂也不會滅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該怎麼操作。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為什麼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來飼養會產生回蜂?

我們都知道,野生蜜蜂的採蜜半徑在山區也有2到3公里,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當地蜜源充足,蜜蜂的大範圍採蜜半徑也不會少於1.5公里,相對於300米來說,這個距離完全在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內,所以收捕這樣的蜜蜂回家養殖,蜂部落認為回蜂是難以避免的。因為300米對於蜜蜂來說,稍微有點年齡的蜜蜂認巢試飛都已經超過這個距離,蜜蜂認巢試飛的過程是由近及遠的,300米並不是很遠的距離,只要經過認巢試飛幾次的蜜蜂,基本上已經超過了這個範圍,所以蜂部落認為這種距離想要避免回蜂基本上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回蜂。

如何減少回蜂?

在我們收捕蜜蜂的時候,可以選擇在我們與蜜蜂之間存在障礙物的地方放置蜂箱,同時在傍晚或者夜間的時候收捕蜜蜂,收回蜜蜂以後打開巢門的時候用鬆散的青草堵塞巢門,讓蜜蜂在第二天的時候慢慢咬開巢門,這樣由於在時間上造成了影響,一些蜜蜂在短時間無法找到回到原來蜂巢的路線,會進行新的認巢試飛,最後只有留在新的位置,但是對於當地環境比較熟悉的成年工蜂就不一定能夠留住了,基本上幾個來回就可以找到原來的蜂巢,回到原來的位置。

為什麼可以收捕?

對於一個正常的蜂群來說,其實我們考慮回蜂僅僅是考慮工蜂,因為雄蜂數量過少,蜂王只有一隻,而且蜂王與雄蜂並不參與採蜜和哺育工作,所以關於回蜂問題,實際上我們考慮的僅僅是工蜂。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就工蜂來說,工蜂的工作也是根據日齡來進行劃分的,新出房的工蜂身體柔軟,呈現灰白色,行動遲緩,雖然已經出房,但是其並不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一般3日齡以前的工蜂都還需要成年工蜂飼餵,主要在巢內承擔保溫和清理工作,到了4到5日齡才會調製蜂糧飼餵大幼蟲,而初次開始認巢試飛的時間為3到5日齡,到了8到9日齡的工蜂才會進行集團試飛,真正試飛完成,工蜂需要到達的日齡是18日齡,所以在養蜂業上我們把18日齡的工蜂當做是內勤蜂,超過18日齡的工蜂才算是外勤蜂。整體上來說,外勤蜂和內勤蜂的比例差不多為1比1,所以我們在收捕蜂群以後,實際上幼蟲是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的,而大量的內勤蜂也會留在新的位置,所以我們收捕蜂群以後,就算距離原來的位置很近,仍然可以收捕養殖成功。

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後如何飼養

由於我們收捕的蜜蜂距離蜂巢的位置很近,所以在收捕後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除了避免回蜂之外,蜂部落認為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蜂箱要處理好

對於我們收捕蜂群的蜂箱來說,首先要去除異味,同時選擇養殖的地點要恰當,不要遭受人畜的干擾,同時也要做好螞蟻的預防工作。

第二:綁脾過箱

大量的實踐已經證明,在收捕野生蜂群的時候,能夠把原來的蜂巢帶回過箱,可以大大增加蜜蜂留在新位置的成功率。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第三:儘可能的把糖脾和蜜脾帶上

在我們收捕蜂群的時候,儘可能的把原來蜂群的一些糖脾和蜜脾也進行綁脾過箱,這樣可以減少蜂群飢餓的概率。

第四:獎勵飼餵

在我們收捕蜂群以後,不管蜂群中有沒有蜂蜜,應該在收捕的當晚就進行獎勵飼餵,直到蜂群中蜂王已經開始產卵再停止。

第五:注意補助飼餵

由於我們近距離收捕蜜蜂,在收捕蜜蜂后的一兩天該飛回的蜜蜂基本飛回,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是距離原來的蜂巢500米左右,山區同樣會產生較多的回蜂,而大量的採集蜂回巢,必然導致我們收捕的蜂群其實就只剩下一個幼蜂蜂群,這樣的蜂群採集能力差,相當於是過去剩餘的一群內勤蜂,如果蜂群中沒有充足的蜜粉,容易造成蜜蜂飢餓甚至逃跑。

"

導讀:離家300米的石洞蜂收回來飼養如何避免回蜂的問題,以蜂部落對蜜蜂的瞭解,這個距離是難以避免回蜂的,但是並不等於我們不能收捕,如果處理好,我們不但可以獲得一群蜜蜂,原來位置的蜜蜂也不會滅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該怎麼操作。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為什麼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來飼養會產生回蜂?

我們都知道,野生蜜蜂的採蜜半徑在山區也有2到3公里,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當地蜜源充足,蜜蜂的大範圍採蜜半徑也不會少於1.5公里,相對於300米來說,這個距離完全在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內,所以收捕這樣的蜜蜂回家養殖,蜂部落認為回蜂是難以避免的。因為300米對於蜜蜂來說,稍微有點年齡的蜜蜂認巢試飛都已經超過這個距離,蜜蜂認巢試飛的過程是由近及遠的,300米並不是很遠的距離,只要經過認巢試飛幾次的蜜蜂,基本上已經超過了這個範圍,所以蜂部落認為這種距離想要避免回蜂基本上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回蜂。

如何減少回蜂?

在我們收捕蜜蜂的時候,可以選擇在我們與蜜蜂之間存在障礙物的地方放置蜂箱,同時在傍晚或者夜間的時候收捕蜜蜂,收回蜜蜂以後打開巢門的時候用鬆散的青草堵塞巢門,讓蜜蜂在第二天的時候慢慢咬開巢門,這樣由於在時間上造成了影響,一些蜜蜂在短時間無法找到回到原來蜂巢的路線,會進行新的認巢試飛,最後只有留在新的位置,但是對於當地環境比較熟悉的成年工蜂就不一定能夠留住了,基本上幾個來回就可以找到原來的蜂巢,回到原來的位置。

為什麼可以收捕?

對於一個正常的蜂群來說,其實我們考慮回蜂僅僅是考慮工蜂,因為雄蜂數量過少,蜂王只有一隻,而且蜂王與雄蜂並不參與採蜜和哺育工作,所以關於回蜂問題,實際上我們考慮的僅僅是工蜂。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就工蜂來說,工蜂的工作也是根據日齡來進行劃分的,新出房的工蜂身體柔軟,呈現灰白色,行動遲緩,雖然已經出房,但是其並不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一般3日齡以前的工蜂都還需要成年工蜂飼餵,主要在巢內承擔保溫和清理工作,到了4到5日齡才會調製蜂糧飼餵大幼蟲,而初次開始認巢試飛的時間為3到5日齡,到了8到9日齡的工蜂才會進行集團試飛,真正試飛完成,工蜂需要到達的日齡是18日齡,所以在養蜂業上我們把18日齡的工蜂當做是內勤蜂,超過18日齡的工蜂才算是外勤蜂。整體上來說,外勤蜂和內勤蜂的比例差不多為1比1,所以我們在收捕蜂群以後,實際上幼蟲是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的,而大量的內勤蜂也會留在新的位置,所以我們收捕蜂群以後,就算距離原來的位置很近,仍然可以收捕養殖成功。

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後如何飼養

由於我們收捕的蜜蜂距離蜂巢的位置很近,所以在收捕後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除了避免回蜂之外,蜂部落認為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蜂箱要處理好

對於我們收捕蜂群的蜂箱來說,首先要去除異味,同時選擇養殖的地點要恰當,不要遭受人畜的干擾,同時也要做好螞蟻的預防工作。

第二:綁脾過箱

大量的實踐已經證明,在收捕野生蜂群的時候,能夠把原來的蜂巢帶回過箱,可以大大增加蜜蜂留在新位置的成功率。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第三:儘可能的把糖脾和蜜脾帶上

在我們收捕蜂群的時候,儘可能的把原來蜂群的一些糖脾和蜜脾也進行綁脾過箱,這樣可以減少蜂群飢餓的概率。

第四:獎勵飼餵

在我們收捕蜂群以後,不管蜂群中有沒有蜂蜜,應該在收捕的當晚就進行獎勵飼餵,直到蜂群中蜂王已經開始產卵再停止。

第五:注意補助飼餵

由於我們近距離收捕蜜蜂,在收捕蜜蜂后的一兩天該飛回的蜜蜂基本飛回,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是距離原來的蜂巢500米左右,山區同樣會產生較多的回蜂,而大量的採集蜂回巢,必然導致我們收捕的蜂群其實就只剩下一個幼蜂蜂群,這樣的蜂群採集能力差,相當於是過去剩餘的一群內勤蜂,如果蜂群中沒有充足的蜜粉,容易造成蜜蜂飢餓甚至逃跑。

近距離收捕的蜜蜂如何飼養?做到這5點,成功養蜂並減少回蜂

對原來蜂群的處理

雖然原來位置的蜜蜂我們是沒有辦法收乾淨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在外界有蜜源植物流蜜的時候進行收捕蜜蜂,然後在收捕蜂群后恢復原來的蜂巢,在我們取出的巢脾中選擇一張帶有少量蜂蜜以及花粉的卵蟲脾放進原來的蜂巢中,讓蜜蜂重新利用這些幼蟲培育急造王臺,這樣這個蜂群並不會滅亡,而且很快就會發展成為一個正常的蜂群,我們可以注意觀察,等到蜜蜂發展壯大以後可以採用相同的方式二次收捕,讓這個位置成為一個可再生的蜂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