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痕跡檢驗工程師達娃

工程師 射擊 刑法 大學 中國西藏新聞網 2017-06-04
顯微鏡下的痕跡檢驗工程師達娃

尋找蛛絲馬跡,破譯案發現場

房間內擺放著顯微鏡等各樣精密儀器,牆上掛著鋸子、鉗子等實驗工具,他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用手中的量尺在計算一個子彈的直徑、長度,沒有說話聲,針掉在地上彷彿都能聽到聲響。他叫達娃,1987年考進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學習痕跡檢驗專業,畢業之後一直在拉薩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工作,一晃26年過去了,他說這個工作需要一個安靜的工作環境,細心、耐心更是不可或缺。

顯微鏡下的痕跡檢驗工程師達娃

槍彈痕跡檢驗,哪怕有0.001毫米的偏差也不行

記者見到達娃時,他正參與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物證鑑定中心一件關於槍彈痕跡的檢驗,偌大的辦公地點,一張很大的桌子上擺著幾包子彈和兩支槍。達娃先拿出20顆子彈,用量尺分別量出這些子彈的直徑、彈殼長度等數據,然後還要稱出重量。

“這些數據必須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20顆子彈就有20組數據,這些數據必須準確記錄,然後取平均值,再按照公安部的有關標準,判定子彈是否是制式子彈以及子彈的用途。”達娃說。這些原始數據的測量做完之後,達娃將一顆子彈放到高精度的顯微鏡下,觀察子彈的痕跡和紋理,然後跟現場發現的子彈進行對比。

“有時,光在顯微鏡下看一顆子彈的痕跡就得一個月,不知道要重複多少遍。子彈表面的痕跡經顯微鏡放大之後,要跟很多子彈的痕跡做比對,還要跟子彈發射瞬間在槍支上留下的痕跡做比對,這是個細活,除了仔細重複觀察外別無他法。”達娃說。

不少人以為,根據現場痕跡斷案就像電影中的福爾摩斯般神奇,幾分鐘便能讓關鍵證據浮出水面,最後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然而,在達娃看來,事情遠不止這麼簡單。“大海撈針,一葉知秋。”是達娃對痕跡在案件偵破中重要性的最好解釋。

而對子彈以及槍支痕跡的鑑定,恰恰就證明了這一點。顯微鏡下觀察子彈的痕跡,是在千萬條微小的痕跡中尋找與此吻合的關鍵點,從而判定子彈是否是在現場打出的。

觀察完之後,達娃拿起槍支裝上子彈,來到槍支檢測區,檢測區的牆壁和地板都是塑膠的,採取了隔音效果的裝修材質。達娃將槍固定在自動槍支射擊架上,他戴上耳套站到觀測口,按下遙控器按鈕,只聽“砰”的一聲響,槍支子彈測速儀上就顯示了一串數字。“主要檢測槍口的比動能達到多少焦耳,這個檢測報告很關鍵。”達娃說。

“根據案發現場搜尋到的彈頭和彈殼,按照槍支射擊的位置測算出子彈射程,估算彈頭、彈殼上的膛線、磕碰、槍膛走向痕跡,每一支槍打出的子彈都不一樣,因為彈道具有唯一性,檢測槍支需要的是數據的支撐,在檢測中哪怕有0.001毫米的偏差也不行。”達娃告訴記者。

顯微鏡下的痕跡檢驗工程師達娃

一份痕跡檢驗鑑定書,最長可能有37頁之多

除子彈和槍支痕跡檢驗外,還有指紋、鞋印、工具等痕跡。每一個案發現場,如同一次沒有命題的考試,隨時等待痕跡檢驗工程師解出正確的答案。而每一處潛藏的痕跡,都可能證明一個人是否有罪,因此,痕跡檢驗工程師在檢驗中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比如,一個撬鎖入室盜竊案,凶手很小心,現場只留下了一個被撬開的鎖,其他無任何證據。這時候,就是痕跡檢驗發揮作用的時候了,我們要根據鎖上的痕跡判定凶手使用的是什麼工具,然後根據這些線索鎖定嫌疑人。如果在顯微鏡下工具上的痕跡和鎖上的痕跡能夠完全吻合,我們就可以基本判定。”達娃說。

同樣,如果現場只留下一枚指紋抑或一把工具,痕跡檢驗工程師同樣能夠通過分析,進行準確判定。“這是一項很費腦力的工作,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細微的痕跡,大腦隨時處在警惕狀態,我們就是循著這些蛛絲馬跡,找到這些痕跡背後隱藏的嫌疑人。”達娃說。

達娃說,他寫過最長的一份痕跡檢驗的鑑定書有37頁之多,一個平常的指紋檢驗可能就得花去一個月時間,這需要很多專業的技術才能實現,“這就是匠心,因為平常生活中把一件事做細就已經很難,何況我們的檢驗大多是在顯微鏡實現的,細中做細,所費心血可想而知。”

說著,他在旁邊的桌子上拿起一把老虎鉗,記者看到這張桌子上放滿了各種工具,鋸子、鉗子、斧頭等都有,“這些都是我們做實驗用的,我們要知道這些工具能留下怎樣的痕跡,到了案發現場就能有個大概範圍,痕跡檢驗必須嚴格依法依規,要以事實為前提,切不可弄虛作假。”達娃形象地比喻說,“做痕跡檢驗時兩隻腳是分開的,一隻腳踏在公平正義的一面,而另一隻腳踏在監獄門口。一份正確的檢驗鑑定書可以判定一個人有罪,而假如鑑定結果有誤,一個無辜的人可能被送進監獄。也有可能把自己送進牢房。”

為了絕對保證鑑定的準確性,遇到稍微複雜的疑難雜症,達娃說,這時候就需要專家會診,大家一起來分析觀察,從而做出決定。“誰在檢驗結果鑑定書上籤了字,這就是證據了,要上法庭,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罪名和量刑,所以我們是終生負責制,也就是說,這個檢驗結果在你有生之年要負責到底。”達娃說。

在一線磨鍊六七年,才能在檢驗結果鑑定上簽字

26年的痕跡檢驗生涯,達娃到如今已經做了四千份左右的痕跡檢驗結果鑑定書,他做的所有檢驗鑑定書都是準確有效的,沒有出現過一起誤判或者事故。“對於痕跡檢驗來說,剛剛入行你只能多出一些現場,多看,多分析,慢慢積累經驗。一個痕跡檢驗工程師,需要在一線磨鍊六七年之後,才能在一份檢驗結果鑑定上簽字。”達娃說。

回首當初,達娃說,自己剛剛進入刑警支隊技術科時,也是起早貪黑,“當時,為了破一件案子,我們連續一個月沒有休息,沒有回家。沒有特殊緊急的案子時,根據排班我們每個月回家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太忙了。”正因為達娃的努力和專業的痕跡檢驗技能,他很快得到了領導的認可,並讓他做一些管理的工作,但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他的神經出現衰弱症狀,這對於一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痕跡檢驗工程師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一擊。所以他辭去領導的工作,通過自己的不斷調整,才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1987年考入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學習了四年的痕跡檢驗,業餘時間還自學了爆炸痕跡檢驗。1991年參加工作後,就在拉薩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科工作,時光流轉,以前的技術科如今已經成為拉薩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達娃也從一名普通民警變成痕跡檢驗高級工程師,並且到目前為止他也是拉薩市唯一一個會做爆炸痕跡檢驗的高級工程師,也是自治區痕跡檢驗專家庫成員。

他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痕跡檢驗工程師,按照規定,他已經可以退休了,但他還想繼續工作,他說痕跡檢驗很有意義,已經成為自己的愛好。“我是西藏第一批國家全額資助讀完大學本科的學生,當初黨和國家給了我很好的教育,我才能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到工作中,26年過去了,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家園、講文明愛生活的內涵。”達娃說。

“這麼多年一直在做痕跡檢驗,我還想多工作幾年,現在國家以及西藏都在快速發展,需要我的地方我還要多做貢獻。”達娃說。達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說自己的女兒很爭氣,以很好的成績考入拉薩市某所學校當老師,“家就在拉薩,能經常和女兒團聚,很幸福,我平常也喜歡騎自行車,因為經常調節和鍛鍊,身體很好,還能繼續在這個崗位上繼續搜尋證據,繼續破案。”(王巍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