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裡的歌舞去哪兒了?

歌舞片 摔跤 美國 音樂劇 文匯網 2017-05-14
《摔跤吧!爸爸》裡的歌舞去哪兒了?

去年,印度傳奇影星阿米爾·汗為拍攝電影先增肥後減肥的故事在網上爆紅,這也讓《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年底在印度上映後,《摔跤吧!爸爸》在印度本土市場斬獲了37億4530萬盧比的票房,一舉刷新了印度的票房紀錄。

在美國市場,《摔跤吧!爸爸》在338塊銀幕上放映了7.3周,票房突破了千萬美元,成績也基本令人滿意。

半年後,《摔跤吧!爸爸》引進中國院線放映。雖然各類槍版已經在網上流傳,《摔跤吧!爸爸》依然成績不俗。上映四天票房過億,豆瓣的評分更是驚人地達到了9.2。

《摔跤吧!爸爸》裡的歌舞去哪兒了?

《摔跤吧!爸爸》在全球電影市場上的表現頗為亮眼。不過,提起印度電影,中國觀眾總是不自覺地將其和歌舞片劃上等號。《摔跤吧!爸爸》的音樂雖然好聽,但是與大家想象的不同,《摔跤吧!爸爸》全片沒有出現一首配唱歌曲(即角色在故事講述過程中突然唱歌)。

配唱段落曾經是印度電影的典型特徵,但是近年來叫好或叫座的印度電影的歌舞比例都在不斷下降甚至消失。

印度的歌舞電影脫胎於印度傳統的諾坦科。諾坦科是一種音樂劇,起源、風靡於北印度。1992年,衛星電視引進印度,好萊塢譯製電影或英文原版電影大量增加。為了對抗這些媒介搶奪觀眾,印度本土電影重塑了自己的創作實踐。許多人心目中印度富裕的大家庭和奢華的歌舞場面大多來自那個時代的印度電影。

因此,在好萊塢電影席捲全球的大背景下,印度獨樹一幟。寶萊塢擁有數百個小規模的製片公司的獨立製片人、獨立發行商、私人金融家和獨立電影院。印度每年的影片發行量、觀影人數、電影從業人員數等均居全球之冠。好萊塢電影至今仍對印度市場吸引力不足,印度人的觀影習慣扔以本土電影為主。“寶萊塢”也作為公認的品牌,在全球廣泛傳播。

《摔跤吧!爸爸》裡的歌舞去哪兒了?

然而新世紀以來,印度電影產業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印度電影也不得不做出轉型,內部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一起促成了印度電影歌舞的減少。

新世紀以來,印度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電影發展的政策。2002年,印度改變了對電影作為產業的認定,又為外國製片商投資印度電影業打開了空間。因此,印度電影產業吸引了許多資金,並逐步整合出了具有高抵禦風險能力的大型企業。

2005年,印度出現了多映廳影院。相比於傳統的單屏影院,多映廳影院容量更小、票價更高。多映廳影院也調節了電影放映、發行、製作各方的關係。

在這些變化之下,電影導演調整了自己的目標觀眾,從底層觀眾調整為中產和上層階層,電影製作的手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而為了印度電影能夠“出海”,歌舞的減少也勢在必行。

龐大的國內市場的催生了印度電影“走出去”的願望和能力,印度電影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電影市場佔有者。印度在世界各地有大量移民,他們是印度電影在國外的主要觀眾。此外,南亞地區國家內也有許多印度電影的固定觀眾。

但是印度電影如果要跨文化傳播,必須解決“文化貼現”的問題。“文化貼現”指的是文化產品傳播過程中因風俗、語言的差異而造成接受度的差異。減少電影中的配唱歌曲、抹去文化差異是印度電影從業者為走向海外、提高競爭力做出的選擇。

2001年的電影《印度往事》是印度類型電影的一次大成功。《印度往事》2002年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被認為是主流印度電影在形式和風格上得到的重大認可。美國媒體也對這一部類型奇特的電影進行了報道。印度甚至有聲音認為:“我們不需要改變自己,世界會接受我們。”

但是,《印度往事》最後鎩羽而歸,極大地打擊了印度電影從業者的信心。印度電影人用印度電影的排他性來解釋自己失利,歌舞也成了一種文化包袱,主流電影製作者開始有意識地製作“國際化”電影。

《摔跤吧!爸爸》裡的歌舞去哪兒了?

但是,對於印度電影敘事歌曲段落的不斷衰微,人們的批評卻多於表揚。

有學者認為,歌舞段落讓印度電影在全球媒介市場特立獨行,印度電影的廣泛吸引力,正是因為這些歌舞段落,印度電影發行範圍廣也與印度特色的歌舞密不可分。

截至目前,2002年的《季風婚宴》與2017年的新片《巴霍巴利王2:終結》在美國市場的票房均高於《摔跤吧!爸爸》,兩部電影中都包含了印度特色的歌舞段落。拋棄歌舞的印度電影未來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作者系復旦大學碩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