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亮相中國藝術節 角逐文華大獎

2019-05-28 16: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亮相中國藝術節 角逐文華大獎

5月28日、29日,由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浙江交響樂團、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比賽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該劇唱出“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藝術人生,唱出“改革先鋒”施光南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抒情的心路歷程,為觀眾帶來改革開放新時代田野上吹來的希望之風。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鋒,施光南是唯一的音樂家。他的作品充滿了時代感和創造性。既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既有較高的藝術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謂“雅俗共賞”,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並廣為流傳。他先後創作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我的祖國媽媽》《多情的土地》等一大批優秀作品,為人民留下了數以千計的音樂作品,成為經久不衰的時代之歌,成為幾代人刻骨銘心的記憶,是一個時代最強勁的主旋律。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亮相中國藝術節 角逐文華大獎

施光南是浙江人民的驕傲,他的作品和精神是浙江寶貴的財富。以施光南為原型創作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將樂譜上、旋律中的音樂家,真真切切地呈現在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呈現給了全國觀眾,讓觀眾看到曾經奉獻過那麼多動人旋律的施光南,也是有著喜怒哀樂、苦辣酸甜的普通人。他的一生,尤其是他在改革開放之後所迸發出的創作激情,是對改革開放年代最為合適的反映,從《祝酒歌》到《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每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對改革開放不同時期的重要註腳,非常具有時代特徵,因此也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創排這部歌劇,就是為了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致敬改革先鋒。

全劇分為四幕,通過“夢想與磨難”“愛情與執著”“激情與希望”“光榮與別離”四個部分,努力勾勒出施光南傳奇的一生,反映和講述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以及他對於人民和國家深沉的熱愛,將個體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精神。編年傳記體式的戲劇結構,能夠讓不太瞭解施光南生平的青年觀眾在看完演出後,對於人民音樂家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傳承他“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精神。

今年5月初,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進京演出,受到京城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在業界引起轟動,大家不僅為這臺劇精湛的藝術水準而讚歎,更為施光南先生高尚的人格精神所感染。原中央歌劇院院長、國家一級作曲王世光評價:“這次進京的浙江省的這個戲,不僅僅是歌劇,更是謳歌了我們心目中的榜樣,做了一件大事。”中國音樂家協會副祕書長、國家一級作曲熊緯評價:“向浙江方面致以敬意,你們在短短的時間內用浙江文藝界的力量來打造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歌劇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你們幾乎是用浙江的力量來呈現,我想浙江文藝界是飽含著對施光南老師的崇敬之情來推出這個歌劇。”

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女士專程從美國回來觀看演出,在演出結束後上臺為施光南的扮演者薛雷獻花,抱著他說:“你演的真好,我彷彿看見了光南。”施光南生前歌曲演唱者,歌唱家李光羲、關牧村、佟鐵鑫等都專程來觀看演出,在演出結束後的交流中,又情不自禁哼唱起施光南的作品。施光南生前好友、同學楊廣平、於慶新在觀看演出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認為這部歌劇演出了他們印象中的施光南,表現出了施光南對歌劇的執著,對祖國的熱愛。歌唱家迪裡拜爾、吳碧霞等在觀看演出時多次留下感動的淚水。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亮相中國藝術節 角逐文華大獎

作為浙江省重點打造的優秀劇目,這部劇由刁玉泉作曲、喻榮軍編劇、李伯男導演,凝聚了眾多藝術家的心血,主創者們都對歌劇創作充滿激情,對施光南充滿敬意。為讓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能在中國藝術節上有更高水準的展現,自創排以來,主創團隊多次深入生活,赴施光南故地浙江金華金東區採風,與其生前好友交流,瞭解施光南的成長學習環境,用心感受當地風土人情,體會施光南藝術人生和愛國情懷的心路歷程。該劇的創作還得到了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女士極大的支持。

去年清明,主創團隊及部分聲樂演員前往金華祭掃施光南墓,適逢洪如丁女士回國,主創人員與洪如丁女士一起參加了劇本討論會,對歌劇劇本、表現細節等都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獲取了施光南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之後的劇本創作過程中,編劇多次將劇本發給洪如丁女士,根據她的意見建議修改完善。歌劇主創團隊從未停止過對該劇打磨提高的腳步,多次聽取專家意見,反覆進行修改。編劇喻榮軍將唱詞進行了多輪調整,刪減了人物對白,使唱詞更加凝練、詩化。“我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在想旋律,一有靈感就披件衣服起床記下來,那段時間晚上都睡不好覺。”作曲刁玉泉笑著說道,為了使各部分的音樂銜接更加完美,他甚至將鋼琴譜、總譜重新捋了多遍。

該劇所有演員都來自浙江歌舞劇院,他們都是音樂院校的畢業生,都始終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為了演活人物,施光南的飾演者薛雷專門請教了幾位著名的作曲家前輩,他們和施光南生前有過接觸,從他們的口述中,薛雷感受到施光南是一個極富創作激情的音樂家,他的腦子裡隨時都能閃現出美妙的旋律,他全部的心思都撲在了音樂創作上。

“光南先生對音樂痴迷,對基層生活用心感受,對家人掛念,但屬於那種嘴上不會說,心裡全都有的人,所以在表演的過程中,我反覆斟酌眼神、動作,力求小細節中傳達先生的愛意。”劇中阿丁的飾演者唐琳對人物的把握則有自己的體會:“我飾演的阿丁這個人物從天真浪漫的女大學生轉變為賢惠善良的妻子,再成長為一位母親,人物關係層層遞進,每個年齡層的區分把握表達詮釋尤為重要。我在造型的轉變、臺詞的理解與表達、唱段間音色的對比變化、肢體語言的表述傳達、人物角色間關係的轉換均進行了仔細的揣摩思考,力求交流時感情的準確真實性和行動的明確性,希望傳達給觀眾一位貼切、立體、真實的人物形象。”

第四幕中,當得知父親施光南去世,女兒有一個下跪摔倒的動作,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直接摔在地上,每次演出都會蹭破膝蓋。這個動作是青年演員陳盼盼主動向導演提出加入的,“在臺上的時候,配合音樂、臺詞,情緒悲傷到了極致,我覺得自然而然就應該這麼做,演出結束後才發覺還挺疼的。”陳盼盼笑著說,膝蓋上還有淤青。

浙江歌舞劇院總經理嚴聖民表示:“能在中國藝術節上展演浙江原創作品,展示浙江文化實力,角逐文華大獎,這是浙江歌舞劇院的一次重要機遇,全體浙歌人都在用飽滿的熱情、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迎接這次新的挑戰。”

據浙江歌舞劇院副總經理周阿勇介紹,該劇舞美設計與製作特意準備了兩個版本,劇院版與巡演版,今年將積極向全國各地劇場推廣,希望用貼近生活的愛國主義歌劇喚起國人的“家國情懷”。“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希望通過這部歌劇的創作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獻禮,致敬人民音樂家,致敬改革先鋒。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浙歌近年來著力打造的“歌劇三部曲”中第二部,第一部民族歌劇《青春之歌》自2017年首演以來,獲得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成功入選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項目,同時被列入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重點項目,在第三屆中國歌劇節上精彩亮相。據悉“歌劇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紅船》也成功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項目,將在今年年底與大家見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