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今晚閉幕 10部“文華大獎”劇目正式揭曉


十二藝節|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今晚閉幕 10部“文華大獎”劇目正式揭曉


圖說:頒獎典禮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攝

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舞劇《天路》、話劇《柳青》、蘇劇《國鼎魂》、話劇《谷文昌》、河北梆子《李保國》、豫劇《重渡溝》、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秦腔《王貴與李香香》、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上海大劇院“火紅”的舞臺上,在熱烈持久的掌聲中,中國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獲獎劇目正式揭曉。今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以下簡稱“十二藝節”)盛大落幕。閉幕前的頒獎儀式上,揭曉並頒發了第十六屆文華大獎、文華表演獎和本屆藝術節的優秀組織單位。


十二藝節|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今晚閉幕 10部“文華大獎”劇目正式揭曉


圖說: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這10位演員,這10臺演出,和一家優秀的組織單位背後,是51臺優秀劇目在19個劇場的102場演出,也是40多個院團1000多名藝術家參加的32場惠民演出;是4天內5萬多人次觀眾參觀,文創產品現場銷售及簽約額達3400多萬元的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是近6700萬人次的網絡直播總點擊量,也是1.14億的網絡觀眾總人次。十二藝節,不僅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同時也是人民群眾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建共享的節日。

新時代,新作品


“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今天下午的媒體通氣會上,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諸迪這樣說。他介紹說,共計51臺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參加十二藝節演出,其中38臺劇目角逐我國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第十六屆文華大獎,“這些都是近年來各地區、各單位湧現出來的優秀作品,專家和觀眾反映,這批作品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代表了當前舞臺藝術創作水平,展示了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來藝術創作的新變化、新成果。”


十二藝節|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今晚閉幕 10部“文華大獎”劇目正式揭曉


圖說:話劇《谷文昌》等現實題材作品大量湧現 官方圖

以今晚頒出的文華獎獲獎作品為例,本屆藝術節最大的特點是,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大量湧現,自覺擔負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創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話劇《谷文昌》、話劇《柳青》、豫劇《重渡溝》、河北梆子《李保國》和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等作品都是圍繞扶貧攻堅等重大時代課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將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機統一,體現出文藝工作者對現實題材創作規律認識的深化和創作能力的加強。其次是以雅俗共賞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舞劇《天路》、蘇劇《國鼎魂》、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秦腔《王貴與李香香》等都積極發揮優秀文藝作品培根鑄魂的作用,擴大了主旋律作品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再者是守正創新,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進一步提升。以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出品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代表的一批作品,在觀念和手段結合上、內容和形式融合上進行深度創新,做到胸懷和創意的對接。諸迪還表示,評獎本身並不是我們舉辦評獎的最終目的,“藝術節後,我們將對獲獎劇目提出要求,推動其不斷演出,使更多百姓能夠看到這些優秀作品。”

新“客廳”,新路線


2013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城市文化氛圍營造工程,讓藝術之花在地鐵、機場、社區、商圈處處綻放。今年,我們以十二藝節為契機,打造“2019上海城市文化客廳”,讓市民和遊客能夠在“藝術商圈”“地鐵音樂角”“機場美術館”等一個個城市文化客廳裡零距離地感受藝術魅力。辦節期間,地鐵2號線開通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地鐵專列”;浦東和虹橋機場的展示長廊、各主要地鐵站都展現了十二藝節風采;上海木偶劇團攜參演劇目《最後一頭戰象》的象偶走進商圈,與市民親密互動;群星獎作品走進上海地鐵,為城市公共空間營造藝術氛圍,讓藝術節的魅力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外灘22號等10餘家演藝新空間陸續開放,整座城市就是一座開放型劇院、開放型美術館。上海有著中國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演藝大世界”,最中心的人民廣場周邊1.5平方公里,有21家劇場與展演空間,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4個。十二藝節期間,“演藝大世界”的上海大劇院、上海文化廣場、大世界作為藝術節演出的主要承載地,煥發出新的活力。


十二藝節|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今晚閉幕 10部“文華大獎”劇目正式揭曉


圖說:戰象“嘎羧”走進商圈與市民互動 官方圖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藝節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獲得了群眾熱情歡迎和參與。在舞臺藝術方面,除繼續實行低票價外,組織參評參演院團在藝術節期間舉行了32場公益惠民演出,平均上座率達到97%,很多演出達到100%,吸引觀眾6萬餘人次。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由於檔期衝突,原計劃的惠民演出一度準備取消。得知情況後,院長李小雄主動申請改期加演,他說:“我們不只是為評獎而來,更是為了推廣劇種、接受全國觀眾檢閱而來。”改期後,他們前一天演完夜場,當天清晨5點起床化妝,趕到惠民演出現場,8點多準備,李小雄等主演親自上陣,非常認真,11點多演完飯也沒吃就返回,下午3點就要進劇場準備晚上的正式演出。5月31日,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獲獎者在中山公園同臺進行惠民演出,也是本屆藝術節的首創,現場氣氛非常熱烈。中央芭蕾舞團首席主演曹舒慈為了惠民演出,缺席了中芭巴西巡演,而她的舞伴則特意從巴西飛回上海。還有不少院團借演出的機會,自發走進基層開展多種惠民活動,比如中國交響樂團在《浦東交響》演出期間,與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生管弦樂團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和指導點評。

十二藝節,作為文化和旅遊部組建之後第一次舉辦的中國藝術節,不僅將演出覆蓋到了全市的16個區縣,更生動實踐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理念。3月30日,“百萬市民看大戲游上海”活動便早早啟動,結合十二藝節精彩劇目和展覽展示,組織了一批具有上海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化和旅遊活動,發佈了40條文旅融合的精品線路。其中,直接與十二藝節相關的線路就有9條,這些線路既滿足了徒步、騎行的愛好者,又提供了適合地鐵出行的選擇,行程上也有半日遊、一日遊、兩日遊的多種設計,將藝術元素與旅遊線路有機融合,好讓觀眾遊客白天觀演觀展、遊覽滬上美景,感受郊區的野趣和工業製造的魅力,晚上觀賞精彩演出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城市與藝術水乳交融,產生了文旅融合的全新的“化學反應”,別有風味。

新展覽,新媒體


舞臺藝術之外,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3個國家級專業大展首次匯聚在同一場館呈現,參展藝術家之多、覆蓋面之廣、代表性之強、作品面貌之豐富,被業內人士認為在全國同類展覽中極為少見,可謂盛況空前。許多著名老藝術家拿出新作參展,大批中青年創作骨幹的作品也集中呈現。3個展覽自開幕以來,已經吸引近6萬人次觀眾現場參觀。藝術節雖然今晚將落幕,但是3個展覽項目將一直持續至8月14日。

4天內5萬多人次參觀,現場銷售及簽約額達3400多萬元……首次加入藝術節的文創產品更是成為了“爆款”,這是近年來全國31個省(區、市)文創產品開發工作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文創產品的現場售賣,使廣大市民將“藝術節”帶回了家,讓藝術之美真正走進了百姓生活。各地經銷商普遍驚歎,原計劃四天的貨物一天就銷售一空,必須馬上補貨。火爆的場面也讓眾多參展機構看到了文創產業的廣闊前景,極大增強了行業發展的信心。


十二藝節|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今晚閉幕 10部“文華大獎”劇目正式揭曉


圖說:“十二藝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本屆藝術節的另一個新陣地,是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在本屆藝術節中充分得到了運用。組委會開通了十二藝節官方網站、微信和微博,實時傳遞藝術節最新觀演觀展信息,網絡直播也首次全流程介入藝術節。統計顯示,31臺劇目18次移動端直播點擊量近1420萬人次,22場全劇網絡直播點擊量5270餘萬人次,直播總點擊量近6700萬人次,“雲上群星獎”專題總訪問量達4428.5萬人次。也就是說有1億多人次在線上關注和欣賞了藝術劇目,超額完成了十二藝節組委會提出了“十百千”的目標和計劃,即“十萬觀眾進劇場,百萬觀眾在現場,千萬觀眾在線上”。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使優秀的文藝作品高效傳播,跨越了地域、時空的侷限,也為藝術的推廣普及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